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回到1973做暖男 > 第402章 大嫂一家又相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天,方明在大队部与任乃孝、冯双全以及会计韩发旺共同商议了一件大事。为了庆祝秋粮的大丰收,邀请全体村民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顿饭。

原本的计划是按照以往过年时的惯例,支起几口大锅,烹饪出几锅美味的肉烩菜,并蒸上十几笼屉雪白的馒头,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尽情享用,管吃管饱。

然而,当生产队长们得知这一消息后,他们觉得这样的安排略显小气。

毕竟今年的夏粮和秋粮收成都特别的好,副业生产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新建了学校,还铺设了崭新的柏油路。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每人一碗肉烩菜似乎显得有些过于寒酸了。

几位大队干部经过一番商讨,既然大队的账目上资金尚且宽裕,而且猪肉也是现成的,只需宰杀一头猪即可。此外,蔬菜基地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而方明表示还可以弄到黄河大鲤鱼。因此,他们改变了原有的方案。

“既然大家有这样的要求,希望把事情办得更热闹些,那么我们不妨满足一下大家的愿望,举办一次流水席,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如果能够美美的饱餐一顿,有谁会不开心呢?大家纷纷表示赞同这个提议。

不过,韩发旺却有些担忧:“我当然是完全赞成的,但是如果让其他大队的干部知道了,他们会不会眼红我们,告发我们铺张浪费呢!”

冯双全打断了韩发旺的话:“他们肯定会有意见的,但我们并不是在铺张浪费啊,我们这么做是为了给社员们加油打气,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稍作停顿后,冯双全接着说:“就像去年我们每个工分了六毛二分钱,他们那几个村子不也嫉妒得要命吗,但我们总不能因为他们叫嚷就减少分红吧。实际上,我们的做法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鞭策,可以唤起他们的斗志,否则社员们可能会让他们下台。”

最后,大队宰杀了一头大白猪,足足杀了三百五十斤肉!

村里几位经验丰富、擅长烹饪的大师傅纷纷出马,他们都是在红白喜事等重要场合担任掌勺的高手。

这些师傅们齐心协力,整整花费了两天的时间准备,只是为了让流水席变得既丰盛又美味。

流水席从第一生产队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砖瓦厂、无线电厂、养猪场以及学校,当然,还有大队干部们。

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尽情享受着一道道精心烹制的美食,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

辛苦了大半年,他们未曾尝过肉香,更没有如此放肆地享用过大白馒头。如今终于可以一解口馋之苦,用“大快朵颐”来形容他们的吃相再贴切不过了。

流水席的最后一拨客人,是大队干部和副业组生产人员。

杜志明几乎从未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一边品尝,一边对着大队干部们赞叹道:“我由衷钦佩你们的工作方式。通过这种形式,邻里之间的关系肯定能更加紧密,彼此间的情谊也将日益深厚。”

此时,卫生室的钟琪也附和道:“我敢断言,这场流水席过后,从明天开始,无论是蔬菜基地,还是各个副业生产点,工作效率必将大幅提升!”

方明深信杜老和钟医生的话,而这恰恰也是队委会决定改变聚餐方案,举办流水席的初衷。

果不出所料,第二天的时候,四位生产队长纷纷反映说,社员们的劳动热情异常高涨,上工时积极主动,而下工时则需要呼喊多次他们才肯离开。

在各个副业生产点,人们更是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无论是砖块的制造数量,还是收音机的装配数量,都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态势。

就连那些蹲坐在街头巷尾的老头老太太们,聊起天来也都是满脸笑容。

他们一辈子都没享受过不花钱,却能够在大队享受到一顿流水席,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新奇。当然,对于这些村干部们,他们更是满口称赞。

忙完了流水席的事情后,方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此时此刻,他手上已经没有什么紧急事务需要处理。于是乎,趁着星期天,他便带着大舅哥、大嫂以及牛小宝夫妻俩一起乘坐公共汽车返回县城的家中。

方明之所以想要回家,一方面是因为他非常想念自己那对可爱的宝宝,想知道他们现在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他要向大嫂的爹娘表达诚挚的谢意,感谢他们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为宝宝辛勤操劳、默默付出。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他希望让大嫂的母亲亲眼见证一下,曾经那个不谙世事的儿子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变得成熟稳重,再也不是昔日那个无所事事、遭人白眼的软塌塌的小子了。

