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成深吸一口气,集中精神启动了初级法医技能。

随着技能的发动,他的目光如同扫描仪一般落在了薛彬颈部的勒痕上。

经过一番观察和分析,韩成的脑海里迅速浮现出三种可能用于作案的工具及其与勒痕的匹配度:

首先是工地常用的尼龙绳,其与勒痕的匹配度高达 80%;

其次是家用的麻花绳,与勒痕的匹配度约为 50%;

最后是登山专用绳,其与勒痕的匹配度则为 60%左右。

紧接着,韩成开始更加细致地勘查薛彬的尸体。

突然,一个惊人的发现让他屏住了呼吸。

他注意到薛彬的勒痕处似乎附着着一颗极为细小的碎屑!这些碎屑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否与凶手使用的作案工具有关呢?

韩成思考片刻后,对一旁的法医苗叶开口说道:“苗法医,请您帮我拿一下放大镜和镊子!”

虽然苗叶并不清楚韩成需要这些工具做什么,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走到工具柜前,取出一把镊子和一个放大镜交给韩成。

“多谢!”韩成礼貌地道谢后,立刻全神贯注地勘查尸体。

只见他手持放大镜,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薛彬尸体颈部的勒痕,并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在尸体颈部的皮肤上轻轻夹取着什么东西。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十几秒后,终于,韩成成功地夹出了一颗极其微小的颗粒。

这颗颗粒小得几乎只有头发丝那么大,若不是借助放大镜,恐怕很难被人发现。

韩成紧紧盯着手中的这颗细小颗粒,眉头紧蹙,陷入了沉思之中。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来,将放大镜递给苗叶,“苗法医,你看看这颗颗粒,你认为它有可能是什么呢?”

苗叶接过放大镜,仔细端详起这颗神秘的颗粒。

经过一番观察,她缓缓开口说道:“从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来看,它有点儿像是某种纤维或者沙子。不过……好像还有点儿颜色。”说到这里,苗叶也不禁露出一丝疑惑之色。

“没错。”韩成一边说着一边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颗颗粒极有可能是由油漆和纤维混合而成的。”

接着,韩成陷入了沉思,他开始回忆起自己之前曾考虑过的三种可能用于作案的工具:工地用尼龙绳、家用挑绳以及登山用绳。

他仔细地琢磨着究竟哪种绳子更容易产生出这种类型的碎屑。

“工地用尼龙绳通常具有较为坚硬的质地,不过如果长时间使用或者受到磨损,确实有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碎屑。”

“家用麻花绳,这种绳子一般采用麻质材料制成,相对来说质地要柔软一些,但同样也存在产生此类碎屑的可能性。”

“登山专用绳有很强的耐磨性能,但经过频繁使用后或许也会出现类似的碎屑状况。”

他在心中默默地分析着各种可能性。

然而,在综合考量之后,韩成个人还是更倾向于认为这颗碎屑来自于工地使用的尼龙绳。

因为那颗碎屑里除了有纤维材料还有油漆。

而油漆和尼龙绳都是工地上十分常见的物品,而且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似乎更为紧密一些。

然而,出于谨慎考虑,韩成仍然决定让法医苗叶将那颗碎屑拿去化验其成分。

与此同时,韩成和凌欣亲自前往五金店购买了五款常见的工地尼龙绳,并让苗叶将这些绳子与化验出的碎屑成分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存在高度匹配的情况。

很快,苗也的化验有了结果:化验结果显示,碎屑中的纤维成分与其中一款工地常用的尼龙绳的成分高度吻合。

这说明凶手作案用的绳索就是一款工地用的白色尼龙绳。

此外,在碎屑中还检测出了另一种物质——油漆。这种油漆在工地里很常见,通常用于涂刷楼房的外墙。

因为案件有了重要的发现,韩成立即让队长翟新组织召开案情分析会议。

此次会议旨在整合各方信息,深入探讨案件的线索和可能性,以期能够找到更多关键证据,确定下一步的调查方向,推动案件的侦破进程。

会议伊始,韩成率先详细汇报了他所取得的重要发现。

翟新听完之后,顿时笑颜逐开,毫不吝惜赞美之辞对韩成进行了一通极为猛烈的夸赞,“我着实没有想到啊,韩顾问,你居然能够如此之快就确定了凶手的作案工具,你简直比狄仁杰还要厉害,比宋慈都要更胜一筹啊……”

翟新话音刚落,大家就纷纷随声附和,对韩成赞不绝口。

唯独坐在翟新旁边的孙景却流露出了不屑的神情,并且还小声地嘀咕道,“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老早就已经判断出薛彬是被绳索勒死的!”

孙景的一番话传入到耳力极好的翟新耳朵里,他见孙景对总部派来外援这么不敬,心里有些生气。

于是便没好气地对孙景说道,“孙景,你难道觉得对韩顾问的这个发现不值得一提吗?你之前虽然判断出了凶手是被绳索勒死的,但是你知道是被什么样的绳索勒死的吗?而韩顾问不但查出了是工业尼龙绳,甚至还能够精细到凶手所使用的是具体哪一款工业尼龙绳!这样的细致入微调查,这样的专业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称赞吗?”

孙景被翟新一番话说得有些哑口无言,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要反驳,但最终还是低下了头,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