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我为女帝 > 第397章 大唐:我要天下太平(30)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7章 大唐:我要天下太平(30)

武则天淡淡的看了一眼下面跪着的人,森然道:“诸位大人,女子参加科举的事情,朕已昭告天下。”

“你们都下去准备吧。”

明年的科举,凡我大唐之人,无论男女,皆可参加。

听到武则天的话,饿了几天的裴炎虚弱的站了起来,朝武则天拱手,“陛下,国君治国,不能武断........”

“如此重要的事情,不经朝臣商量,如何能昭告天下”

武则天淡淡的看了裴炎一眼,下一瞬就笑了起来。

“朕也想与群臣商量。”

“可这几日,三省六部的人,朕一个都没看到,如此.....,你叫朕与谁商量呢?”

听到武则天的话,裴炎痛心疾首的仰天大笑。

笑完了后,他缓缓低头,目光正视高台之上一身龙袍威严无比的武则天。

“陛下,三省六部的人,全部都在宫中。”

“陛下若想见,来金銮殿不就见到了吗?”

“陛下不想与臣等商量,是想做独断专行的昏君不成。”

“碰.......”

听到裴炎以下犯上的话,武则天一巴掌拍在了龙椅的扶手上。

“独断专行?”

”好一个独断专行。”

”丞相,你带着我大唐的文武百官,集体跪在这里。”

“又是想做些什么呢?”

“是想通过这些手段,引起天下人对朕的不满,从而达到你想要的结果吗?”

“还是.........,你想逼宫?”

见武则天说出逼宫二字, 裴炎皱眉,义正言辞的拱手道:“陛下,臣绝无此意。”

“呵。”

“绝无此意?”

“绝无此意你带着朝堂官员在金銮殿跪了这么久。”

“天下民生,本就系在你们这些朝堂官员身上,你们跪在这里,是想引起百姓的恐慌,还是想让我大唐乱作一团?”

“你们如此任性妄为,朕作为皇帝,如何敢把天大百姓交给你们管理?”

见武则天把事情说得越来越大,一个满脸不羁的老臣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臣等跪在这里,只是不想让陛下一错再错。”

“男子为官,是自古以来的规矩,若是被打破,天下恐有大乱。”

武则天呵呵一笑,满脸不屑的道:“天下大乱?”

“高宗在时,因身体原因,无法管理朝政,那时,大唐政务,是朕一人管理。”

”朕管了天下几十年,怎么没见这天下乱了?”

“朕和高宗的女儿,太平镇国公主,她带兵攻吐蕃,灭突厥。”

“十年的时间,她就把影响中原百年的心腹大患除了,你们说,朕的太平公主若是入朝做个将军,能引起天下大乱吗?”

“你们口口声声称女子入朝会坏了祖宗规矩,会引起天下大乱,那你们就来说说,所谓的天大乱,从何而来?”

“如今我大唐,外有太平公主南征北战,边境安宁,万国来朝。内有朕坐镇,称得上国泰民安。”

“诸位爱卿,你们来说说,我大唐的女子入朝后,这天下要怎么乱?”

说着,武则天似是想到了什么,冷声讽刺道:“从大秦到如今,几百年的时间了。”

“朕翻遍史书,看来看去,也没找到让天下大乱的女子。”

“倒是无能昏庸之辈,多不胜数。”

武则天的话,让不少大臣不自觉的低下了头。

史书上,不但记载了文韬武略惊才绝艳的男子,也记载了不少昏庸无能的人,这一点,他们不得不承认。

朕的帝位,是上天都承认了的。”

“上天既然能接受朕做皇帝,就能接受我大唐的女子入朝为官。”

闻言中大臣还想说些什么,不过却被武则天出声打破了。

武则天看向后面站着的太监,淡淡吩咐道:“宣太平公主。”

听到武则天的吩咐,太监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是,就对外高呼呼道:“宣………,太平公主。”

不一会,身穿盔甲,手持宝剑的之玉带着不少士兵步入了殿中。

“儿臣,拜见母皇。”

