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包子西施奋斗史 > 第179章 一百二十两银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钰也有些弄不明白了,当时贺氏说的很肯定,这种赔付银子,苦主能拿到一成就算好的了,怎么会全部给了苦主呢?

七喜眼神闪了闪,挺一挺胸膛道:“大娘子说什么呢,就是一百二十两呀,不会错的。”

李氏不由喃喃道:“可是贺娘子说,苦主只能拿到一成赔付银子的,这怎么有这样多,难道县令大人……。”

李氏想说县令大人不拔毛了,话到嘴边了,又猛地醒悟站在眼前的,可是县令公子的长随,这话可不能乱说。

李氏讪讪地住了口,一时不知如何改口。

沈钰在旁接口道:“县令大人清明廉洁,是我百姓之福呀。”

七喜不自在地嘿嘿一笑,什么话也没说。

沈钰心中狐疑,看七喜眼神躲闪的样子,总觉得不像是县衙真的改了作派,一百两银子没有抽成,赔付了一百二十两。

她把脸颊边垂下的发丝掖到耳后,装作不经意地道:“赔付文书在哪里,你可有一起带来,我可要收着保管好。”

“免得哪一日,别人说我的银子来历不明,我好拿出文书来,自证清白。”

七喜一下子涨红了脸,吭哧吭哧道:“我不知道呀,哪有什么文书。”

李氏虽然是个乡下妇人,可也看出七喜不对劲了。

她把桌上银锭一股脑地塞进袋子,往七喜面前一推道:“七喜,你是个好孩子,可不能坑我们。”

“我们家做食摊生意不容易,这来历不明的银子,我们可不敢要。”

沈钰也在旁正色道:“是啊,七喜,你若不说清楚,这银子还请你带回去吧。”

“万一哪天我因为这笔银子,被县令大人抓了去,又不能证明这银子的来历,到时可就惨了。”

七喜看沈钰和李氏不要这银子,一下子急的站了起来。

他一跺脚道:“嗐,我就说不行吧,我家少爷非让我这样说,我就实话说了吧。”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文书,垂头丧气地递了过来。

沈钰接过文书,一目十行看了一遍。

果然是那张县衙发下的赔付文书,重点看到赔付金额,居然只有二十五两。

也就是说,她们替胡婆子求情,免掉打板子赔付的一百两,县衙只给了她们五两银子。

沈钰看完后念给李氏听,李氏说不出是惊讶还是气愤,看了看七喜,张了张口,却什么话都没敢说。

沈钰拿着文书看向七喜。

七喜耷拉着脑袋,只得如实道:“我家少爷知道姑娘要修缮店铺,墩墩和玉诚还要去学堂读书,手里银钱不凑手,等着赔付银子用。”

“可是按着安平县前任县尊定的规矩,这种赔付银子县衙是留九五成的,”

“我们老爷倒不是那贪财的,只不过是按着前任留下的例子做而已。”

七喜赶紧替自家老爷辩白一句,看着沈钰似笑非笑的样子,也觉得这话说出来自己都不信,脸一下子红了。

七喜顿了顿,瘪了瘪嘴,又接着往下说道:“少爷就拿了块老夫人给的玉佩,让我去当了一百两银子,就说是县衙赔付的,让我拿来送给姑娘用。”

沈钰和李氏面面相觑,这陆琅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沈钰赶紧把布袋塞进七喜手里:“七喜,陆公子好意我心领了,可是这银子我不能收。”

“你快些去当铺里把玉佩赎回来,老夫人给的玉佩,做孙儿的怎么能随意典当。”

李氏虽不敢说的这么直白,也板起脸来吓唬道:“七喜,玉枝说的对,你赶紧去赎回来。”

“别的不说,你家少爷的玉佩若不见了,你这个做贴身书童的,脱不了干系,当心你家老爷知道了打你板子。”

七喜只有十五六岁,虽说是县令公子的小厮,走到哪里都是被人称呼一声“七喜哥”。

可实际上,他心思单纯,一直随陆琅在府中读书,心性还是个孩子。

被李氏这样一说,也知道了事情的利害,脸都吓白了,又嘴硬道:“应该不会吧,是少爷让我去当的,我又没偷着去当,又不是我给弄不见的。”

李氏虽不懂,但也知道长辈给的玉佩,小辈没有好好保存,反而拿去当卖,是会被人背后笑话不孝顺、败家子的。

只是这话虽是实话,却不敢说给七喜听,只一迭声催着七喜快去赎当。

七喜只得拿着布包要走,想了想又从布包里拿出两锭银子,从怀中荷包里掏出五两银角子,一并放在桌子上道:“这二十五两是县衙赔付的。是你们应得的。”

沈钰思忖一下就把那五两银角子拿起来,又递给七喜道:“你这一当一赎,当铺里肯定要扣些银钱的。”

“你把这五两先拿着,万一赎的时候要是需要加些银钱,你也好有银钱给他,用不着你再拿来还我就是。”

七喜此时已经有些慌了,接过银角子也塞进布袋,行了个礼,什么话也没说,慌慌张张地跑了。

李氏叹了口气:“这下好了,只有二十两了。”

沈钰苦笑了下道:“陆公子不通俗务,做事情怎么如此想当然。”

到了晚间,一家人吃过了晚饭,正围坐在李氏房间的小桌前,讨论明日送两个孩子去学堂的事,店铺的后门却被人敲响了。

姜氏起身去应门,门外站着陆琅和七喜。

姜氏已听李氏说了下午七喜来送银子的事,此时看到陆琅过来,有些惊讶,赶紧把两人迎了进来。

李氏几人闻声站了起来,陆琅却道:“沈姑娘,能不能出来一下,我有几句话要说。”

沈钰心中奇怪,不明白陆琅大晚上跑过来做什么,只得对李氏几个人道:“我去看看,不知陆公子有什么事。”

姜氏行个礼,点了一支油烛插在灶间门口的烛台上,就进了屋子关上了门。

院子里只余沈钰和陆琅主仆二人。

小院子里有临时支起的蒸锅炉灶,还停放着板车。

院子角落里种着一架蔷薇,此时已是九月,绿叶苍翠,葱笼一片。

花架旁有木桌和小凳,是李氏特意放在那里,洗菜用的。

沈钰让陆琅到小凳上坐。

陆琅摇摇头道:“我说几句话就走,不必坐了。”

说着,把手上的一个小布袋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