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们先通知部长,然后再去实验制造组。”

他们的制造组有专门的实验制造机器,用来专门为工程师们做实验准备的。不过这里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开工了,他们一直都在等着工程师那边给出新的计算数据。

正无聊之际,突然远远的传来急切的声音道:“老段老段,快快快,来试试这组数据。”

“你们终于算好了,来来来,我都等不及了。”

这个叫老段的一边兴奋的说着,一边在一个显示屏上迅速操作着什么。

“额…。”

听了老段的话,他们都有些尴尬,工程师组的组长卢显轻咳了一声,然后解释道:“那个,老段,这些数据不是我们算出来的,是别人发给我们的。”

正在显示屏上操作的老段微微一愣。“别人发给你们的?这靠谱吗?”

在老段看来,谁会那么好心的把自己辛辛苦苦计算出来的数据发给一家毫不相干的公司啊!除非这些数据根本就没什么价值,人家只是随便发给别人玩玩的。

“这…!”听到老段的质疑声,卢显再次看了看数据后才肯定的说道:“我觉得很靠谱,不信你看看。”说着,他把数据递给老段看。

老段虽然不是研究这方面的,可是他们研究出来的所有数据几乎都要经过他的手,然后在数控机床上调配,对于那些数据做出来是什么效果,他基本都有个大概,因此在看到卢显递过来的数据后,老段就可以肯定这组数据是真的了。

不过,等一等。“这上面的数据为什么都是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的?”老段有些不解的问道。

“这个…!我们也不知道。”

“好吧!”

不过老段还是只能无奈的解释道:“我们的机器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到时候做出来的产品可能没法达到和数据上一样的效果。而且,据我所知,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也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因此,像这种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的数据,至少都是航天级的。”

“这…!”

的确,他们一个团队二十多人算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数据,都用了一个多月还没算出来,像这种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的,他们连想都没想过。而且,他们公司也没有那种级别的超算,也许正如老段说的那样,像仿生学这样的数据计算,没有高级别的超算是很难达到航天级水平的。

这或许也正是他们公司在每年的国际无人机大赛中总是没法挤进前二十的原因吧!

“没事老段,我们现在主要是想验证一下数据的真实性,其他的先不管。”

“那行吧。”

老段再次看了一眼数据,在看到那些数据都已经排好顺序之后他才说道:“老规矩,你们念数据,我来输入。”

“嗯,行。”

这边一组组数据的报出,那边老段迅速输入,由于其他算法和程序都是一样的,只是数据不一样而已,因此他们只需要更改一下数据就行了。很快,当各组数据都输完之后,老段才对着他手底下的人喊道:“材料都放好了吗?”

“放好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老段便开始调试起机器来。在复位之后,他试运行了一遍,在看到机器运行顺畅之后,他先是生产了无人机外壳的一部分出来用于测验,在测验无误之后他才开始正式制作起来。

他们虽然是有这种型号的无人机模具的,可是那个模具都是他们自己计算的数据,因此这次无论是弧度的大小还是各部位的长度和宽度都是他们要重新更改的,而一旦这次做出来比之前更好的外壳,那么他们就会用这次的数据制作成模具用于制造部门的批量生产。

虽说无人机外壳相比于材料和内部的芯片或软件来说是最次要的,可是那也要看他们制作外壳的水平。就好比一些民间高手,他们在无数次的实验之后,他们甚至可以用木板制作出可以代替无人机硬件部位的零部件,比如旋翼和支架啥的。因此即便是同一种材料,不同的制作水平也可能带来如同材料属性般的差异!