当一行人踏进家门时,大嫂的母亲杨娇凤和罗晓芸正各自怀抱着一个宝宝,悠闲地坐在屋檐下聊天。而二嫂的父亲则在院子里忙碌着整理杂物。

一见到女儿、女婿,还有儿子、儿媳都回来了,杨娇凤激动得难以言表。她万万没有料到,方明竟然如此体贴入微、善解人意。

她来到这里已经足足两个月之久了,的确非常想回家去看看。没想到,现在不需要自己回去,家人都全部过来了。

牛雪娥急忙上前喊了一声娘,随即便从杨娇凤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了宝宝。她深知娘对儿子的疼爱有加,两人已有整整两个月没有见面。,必然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

毕竟杨娇凤宠溺了儿子二十多年,现在几个月没见面,心中着实难以割舍。

杨娇凤轻柔地抚摸着儿子的面庞,眼眶渐渐泛红,轻声说道:“又长胖了一些呢!”

若是放在过去,牛小宝或许并不会产生太多感触,始终认为自己仍旧是个孩子,无论父母如何关怀备至、呵护有加都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自从他在红旗镇帮助方明干活后,经过方明耐心的劝导与开解,整个人瞬间变得成熟稳重起来。

特别是成功应聘成为一名教师后,更是深刻地感受到肩头的担子越发沉重,已然不再是那个只会在爹娘跟前撒娇卖萌,似乎永远也无法长大的脆弱孩童了。

看到娘摸着自己的脸,那只手微微颤抖着,眼看着就要掉下泪来,牛小宝心里一阵酸楚,很不是滋味儿。

他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曾经的一些往事。想起自己当年已经读初中了,却依然和娘睡在同一个屋子里。那时的他年幼无知,甚至常常会在嘴里叼上两口......回想起这些,牛小宝感到无比自责,他觉得自己当时真是幼稚的可笑。

于是,他轻轻地将娘的手放了下来,语气坚定地说道:“娘,我现在真的已经长大成人了,请您放心吧,不要再为我担忧操劳了。我现在姐姐的村子里教书,生活得非常好呢!”

“无论你多大年纪,永远都是娘的孩子啊!”杨娇凤嗔怪地笑了笑,瞥了儿子一眼,然后接着说道,“关于你的事情,我都从你方明哥那里听说了。他为了我们这个家,可谓是费尽心思、操碎了心呐!这一切都是看在你姐姐和姐夫的面子上,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他们,对你方明哥更要一辈子感激。”

杨娇凤一边说着,一边又伸出手来点了点儿子的额头,语重心长地继续嘱咐道:“你能够当上老师,全是你方明哥的功劳啊!如果仅仅依靠推荐,恐怕等全村人都被推荐完了,也未必能轮到咱们家。”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慨和欣慰,同时也透露出对儿子未来的期望与祝福。

看来杨娇凤是彻底醒悟了,知道自己一家人在清风寨的名声。不过现在和过去已经是判若两人,村子社员们也看到了她巨大的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冷淡她了。

当方明前些天告诉她牛小宝被录取当了老师,她根本就不敢相信,弄清确实情况后,她流泪了。

如果不是长幼尊卑,她真会跟方明磕两个响头。她心里明镜似的,没有方明的关心,这么好的事哪会落到牛家的头上。

不管咋说,儿子终究是当上了老师,可以享受向阳寨的高分红。那么这个被自己宠坏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儿子终于让自己放下心来,以后不但能养活自己,可能还会过的不错。

回头杨娇凤又对朱兰婵道:“婵婵,都怀四个月了,最近有什么反应没有,干活可一定要注意,不敢搬重东西。一立秋,天气就慢慢凉了,要注意保暖,不敢吃凉东西……”

“娘,我都懂,小宝每天也都给我叨叨,我会注意的。”

与儿子儿媳唠叨完,杨娇凤又坐下来与牛雪娥一边逗着宝宝一边聊天。还是那些对老罗家感激的话,希望女儿孝敬公婆,报答人家对自己家的厚情。

“娘你就放心吧。来之前婆婆还让我给您带个好,让您干活不要太累了!”

“是吗!”杨娇凤用手背抹了抹眼泪道:“回去也给你公公婆婆问个好!”

这天中午,方明与三哥罗晓泉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又听到了大嫂娘家一家人久闻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