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影综:我略有背景 > 第122章 收购是门艺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谭宗明之前就给安迪发过一份“红星”的机密文件。

除了红星自身的一些产业模式,还有的就是财务模型情况。

这样的一份文件重要性可以大概确定。

以什么样的价目去收购这家企业,经营模式是否良好,财产状况如何。

以及很重要的一点“债务”。

收购这家企业,当然也要知道,接管后,债务方面是不是超出预想值。

尽可能的避免在收购后,承担过重的债务,得不偿失。

当然,现实生活中,想要得到机密文件并不容易。

所以红星那边不用问就知道肯定是有谭宗明的内鬼,而且职位不低。

谭宗明盯上红星怕是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收购企业的运作,除了需要主动的去了解之外,中介机构,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至少包括会计师、律师。

视项目复杂程度还包括税务师、评估师、境内外公司注册代理机构,签署聘用协议。

这些机构报备完毕,接下来的就是与被收购方的一系列谈判。

文件签署,资质真实性审核,双方的权利、义务。

例如:被并购方对企业运营、资产权属进行相应规范调整,短期无法调整完毕的,要出具一定期限内规范调整完毕的承诺。

其中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在最终收购成功后,收购方会派遣一部分人员到被收购的企业管理层内。

比如携程对去哪儿的收购,庄辰超的离开,管理阶层由携程方面派任。

更换管理者,方便新的管理方案的实施。

同样,对于基层原有员工的安抚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避免出现收购后的大面积员工离职现象。

这个管理阶段的过渡期,会出现很多的不良情况,这是需要管理者的逐渐调整来完成的。

简单总结就是,收购是一门艺术。

结合了财经、法务、管理、商业、税务的多方面融合,绝非简单的拆分重组。

至于收购的原因,可能是小企业面临转型上市,或者经营困难。

也可能是大企业的资源整合,所以安迪本身其实是不知情,以为就是单纯的并购。

甚至都不是很认同以太高的价格进行收购。

跟张伟豪这边不同,谭宗明走的是全资收购的路线,所以现在是面临了不少困难。

哪怕是有安迪这样的华尔街精英,但精英不是万能的。

他本身并不是很确定那个消息,所以现在并不敢以太高的溢价出手。

毕竟真要确定了消息,说不定就轮不到他来出手了。

迪士尼那边是先考察城市,然后暗自商议是在什么城市的什么区域兴建迪士尼乐园。

本身又不是第一次做这种生意了,自然不会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就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

经常会给出一些误导信息,干扰一些本地大企业跟豪门的布局。

并不想给他人做嫁衣增加自己之后的运营维护成本,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所以目前是定下了两座城市七块区域,红星这边只是其中一个。

谭宗明跟他背后的人觉得在合理的价格并购红星的情况下,其实是不吃亏的。

就算迪士尼没有选在那个区域,这场并购本身还是很有价值。

可以获取不菲的利润,但溢价真要太大,在拿不准消息之前,这就有些风险了。

所以现在只是并购的前期阶段,一边是在进行相关准备,一边是在等最终结果。

张伟豪恰好是有这方面的最终消息,。

但他也有些怕打草惊蛇,所以不敢冲的太猛。

暂时是以抄底赚差价为主,反正地皮在那儿,最差也能做个长线,亏钱是不至于的。

红星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独资集团,有庞大的产业。

公司在全世界拥有店铺7000余家。

产品行销欧洲、东南亚、中东、南北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商标专有权,品牌价值突破219亿。

并相继斩获“龙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亚洲品牌500强”、“《福布斯》亚洲200佳”等殊荣。

所以这样一家横跨多个产业的大型集团旗下非常重要的上市公司之一,不是那么好收购的。

虽然魔都这边的红星只需要不到150亿就能直接控股。

但背后的红星集团跟相关家族出手后,这场收购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如果是整个红星集团,在现阶段的市值就涉及到了接近800亿港币。

之所以是港币,因为母公司是香江那边的上市公司。

所以这场并购难度是非常高的,不然谭宗明也不会花费如此巨大的代价把安迪请过来主持相关工作。

主要是现阶段无法确认,如果可以确认,别说八百亿,上千亿都可以出。

压根不缺钱,可问题是真到了那时候还轮得到他谭宗明吗?

正因为谭宗明隐瞒了这个关键信息,所以就安迪这边得到的信息跟相关资料,她并不是很看好红星。

尤其是红星集团,真要收购下来,大概率是会烂在手里的。

也就沪市的上市公司红星尔克更好一点,相对还有不少价值。

尤其是那些工厂用地,还有总部大楼研发中心员工宿舍。

这些地皮是真有不小的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