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盘点十大科技盛世,榜首种花家! > 第88章 如蟒!如龙!种花家的天才之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8章 如蟒!如龙!种花家的天才之作!

航拍视角?

那又是啥玩意儿?

众多古人虽然不明所以,但却依然十分期待。

毕竟,凌云从来就没有让他们失望过!

“立交桥、立交桥,顾名思义,就是立体的用于疏导交通的桥梁。”

“立体是什么意思,你们应该知道吧?”

其他人的反应看不到,不过车内秦始皇几人还是大概能理解其含义的。

也是,要是连立体的概念都没有,还怎么建造房子和各种建筑呢?

“知道立体是什么意思就好办了。”

“立体,是相对于平面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咱们的道路都是在一个平面上的,也就是地面。”

“而种花家的车辆显然已经多到了地面装不下的地步。”

“所以,种花家就只能将道路向‘立体’的方向拓展。”

“这,才有了立交桥的诞生!”

凌云口干舌燥地解释着。

众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怎么说呢?

就是有种听数学老师讲解证明题的感觉。

嗯,好像是这么回事,但具体是怎么搞的又听不明白。

凌云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并不打算继续这么干讲,而是很快将车停入了应急车道,准备切换场景。

凌云:“看到前面那块指路牌了吗?”

秦始皇嬴政:“看到了。那上面的箭头,应该分别代表着直走和转弯的意思吧?不过那些字朕倒是看不太明白。”

——箭头完全可以望文生义,指向哪就是往哪儿走嘛,很好理解。

不过文字的话,由于相隔的年代实在太远,秦始皇不认得倒也正常。

先前的盘点视频他们之所以看得懂,那是因为千古万朝视频平台会将不同位面视频中的文字都调整到对应的时代文字去。

但现在是“身临其境”,直接进入了视频场景,自然也就没有这事了。

不过好在,秦始皇和汉高祖虽然看不懂,但是朱元璋看得懂啊!

毕竟明朝和现代之间只相隔了几百年,虽然文字上的差异仍旧存在,但至少不会像秦汉时期那么离谱了。

明太祖朱元璋:“我好像看得懂一点。”

明太祖朱元璋:“上面的字,写的应该是道路的名称。比如直走箭头下面的字是‘金砂路(东)’和‘泰山路(南)’,而右转弯箭头下面的字则写着‘泰山路(北)’,这些应该都是路名吧。”

凌云赞许地点了点头:“你是懂路标的。”

这并不是很难理解的事情,路标之所以设计得如此简洁明了,就是为了让所有人无论是否接触过都能第一时间看懂啊。

就听朱元璋继续说道:“不过路名我可以理解。”

“但后面怎么还带个东西南北的?这我就不懂了。”

凌云乐了:“你不懂就对了。”

“都给你懂完了,那还要我做什么?”

说着,他便是一挥手。

不仅车内四人,连带着驾校中之前沉迷于碰碰车的一众皇帝,皆是在一瞬间来到了这座立交桥的上空。

秦二世胡亥:“卧槽,父皇救命!儿臣恐高啊……”

秦始皇嬴政眉头一皱,不是很想理他:“怎么这么废物?”

汉武帝刘彻:“凌云,咋一言不合就上天呢?”

唐太宗李世民:“是啊,我都还没做好准备……”

宋太祖赵匡胤:“太突然了,就算朕此刻也有点腿软啊!”

明太祖朱元璋:“……感觉我们也悄悄体验了一把上天啊!”

……

众人其实并不是第一次上天了。

之前,在参观种花家第一高楼——沪城中心大厦的时候,凌云就曾经将他们带到过云端,以亲身感受什么叫做名副其实的“直冲云霄”。

但那一次,众人属于是在云层之上,一低下头来只能看到厚厚的云层,其他的东西啥也没有,感觉就好像踩在云层一样。

这一次却完全不一样。

众人几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瞬间魂移到了空中!

往下一看,就是几十米的虚空,脚下啥也没有,一眼都能望到地上。

而自己的身体就这么悬浮着。

这搁到谁身上,能不吓一大跳?

“好了好了,别叫了。”

“放心吧,不会掉下去的。”

面对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和惊呼声,凌云略微有些无奈。

但是又不太好说些什么——毕竟这是人之常情。

缓了好一会儿,众人才逐渐适应了高空,并且开始敢向身下看了。

凌云的介绍也就继续往下推进。

“看到下面亮着黄光的线条了吗?尤其是交汇的地方!”

