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盘点十大科技盛世,榜首种花家! > 第265章 蓝星首例,登山队员硬抗恶劣环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5章 蓝星首例,登山队员硬抗恶劣环境!

虽然来自千古万朝的观众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识种花家人的团结一心了,但在两名西族队员展示出近乎忘我的牺牲奉献精神时,众人的心头依旧触动。

什么他娘的叫做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啊!

秦始皇嬴政:“哎,若是我秦军将士有如此这般团结精神,怕是都到不了战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一统天下了!”

汉高祖刘邦:“政哥你可憋吹了,哪个国家有种花家人这种战斗力,放到春秋时期都绝对能称霸天下,实现大一统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汉武帝刘彻:“……本来想说咱们汉军要是有种花家人这种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踏平匈奴根本不会吹灰之力。结果经过高祖这么一点拨……好像要是匈奴人有这等精神,也丝毫不惧我们大汉啊。”

汉光武帝刘秀:“言之有理!原来,强的只是种花家而已!高祖真不愧是高祖啊,一语惊醒梦中人!”

唐太宗李世民:“我咋感觉你俩在嘎吹呢?”

宋太祖赵匡胤:“英雄所见略同。”

明太祖朱元璋:“我说你们,能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啊?你们再好好想想,种花家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子民的?哪怕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人家都会用尽全力去搭救!你们可别光羡慕人家种花家人团结一心,真有那本事就好好学学人家是如何经营民心的吧!”

明成祖朱棣:“父皇教诲得是啊!”

……

凌云忍不住在心中一顿吐槽。

这帮……皇帝,咋个个都喜欢拍自己先祖的马屁啊?

凌云摇了摇头,不再理会耳边观众们的议论,转而把目光重新投向了视频场景的现场。

两名西族队员已经准备启程。

登山队的两名队长,史占春和许竞激动得说不出话,紧紧地和他们握手,怀着难以形容的感动的心情,目送他们往苍茫的夜色中走去。

这两名西族青年整整一天没有休息,此刻为了团队为了集体,又顶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寒风走上征途。

回到海拔七千六百米的营地时,米马已经筋疲力尽,躺在帐篷里连一步也动弹不了了。

但是,运输队却仍然没有赶上来。

守在营地中的几名队员只好把他们几个人自己携带的共重不到一斤的炒面装好,和拉八才仁一道在三日半夜三点钟赶到了海拔八千一百米的营地。

在珠峰上来回超过千米的艰难跋涉,仅仅是为了运送总共不到一斤的炒面来解开队伍的燃眉之急,这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秦始皇嬴政:“那个……谁来帮朕复习一下,凌晨三点是几更天来着?”

汉武帝刘彻:“应该是寅时了。”

唐太宗李世民:“这实在是太离谱了,他们难道不需要睡觉休息吗?”

明太祖朱元璋:“种花家人的意志力,真是恐怖如斯啊!”

……

为了进一步确定突击顶峰的路线,第二天上午,队长史占春带领王凤桐、石竞、拉八才仁和贡布等队员,开始向更高的高度前进。

一路上,登山队员们仍然很少使用人造氧气。

虽然他们全身都感到特别疲倦,心脏也跳动得特别猛烈,但是他们却仍然坚持着,他们相信所谓的“死亡地带”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他们踏过点点白雪的山坡,走上一条狭窄的山岭侧脊,成功地绕过了珠穆朗玛顶峰下着名的“第一台阶”。

不久后,登山队员们便走上了一层铺盖着重重叠叠黄色风化石的陡坡。

这个陡坡像是一根黄色腰带一样围绕在珠穆朗玛顶峰峰顶的下方,人们把它称作“黄色带子”,这里也曾经是鹰国“探险队”大伤脑筋的地方。

但是现在,它已经被种花家登山运动员们顺利征服了。

队员石竞、拉八才仁和贡布三个人在海拔八千五百米的地方停下来,建立了种花家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上的最后一座营地——“突击营地”。

登山突击队将在第四次行军时从这里出发,夺取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可正当观众们都以为种花家登山队终于可以休养生息一阵、准备队最后的顶峰发起冲击时,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和队员王凤桐却又不满意仅仅在这个高度上进行侦察,他们决定继续前进。

从海拔八千五百米的高度出发不远,拦在眼前的就是被鹰国“探险家”们认为“无法翻越”的“第二台阶”。

这是一座陡峭而光滑的岩壁,相对高度大约三十米,平均坡度在六、七十度左右,人们几乎无法在上面找到任何攀登的支撑点。

二、三十年前的鹰国“探险队”,就曾经在这里想尽一切办法,但却仍然没能攀登上去。

后来,他们便对“第二台阶”下了一个结论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再也不必浪费时间去翻越它了。

可是种花家人,又岂会轻易认输?

史占春和王凤桐匍伏在岩石上继续向上攀登。

他们翻过巨大的岩坡,终于在晚上九点抵达了海拔八千六百米的高度——也就是“第二台阶”顶部附近的地方。

这比第三次适应性行军原定到达的高度,已经高出了整整三百米。

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眼前黑糊糊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

为了准确找到突击顶峰的路线,他们竟然决定在这个鬼地方过一夜,等到第二天天亮以后再继续进行侦察。

他们在“第二台阶”的岩壁上找到了一条积雪的裂缝,用冰镐挖成了一个低矮的雪洞,然后两个人便紧紧地挤着坐在一起。

夜风高啸,雪洞里的气温在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

由于物资运输供应不上,两人为了给大队开辟出胜利的道路,是饿着肚子坚持行军的,现在又要忍受着寒冷,在雪洞里守候黎明的到来!

更离谱的是,因为携带的人造氧气所剩不多,两人为了以防万一,大胆地决定不用人造氧气。

他们沉重地喘着气,就这么挨过整整过了一夜。

在整个蓝星的登山史上,在八千六百米的高度不使用氧气,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可两人为了给后续的突击队伍侦察路线,硬是这么挨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