“小伟,走,去测量一下误差。”

“好的师傅。”

一群人都满怀期待的跟着这个叫小伟的人去测量仪那里测量数据去了。

“师傅,测量数据出来了,误差不到0.01毫米。”

“好,继续生产。”

得到机器的精确度后,老段便放心的开始生产起来。

随着一件件的部件出来,那边的小伟在每一件部件都测量之后,旁边的人就直接在一边直接组装起来,内部的零部件在他们制造外壳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因为都是这种无人机型号的零部件,因此零部件和机身很切合。

在最后一个零部件生产完并组装起来之后,他们接下来就是测量组装起来的无人机的整体性能和数据了,可以说这才是关键。

“现在,我们先测量无人机在下雨时的性能数据。”

如果无人机的机身结构有问题的话,他在下雨天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雨水落在机身上的比例是不一样的,有可能左边机身上会比右边机身上落的雨水多一倍以上。如果是小雨天气的话,无人机内的平衡系统还能轻松解决,可是当遇到下雨较大的情况时,雨水的重量差异和雨点的撞击点不同都会让无人机失去平衡。

虽然他们这只是民用无人机,性能要求没有军用无人机那么高,可是这却是衡量产品性能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为价格在四千元以上的无人机,他们基本都是按照防水设计的,因此,测量无人机在下雨的环境中飞行的数据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通常情况,他们把无人机在各种环境下工作时的稳定数值分为一到十这十个级别,数值越高,则在极端天气环境下表现的性能越好;数值越低,则在极端天气环境下表现的性能越差,而这一指标往往就是普通无人机和高端无人机的区别。

无人机的价格从最普通的几十元到最贵的几十万或几百万不等,当然,无人机的大小也会决定着无人机的价格,而越大的无人机对机身的性能参数要求也越高。

无论是无人机还是各种飞机,人类都是用的仿生学,换句话说就是人类是在模仿飞禽鸟兽做出的产品,而无人机性能测试的一到十这个数值,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说明了无人机的仿生程度。

十是最高值,意味着百分之百接近,一是最低值,意味着相差很远。市面上大部分无人机的仿生程度都在六级左右。当然,这里的仿生数值指的是无人机机身的仿生,不包含其他部分。而像米国这样的军事大国,据说他们的无人机在外观的性能参数上已经达到了九级。

可以说,九级已经是最为接近完美这个数值了,这需要非常强的运算系统才能计算得出这样的参数值。其他大部分国家的无人机参数都还只能达到八这个数值。

“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测试了。”

一群人围在一台显示器前对着不远处的老段他们喊道。

他们用的是一种专门用来模拟降雨天气的喷洒,无人机要在这个喷洒棚子里来回飞行,而他的每个数值都会被传感器和监控器传送到系统,再由系统计算之后形成一个抛物线动态图表,所有计算出来的数值都会以数据和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数值稳定在一百,加大降雨量。”

随着那边对花洒出水量的控制,下面无人机的飞行数值也开始了微微变化。

“9.9了,9.8了。”

“还不够,继续加大降雨量。”

“9.7了,继续…。”

“9.7,…9.6,…,9.5。”

随着模拟降雨棚的花洒降雨量越来越大,无人机的飞行数值也开始慢慢降低。

“9.4了,还没到极限,继续加大。”

如今花洒已经变成了一般性的大雨天气,可是无人机的数值依旧稳定在9.4。以往他们的无人机在这种雨量下,数值早就降到7了,由此可见这次他们做出来的这个无人机的外壳有多完美了!

“慢慢加到最大…!”这边他们兴奋的喊着。

“9.3了…。”

“9.2,…9.1,…9.0,…。”

“继续加,继续加…。”

他们太兴奋了,这种数值的稳定性,哪怕是他们的内部系统比不上其他国家那些顶尖的品牌,可是仅靠他们这无人机的完美机身,他们的产品也能和他们一较高下了。

“已经加到最大了,没法加了。”那边老段激动的喊着。

再看看模拟棚中的无人机虽然微微抖动着,可是依旧平稳的飞行着。

“太棒了,完美,简直就是完美,这种模型,简直就是按照黄金比例计算出来的!”

一群人激动得连连大喊。

“继续,我们想看看无人机其他的性能测试。”

接下来他们测试的是无人机在逆风和顺风环境下的飞行性能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