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 > 第437章 东吴新王,破局江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7章 东吴新王,破局江东!

另一边,

扬州,吴郡。

如张昊所料,刘备返回徐州不久便再起兵马南下,与关羽汇合后一同进攻江东。

消息传到吴县,孙权登时怒不可遏。

“鼠辈!鼠辈!鼠辈!!!”

“刘玄德,你枉称仁义,吾兄遵守约定未曾犯你徐州,你却趁我江东大乱之时起兵南下!”

“还有袁公路,不过是一冢中枯骨,竟死灰复燃再犯我江东,孤与尔等誓不两立!!!”

这一年的孙权十八岁。

由于孙策死的太突然了,突然得让江东文武以及孙氏族人没有一点准备的余地。

再加上外敌入侵,以一打二,孙权接手整个江东基业数月以来,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

甚至连晚上睡觉有时都会从梦中惊醒,害怕被袁术、关羽的兵马攻破城池,从睡梦中将他拉起来拖到外面枭首示众。

本是十八岁未及弱冠的年龄,却承受了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重担。

如今刘备再率主力南下,整个江东局势雪上加霜。

抱怨、焦虑、愤怒、无助,孙权觉得自己太难了!

发泄过后,孙权目光怔怔地坐在主位上,胸膛一起一伏。

这时,

见孙权的怒火好像消了一些,张昭顶着现场压抑的氛围谨小慎微地站了出来。

接着躬身拾起刚才孙权暴怒时砸在殿中的战报,言辞恳请地对孙权劝慰道:

“大王!先王已逝,您现在才是整个江东的主人,也是吴国基业的掌权者。”

“正此存亡之际,唯有挽狂澜于既倒才不会辜负了父兄所遗留下来的这份基业,当多修身养性呀!”

张昭这话的潜在意思是说发泄个人情绪并不能改变什么,哪怕你孙权现在年龄尚浅,但既然已经坐在了吴王这个位置上,就得学会一个君王该有的为君之道。

或许孙权听懂了张昭话里的潜在意思,也可能是自己也觉得刚才当着众人发泄怒火的样子太过失态,在简单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后,孙权正襟危坐地说道:

“子布先生言之有礼,方才是孤失态了!”

“然战事危急,还请诸位见谅!”

君王致歉群臣自然不敢接话,但至少现场氛围很快转变了过来。

接着,

孙权向在场一众文武问计道:

“诸位!今江东风局势雨飘摇,袁术攻我丹阳,已占半郡之地;关羽犯我吴郡,更是即将兵临吴县!”

“且江东各郡山越不安,勾连外敌;还有逆反之贼匡琦、周凤等人于豫章等郡作乱,今刘备又率主力南下,我江东一朝不慎便有倾覆全局的风险!”

“为今之计,如之奈何?还请诸位以良谋教孤!”

山越是这次江东大乱的引子,在关羽、袁术起兵犯境后,山越各部分别与两方势力暗中保持联络。

而匡琦、周凤等人则打着黄巾余党的旗号在江东造反,鉴于袁术曾与颍川、汝南一带的黄巾刘辟等人联合,新起的匡琦、周凤便向着袁术一方。

当前战局,不是周瑜、鲁肃、朱治、程普这些人没有能力,而是山越黄巾这些二狗子勾结袁术、陈瑀,并带路配合,让周瑜等人失了主场作战的部分优势,这才导致局势危急。

对于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

在场文武中或许投降的言论暂时不敢明说,但为了自身安全有意避战的人却没这个顾虑。

“启禀大王,关羽犯我吴郡,即将兵临吴县!”

“臣认为,吴县将危,当重迁国都再做计较!”

有意避战的人把话说完,正在思索的张昭立即出言反对。

“大王不可!此时国都一迁,江东人心必失,届时就算退了袁术、刘备,想再收江东人心便难了!”

“何况此时迁都,让死守前线的将士们如何看待大王?这反而是在助长敌人威势,万万不可迁都啊!”

听见张昭这话,本来对于迁都还有一丝意动的孙权立即收起了这个心思,装作一脸为难的样子把压力再次给到在场文武。

“可若是不迁都,当前局势又能何解?”

一众文武被孙权的问题难住,场面陷入僵局,不过最终还是张昭想到了办法。

“回大王,山越问题由来已久,非一战可解;匡琦、周凤等人作乱,则当速讨之!”

“至于袁术、刘备犯境,依臣之见,迅速破局的办法不在江东之内,而是在江东之外!”

坐在主位上的孙权听到张昭有办法破局,急忙追问道:

“子布先生有何良谋,还请速速道来!”

这个时候的张昭还不是主降派,孙策临死前曾交代过张昭若弟弟孙权不能成事,张昭可自取的话。

孙权之母吴太后也担忧孙权守不住这份基业,召来张昭等人询问,但张昭、董袭力保孙权。

且张昭是个正直的人,没道理才把孙权扶上位,却又因为局势危急再把孙权扯下来,这有违张昭的为人。

张昭不紧不慢地说道:“回大王,袁术死灰复燃攻我江东,是趁着曹操再次北伐之际!”

“今曹操虽称魏王,然掌握着朝廷依然是汉室正统所在!”

“且袁术此前曾囚于寿春城中,不论曹操是监管不力失责,还是奉朝廷之令约束四方诸侯不许互相攻伐,曹操都应该遣使调停我江东的战事!”

“此前北伐之际未曾派出使者约束袁术,我等可以理解为因战事影响,距离太远,力所不及。”

“然曹操如今已经返回许都坐镇,却还未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未因监管袁术不力失责而采取补救,我等便能向朝廷对曹操提出质疑!”

“您继承的是先王的王位,乃是大汉吴王,而此前曹操为了稳住袁术封其为大汉陈王!”

“同为大汉诸侯王,曹操却坐视袁术对我等攻伐,那我等便应该考虑大汉吴王这个王号是否值得了?也许大夏吴王这个王号也不错!”

张昭的意思简单说来就是威胁曹操!

我领了你吴王这个王号,既然你曹孟德还拥护汉室,那么便不能偏心。

大家都是大汉的王,你曹孟德要是不能做到公平公正,我可就要转投张昊的大夏咯!

这样开了大汉诸侯王转投张昊的先例,无疑是在打朝廷的脸,打曹操的脸,让本就已经没什么威严的汉室再次丧失威严,违背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针’。

再说这一战开始,孙策在时,履行了没有在后方搞幺蛾子事的约定,算是给了曹操一个面子,相当于遵从了身为大汉诸侯王却依旧听令于朝廷的责任。

但要是曹操继续放任袁术攻打江东,从道德层面上又怎么对得起之前履行约定的孙策?

那么孙权转投张昊,世人也没有理由指责孙权背叛朝廷这一行为了!

听完张昭这番话,孙权眼中大放异彩,目光灼灼地赞道:

“好好好!子布先生此计甚妙,孤这就让人前往许都质问他曹操!”

“不过...袁术解决了,徐州的刘备又该如何解决呢?”

“子布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