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怀揣800元,你要建985大学 > 第109章 天眼面临的调试难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9章 天眼面临的调试难题

“江总你好,我是九州大学的苏泽。”

“其他人呢?”江鹏往苏泽的车里瞧了瞧,可除了一个开车的,再没有其他人了。

“就我一个人,这位是我们学校负责安保的冯队长。”

看着眼前这十八九岁的苏泽,江鹏心里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这九州大学也太儿戏了吧!想要帮忙至少也派点儿专业的人过来,派一个学生过来做什么?走过场都不像样!

苏泽也不解释了,他知道怎么解释也没有用的。

随即他就观察起这个着名的天眼来。

这个望远镜的形状就像一个巨大的锅,被六个铁塔吊在群山之间,面积相当于几十个足球场那么大,只看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神秘的气息,让人对宇宙的奥秘产生无尽的遐想。

江鹏借口还有没完成的工作,另外找了一个工程师来给他们介绍起目前的难题。

“这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由4450块反射面单元组成,要求能根据天体的目标位置实时地主动调节形状。

那30吨的馈源舱要在140米的高空、206米的范围内,利用六根钢索进行高精度控制。

反射面和馈源舱须在公里级的尺度上实现毫米级的动态控制精度。

现在的问题是这么多的部件,这么高的精度要求,却没有一个好的系统能进行协同控制。”

原来是这样。

苏泽看着那巨大无比的望远镜,还有密密麻麻的各种零部件,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难题到底有多难了。

特别是要把一个30吨重的东西用几百米的绳子吊着,实现毫米级的运动,这要求也太高了。

九州大学的同学们这几天没见到校长来晃悠,都觉得有点奇怪。几番打听才知道现在校长去天眼那里了,说是要帮忙进行调试。

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深深的叹气,这校长真的是,全才啊!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开来。

既然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学校干脆就对外公开发布。

九州大学将参与天眼的技术难题攻关!

“前段时间才管半空中的风和雨,现在就要管太空了,真的牛!”

“有什么是九州大学不能办到的吗?”

“他们校长不会是未来人穿越过来的吧?”

“有可能!”

……

接下来的一天,苏泽一直跟着江鹏问各种技术方面的问题。

江鹏是不胜其烦,到最后他干脆直言不讳的说让苏泽别跟着他了。

苏泽听完脸色一凝,正要说话,却被冯胜直接抢了先,眼神不善地说道:

“我劝你最好对我们校长客气点儿,他这么大老远过来,是来帮助你们解决问题的。”

校长?江鹏听完满脸疑惑。

这时其他的工程师才赶紧打开手机搜索起来,然后对着苏泽一阵窃窃私语。

“原来他真是九州大学的校长。”

“这也太年轻了,说是学生还差不多。”

“官方的新闻不会有假的,真不可貌相!”

“这么年轻就能当校长,说不定那还真有点能力。”

这一下江鹏终于收起了轻视之心。

“江总,可以把原本的操作系统发给我看一下吗?”

江鹏听完揉了揉额头,按理说这是不可以的,不过既然对方是来帮助自己,那还是向上问一下。

等这个疑问报上去之后,上面答复得非常快。

大体意思就是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对苏泽进行开放,除了个人隐私以外。

这一下不止江鹏,所有人都震惊了。

因为就算是他们,也不能获取这个工程所有的信息,有些特殊的也是保密的。

这位苏校长到底是什么来头?

既然得了上面的回复,江鹏也干脆的把控制系统发了过来,还有之前的操作记录。

苏泽立即让小白进行模拟运行。

其实就算他们不交,苏泽也可以让小白直接把这里的所有数据摸透,包括这个控制系统。

但他想想还是算了,懒得后面去解释。

小白把这个控制系统全部模拟运算一遍后,立即发现有十几处严重的问题,苏泽马上给江鹏把这些问题挨个指了出来。

这怎么可能?

所有人都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苏泽。

仅仅十几分钟的时间,他就能指出系统运行中的这么多问题,到底是人还是计算机?超级大脑吗?

江鹏的心里也是异常的惊讶。

没有人能这么快的发现问题,这速度跟个超级计算机一样。

他忍不住上下打量着苏泽,这到底是什么妖孽?难怪能年纪轻轻的成为大学的校长,这能力可真不是吹出来的。

“这个系统到处都是问题,挨个改起来太麻烦,还不如重新做一个。”

把以前控制系统推倒重建?

这校长也太敢想了。

重建就重建吧!希望他能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有了原版的系统做基础,小白对这儿的设计要求已经非常清楚,它很快就把一个全新的控制系统做好了。

“一个小时?”江鹏不可思议地看着苏泽。

我是在做梦吧?这两天难道是没睡醒?哪有这么快的,难道他们之前就有过这样的系统?

“对,就一个小时。”

“这,也太快了!苏校长,你是有一个团队在幕后吧?”他只能这样猜测。

苏泽笑了笑,也没承认,也没否认。

接下来的两天,苏泽同江鹏几个工程师一起,对各种运行项目挨个进行了调试,还要时不时的走到现场去查看设备的匹配程度和运行情况。

每天十几圈跑下来,江鹏和其他工程师都是累的气喘吁吁,而苏泽完全没事人一样。

“苏校长,你慢点,你这个体力也太好了,我们跟不上了。”

“这是最后一个地方了,如果没问题的话,明天就可以进行全面的测试了。”

“好。”

江鹏咬着牙,走到最后一处进行调试准备。

一个小时后,天色微暗,最后一个设备也准备就绪,只等着明天进行实验了。

困扰他们这么久的难题,真的能解决了吗?他们心中已隐隐有了这个答案,但还是很有紧张感。

苏泽也同样有些期待,理论毕竟是理论,想要把这么多的零部件协调使用达到各项指标,还是需要实践才知道。

能一次成功吗?

能发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