“那,就是种花家的立交桥!”

众人往下看去。

就见夜色中,温和的黄色光芒洒满路面,从高空中向下看时格外醒目,有一众难以言喻的唯美。

笔直的公路,似乎化身一条金黄色的带子,向远方无限延伸。

而在横竖两条金黄带子的交汇出,一圈又一圈的盘旋蜿蜒而起,其中的错综复杂看得一众古人眼花缭乱。

“你们看,我们的车刚才就停在那个位置。”

“继续往前走的话,右手边一共会有两次分岔。”

“第一次,通向的是‘泰山路(北)’。”

“而直走一段距离之后的第二次分岔,通向的是‘泰山路(南)’。”

凌云一边讲,一边用手指给众人看。

众人沿着他的指向看去,还真就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

很显然,纵向这条道路就叫金砂路,而横向的则是泰山路。

他们刚刚就是在金砂路上,自西向东行驶的。

如果在向右拐入第一个岔路口,那么顺着那条道路的方向转弯之后,就会迎来一个下坡,然后顺利进入泰山路。

相当于在十字路口进行了右转。

而如果继续往前进行,再拐入右手边的第二个岔路口,则顺着这个岔路转转悠悠的大半圈之后,同样也会迎来一个下坡,进入泰山路。

但却是在泰山路的另一侧,相当于在十字路口进行了左转!

而一直直行则不必多说了,自然是继续留在金砂路上。

众人看完,大感惊奇。

而凌云也适时地补充道:“不仅如此哦。”

“你们可以再看看,从四个方向来到路口的车辆,都会碰上这样的三个岔路选择,分别对应着另外的三个方向。”

“路标正是为往来的车辆指明岔路通往的方向,而上面东南西北的意思则是下桥之后会向哪个方向行驶!”

“立交桥的立体,就体现在这里了。平面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拓展到立体上来。你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十字路口原本只有一层楼,但种花家却在上面又兴建了三层楼。一共四层楼,每一层解决一个方向上的往来车辆,通过岔路的方式将他们分流,一番弯弯绕绕之后再送入相应的去处。”

“如此一来,无论想要通往哪个方向的车辆,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岔路口顺畅通过,而不需要像原来那般相互等待。”

“拥堵问题,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解决!”

听罢,一众帝王都惊呆了。

凌云的话光听的话似乎有些云里雾里的,但如果结合实物来看的话却恨容易就能理解。

但能理解是一回事,能创造出来又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该是怎样的天才的大脑,才能想出如此天才的设计?

秦始皇嬴政:“朕看明白了!看明白了!”

秦始皇嬴政:“如果车辆都在同一个平面上,那他们交汇的时候就必然会引起冲突。要么就得互相等待、轮流通过,要么就只能堵住。”

汉高祖刘邦:“是的。所以种花家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玩意儿,通过一座桥梁将让某一个方向上的车辆驶入另外一个高度,也就是另外一个平面。然后在新的平面内,再让他们选择自己要去的方向!”

汉武帝刘彻:“更厉害的是,四个方向的来车都成功实现了分流。每一个方向都可以通过这座立交桥拐向另外三个方向而不产生任何冲突,究竟是什么样的脑子,才能想出这种天才一般的主意啊!”

隋文帝杨坚:“等等,我还没完全看明白……这个岔路口,车辆明明是右拐了,但怎么最后的结果却是左转啊?”

唐太宗李世民:“叔,你再仔细看看后面……这个桥绕了大半个圈啊!我问问你,如果你连续右转三次,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就是左转?”

宋太祖赵匡胤:“实在是太厉害了,如果只是一个方向的话我还勉强可以理解,但是四个方向同时错开,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明太祖朱元璋:“更离谱的是,在实现这种强大功能的基础上,种花家竟然还能把立交桥建造得如此具有美感!”

唐太宗李世民:“是啊,从空中往下看,简直就像是一条金色的巨蟒盘旋而卧,气势非凡!”

汉武帝刘彻:“什么巨蟒,也太难听了!这是巨龙啊!”

汉高祖刘邦:“是啊!不仅是金色的巨龙,还是能承载万千种花家人、帮助他们解决交通问题的强大巨龙!”

众人一番感慨,什么比喻都出来了。

如蟒!如龙!

金色的巨龙!

最后,秦始皇做出了深得人心的一句总结。

“这简直就是种花家的天才之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