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 > 第191章 今天我们这几张老脸都不要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1章 今天我们这几张老脸都不要了……

中都,

凤阳。

韩国公府。

李善长府上今天可是高朋满座,数位凤阳当地的士绅代表此刻正围坐在饭桌前,

众人不停起身,向眼前这位身份显赫的韩国公敬酒。

李善长一再推让,

“诸位,老夫近日实在是身体抱恙,不便饮酒,希望大家多多担待。”

众人闻言,立马放下酒杯退后几步,在李善长面前作揖叩拜,

“国公爷,我们是为什么来,您心里应该再清楚不过。皇上的诏令下来了,各州府 都要推行,

可这政令是要了我们这些老人的命啊!”

李善长一听对方是这番说辞,脸色立马变得铁青,大手一挥,

“郭遇,给我送客,若是为了诏令的事情,我这韩国公府也没有解决之法,

还请各位另寻他处吧!”

饭桌前七八个老人扑通跪在地上,双手作揖不停给李善长磕头,

“国公爷,您是皇上身边的老人,全天下如今能说得上话的人,也就您一个了,您 可要帮帮我们啊……”

“求求您了国公爷,今天我们这几张老脸都不要了……”

面对众人的恳求,李善长非但没有一点儿宽慰,反而勃然大怒,

一把掀了桌布,满地杯盘狼藉,

“我李善长一辈子走过来,都是圣上的肱股之臣,如今圣上颁布了这广利黎民的诏

你们却要我上奏劝阻,尔等是何居心!”

“郭遇!你当本国公爷的话是什么?送客!还有赖着不走的,就别怪本国公爷翻脸 不认人!”

地上跪伏的众人脸色煞白,在管家郭遇的驱赶之下,也只能仓皇退出韩国公府

……

李善长转过身背对着大门,丫鬟仆人们赶忙上前,收拾满地狼藉的景象。

不多时,郭遇前来禀报,

“国公爷,那几个都走了,门口求见的也都帮您回掉了。”

李善长一转身,刚刚的怒色全无,反而还带着几分笑意,

“这些人当真是活腻了,胆敢反抗诏令,这算盘居然还打到我这儿来了……”

郭遇的表情则有些疑惑,

“既然您早就料到他们是因为这事儿前来,那您像之前一样闭门不见不就好了?”

李善长悠哉地离开大厅,主仆二人一前一后穿过走廊,来到书房,

郭遇回身紧闭了房门,

李善长这才摆了摆手,

“那样如何能让皇上看到本国公爷的态度?这三策并行的势头已然不可阻挡,

看来皇上也是铁了心要推行新政,如此情形下,光是明哲保身可就不行了,

本国公爷必须要表明支持新政的态度,来让皇上放心。”

郭遇恍然大悟,刚刚李善长是在演戏,表面上是给这些士绅大族的代表们看,

其实是在给朱元璋看。

李善长心里太明白了,他这个韩国公早就是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周围的眼线 多到数不清

所以他必须借此机会表明态度,至少在推行诏令的事情上,让朱元璋对他放心。

李善长拿起桌上那支湖州笔,在摊开的宣纸上依此写下,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摊丁入亩”

“火耗归公”

几个大字。

“国公爷真是好字啊,想来就是圣上见了也要喜笑颜开。”

面对郭遇的奉承,李善长却只是无奈地摇摇头,

“算了吧,皇上最看不上文人这一套。真正能入他法眼的,是这些政令啊!

睿王殿下,当真有纵横古今之大才啊!若这诏令真的在全天下推行,那便是流芳百 世,万民传颂啊!”。

南京城,太子府中。

从前厅到后堂都格外的忙碌,宫中来了四五位御医为太子诊脉,

后堂还有几个老妈子轮流看守着灶台,为太子殿下熬制中药。

这个过程稍有差池,可就是掉脑袋的罪过,谁都不敢怠慢。

“放心吧太子殿下,您的脉象稳定了不少,看来是汤药起作用了。”

朱标面色憔悴,不过还是倚靠着床沿,紧握御医的双手,

“那就多谢几位老先生了,以后还要劳烦几位。”

“太子殿下这是哪里话,帮您调理身体本来就是老臣们的职责所在。”

朱标礼貌地送走了几位太医,这样的场景太子府的人都再熟悉不过了,

太子朱标身体向来羸弱,所以少不了太医来问诊把脉。

大概也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太子朱标的脾气跟自己的父亲完全相反,表现得非常谦 和,

可即使是这样,太医们也是时刻绷紧了神经,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要是出了问题,就算太子不会拿他们怎么样,皇上也一定会生扒了他们的皮。

太子妃亲自将汤药端到床前,伺候着朱标服下,随着热乎的汤药下肚,

朱标的脸色好像也缓和了很多,干脆坐起身来,伸手招呼一直侍立在旁边的儿子,

“儿子,帮我把最近父皇颁布的诏令文书拿过来。”

太子妃不忍看到丈夫如此操劳,

“夫君的伤病尚且严重,现在操劳政务,恐怕病情要更加重了。”

朱标无力地摆摆手,

“放心吧,我这病已经好多了。再说这政令推行之初,可是我与父皇还有睿王商 议,

现在碰到了问题,睿王再次谏言,我却病倒了,只能窝在这里养病,这让我心里怎 么能过得去?”

若是别人说这番话,那话中的意味就很明显了,他这是怕睿王占了他在皇上心里的 位置,

可朱标说出这话,却真的是一心想为父皇分忧。

这也是一直以来朱元璋能完全信任朱标的原因,大概是由于体弱多病的缘故,

朱标当真是别无二心,只想尽自己所能帮父亲分担朝政,这份心朱元璋是一直看在 眼里。

不多时,朱允收手捧着那份诏令文书来到朱标的床前,将那诏令文书递交给父亲,

他眨巴着大眼睛,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不解,

他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如此拼命地工作,如此费心操劳,

更无法理解,眼前的诏令到底有多重要,它能在大明的江山之上掀起怎样的风雨。 朱标全神贯注地翻阅手里的诏令文书,不时发出剧烈的咳嗽声,听起来撕心裂肺,

可他却无心顾及。

“儿子,我问你,这诏令文书你能看得明白吗?”

朱允收茫然地摇摇头,对他来说这诏令文书的内容与天书无异,

尽管他甚至比朱高炽还要大上一岁。

“看不明白父亲,皇爷爷的诏令实在是晦涩难懂,儿臣只知道其中一些词语的意 思,

连在一起就看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