走到中央后,之玉对着武则天恭敬的行一礼。

武则天淡淡点头,目光凛冽的扫视了下面跪着的人一圈,最后把视线落到了裴炎。

“太平,裴相作为一国之相,却玩忽职守,鼓动官员长跪于此,丝毫不顾念天下百姓。”

“把他带下去吧,什么时候他意识到自己的错了,什么时候再让他官复原职。”

闻言之玉没有任何的质疑,拱手应了一声,就让人把裴炎架了出去。

裴炎见武则天真想把他押入大牢,不由皱眉道:“陛下,我是高宗留下的辅政大臣,你怎可如此。”

武则天嗤笑:“先皇让你辅政,没让你弃江山社稷而不顾,带着百官逼朕。”

“裴相,你若想做武侯做那流传千古的辅政臣,就得先心怀百姓,心怀苍生。”

“诸葛丞相,可做不来带领百官跪逼皇帝的事情。”

裴炎被带下去之后,武则天目光凌厉的看了一眼大殿中虚弱的众臣。

“诸位大人若想进牢中陪裴相,就继续跪着吧。”

“若是不想,就赶紧下休息,明日就回去回自己的岗位上处理政务。”

说完,武则天霸气起身,冷言晲了一眼众人,便出了金銮殿。

裴炎被关在牢中后,满脸不怼的盯着准备离开的之玉道:“太平公主,你也支持陛下的政令,对吗?”

之玉好笑的点头,“为人子女,我自然得支持母皇的一切决定。”

“身为女子,本宫自当大力支持女子走出宅门,看一眼这大好的河山。”

闻言裴炎满脸失望的摇头,“公主,当年高宗走时,把兵权都留给了你。”

“高宗的本意,是想让你守护好大唐,守护好李唐家的江山。”

“可你拿到兵权后,不但不支持能你皇兄,反而...........”

“若是高宗知道你的所作所为,他该如何失望。”

见裴炎开始指责自己了,之玉翻了个大大白眼。

“裴相,你能不能不要把我父皇想得那么小心眼。”

“我父皇最在乎的,不是什么李唐家的江山。”

“而是大唐。”

“我父皇绝顶聪明,能猜不到我母皇的心思?”

“既然他临走之时,没有把我母皇也带走,不就证明他默让我母皇登基了吗?”

“我拿到父皇给的兵权后,几年时间,就攻下了中原几百年都攻不下的突厥,如此战绩,我想父皇若是看到了,定然高兴都来不及,又怎会失望呢?”

听到之玉这么说,裴炎仰天长叹,“公主,倒是伶牙俐齿。”

之玉淡然一笑,“两军交战之前,得骂战。”

“骂得多了,本宫说话的能力,也就提升了。”

裴炎闻言摇头不语。

半晌后,他拖着疲惫虚弱的身躯,缓缓坐了下去。

他闭了闭眼,情绪复杂的问道:

“公主,若有一天陛下先去了,你准备扶持哪位殿下继位?”

闻言之玉伸手指向了自己,笑眯眯的道:“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

”我那几个皇兄,都烂泥扶不上墙。”

“与其费心费力的扶持他们,本宫何不如自己登基,自己做这天下之主。”

听到之玉的话,裴炎瞬间张开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盯着之玉道:“公主,你想效仿陛下.........”

之玉浅笑:“这不行吗?”

裴炎摇头,“不行。”

之玉好笑的摇头:“行不行?不是由你说的算。”

“而是天下人说的算。”

“本宫虽为女子,却文可安天下,武可定乾坤。”

“我那几个皇兄加起来,在民间的威望都比不上本宫一人,更别说其他的.............”

“他们如此差劲,把大唐交给他们,本宫都不敢想,大唐会被他们治理成什么样子。”

闻言裴炎怔愣了片刻,动了动嘴角,有些无奈的问道:“公主有这份心思,陛下知道吗?”

