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起来,胡碧芸感受到清晨的山屯生活。
平静且繁忙,屯子里的人昨天还在欢迎送东西给她,第二天一早随着炊烟升起一阵闹腾,没过多久就恢复寂静。
屯子里的壮劳力们,不论男女老少,除了少部分留守山屯外,其余都外出。
要么下地春耕干活,要么带着工具向着山道走去开始继续修着山道。
有些山路地段要特殊加固,耽搁时间,相比计划要延迟一些,不过按照地方上给的最迟结果,在国家规定的一五计划完成那一年,从山上到山脚的山道也会修建完成,山上山下一起几年的辛苦忙碌,也终于要有了结果。
这条山道对于周围山屯来说,堪比开辟一条生命线,今后所有人上山下山速度都会大幅度加快,要是在山里遭受侵袭受伤或者是重病山里救治不了,可以快速运送下山去地方,所有山屯人对于这条山道都是呈积极向
工业化没完成,缺少机械化设备的年代,都是靠着一双双劳动人民的手跟滴落土地山林间的汗珠,加上地方上供给物资,一点一点将山道修建成。
这也是山屯感谢政府的原因,起码往前几十年几百年,从来没有见过地方会有这种行为,帮着他们来进行修路。
这也是为什么在旧社会在封建社会几千年时间里,修桥铺路都是做善事,开销不小时间比较久,加上中途的一些意外情况可能导致时间拉长,都是会影响到修建完成。
而这些修建好,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日常出行会更加便利。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修桥铺路是为了赚钱,收取过路费,这种行为只要在法条允许下,刻意说是做善事,一般老百姓也不会在意。
这边秦嘉丽在屯子里简单吃了早饭,尝到东北跟北平不一样的吃食,没地方买,一切都要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吃过歇息时,谢一城问着谢一国:“哥,回去具体时间定下没?”
“定下了,再待三天往回走,到部队不影响事。”
“那到时候我跟你一块,咱们先到大队,我跟队长说一声,给你送一阵。”
“不用,送我干啥,你在家里看着碧芸,她眼瞅着就要生,这才是大事。”
谢一国说完想到什么压低声音:“碧芸还在歇着呢吧?咱们小点声别给吵着。”
“没事,她刚刚吃过饭,犯困歇着,一勤在旁边带着小六六没人吵她。”
“生孩子前都这样还是只有碧芸一个人这样?”身边秦嘉丽好奇问道,“我之前在家,也没瞧见越靠近生的时候,这越是犯困睡得多。”
“估计是碧芸自己情况,屯子里其他人没见过,像到她这时间的,好些还下地干活呢。”
“挺着这么大肚子还下地干活?”秦嘉丽想象着画面有些不敢相信,“这能下地干活?弯腰都弯不下去。”
“有,而且多。”谢一国在一旁接话,“山里农村穷苦,不比北平大城市,只要没到临生好些都这样。
“我还见过这边生完那边走路,没两天继续忙活的。”
谢一城在旁边点头,表示谢一国说得是真的。
谢一城也不知道为什么胡碧芸跟屯子里其他人比,困意会这么大,尤其是眼瞅着要生没多少日子,睡觉时间会更多,采药人现在也不在屯子里,没处问,等后面回来好好问问了解了解具体是怎么个情况,也算安安心。
秦嘉丽听着感觉有些魔幻,这些是她完全想不到的,将自己代入画面中,想想就有些后怕。
这么大肚子弯腰下地干活,万一撑不住摔着哪能扛得住。
“别想这些,咱们不是说好带你进山下下套子走走看看。”谢一城催促着,“把东西拿上咱们进山,过两天你们就要走,今后再来屯子不知道啥时候,咱们进山瞧瞧去。
“我二舅那边还有鱼笼子跟网放着,到时候再去下网抓鱼试试手,这两天全给忙活一遍体验体验,在北平城里,这些你都别想忙活。”
对于这种带人进山下套子下网笼子,谢一城早就习惯,之前这么多人进山来,谢一城都是这么招待,带着走一遍,这方面可以说是相当熟悉。
或者说这些本身就是山屯人日常会去做的事,只是对于刚山上的城里人来说比较新奇。
起码秦嘉丽对于等会要去忙活的事就挺兴奋,尤其是知道这些都是谢一城跟谢一国打小做,她也能跟着一块去忙活忙活一起瞧瞧到底是什么样。
想着秦嘉丽主动开口问道:“你们带去北平的那些貂皮咱们这次也能进山打着?”
“这个打不了。”谢一城摇头,“这东西现在开春皮毛差提不上价,摸着也没秋冬时好,加上现在开春收枪,只是下套子抓不着那东西。”
瞧着秦嘉丽有些沮丧,谢一城紧跟着说道:“等再过过,入秋到冬要是有时间跟我哥回来再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