之玉好笑的耸肩:“这是自然。”

裴炎闻言只觉得万念俱灰。

“难怪,难怪你如此支持陛下登基。”

“原来,你和陛下早就做好了交易。”

之玉嗤笑:“交易?母后把她的皇位传给本宫,这不是正常的吗?怎么就叫交易了。”

“怎么,你把你家产都交给儿子,也是在和他做交易。”

裴炎沉默不语,半晌后摇头叹息道:“公主,你请回吧。”

“臣想在这里静静。”

闻言之玉颔首:“裴相,再会。”

说完,之玉转头对狱卒吩咐道:“去拿些清淡饭菜过来,莫要饿到了裴相。”

狱卒闻言连忙点头,“是,公主。”

之玉押了几个大臣去监狱后,其他大臣都清一色的装晕倒,醒来后,一个个的绝口不提继续跪着的事情,全部都唠叨着要回家。

见大臣们终是服了软,武则天淡淡叹气,“朕还以为,他们会和朕抗衡到底,没想到,他们竟这么没骨气。”

之玉含笑道道:.“母后的雷霆手段,他们是见过的。”

“只要他们还爱惜自己的命,就不会继续跪下去。”

武则天唏嘘的摇了摇头,“他们怕朕, 正可以理解,毕竟朕是皇帝,掌握了他们的生杀大权。”

“可这世间,并不缺圆滑懦弱之人,缺的,是有骨气的人。”

“他们就这么服了软,朕高兴之余,心中又有些无奈。”

“我大唐的大臣,个个都屈于权势,不敢固执己见,长此以往,我大唐的风骨,还能依旧吗。”

之玉淡淡一笑,宽慰道:“我大唐是不缺圆滑软弱的人,但我大唐有风骨的人却也不少。”

“他们半推半就的认同了母皇你的政策,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母皇的政策,并不是错的。”

武则天他叹了口气,无奈道:“希望如此吧。”

“报.............”

“启禀陛下,丞相在牢房中自尽了。”

之玉和武则天还没说完,便有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听到太监的话,武则天并没有太大反应。“可查清楚了,是怎么死的?”

太监低头,小声禀告道:“启禀陛下,是撞墙死的。”

闻言武则天淡淡的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吩咐他家里面的人来收尸吧。”

见武则天情绪淡淡的,太监拱手应道:“是,陛下。”

之玉叹息着起身,朝武则天拱手道:“母皇,再这么说,丞相也是父皇留下的辅政大臣,儿臣去看一看。”

武则天闻言微微颔首,“去吧,免得天下人说我皇室的人无情。”

裴炎自尽,之玉昨日就有预感了。

他无法让武则天改变法,也无法在武则天的眼皮子底接近李显或者是李旦。

更无法继续扶持李显和李旦。

所以万念俱灰下,他选择自尽也正常。

因为武则天对裴炎的死表现得淡淡的,所以礼部的人眼观鼻鼻观心,把裴炎的葬礼办得十分的低调。

裴炎刚送去下葬,武则天就在朝堂中提拔了新的丞相。

而之玉,此时也准备出征了。

临行前,武则天亲自来了太平公主府。

见武则天突然来了,之玉连忙见礼,“拜见母皇。”

看着眼前明媚的女子,武则天的眼中闪过一丝恍惚,半晌后才点头道:“母皇来送送你。”

之玉上前,扶住了武则天,淡淡笑道:“倭国没有多大,孩儿这一去,没多久就能回来。”

听之玉这么说,武则天不赞同的摇了摇头,“月儿,万不能轻敌。”

之玉颔首,”母皇放心便是,儿臣心中有数。”

在之玉的搀扶下,武则天随意在后花园中找了个石凳坐了下来。

“月儿,你也坐。”

“谢母皇。”

武则天拉过之玉的手,状似无意的把她的袖子往上拉。

待看到之玉手腕上有一小块明显的胎记后,她这才收回了手,叹息着道:“

月儿以前最是娇气,没想到如今竟能带兵打仗了................”

之玉自然看到了武则天的动作,但她却没有说些什么,只是笑道:

“儿臣是父皇母皇的女儿,怎会一直娇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