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在古代行医 > 第四十七章 家中打算建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阿奶,第二件事呢?”

“第二件事情就是建房的事情,我们和白家商量好了,两家一块建房了。

先让白家建,白家建房的时候住在咱家,等白家建好房子之后,我们家再建,到时候我们一家子再住到白家去。

如今咱也赚了些钱了,你们姐弟年纪也大了起来,总是挤在一块睡也不好。

加上这次扩建房子之后,我打算把后院建的宽敞一些,多建几间房,到时候好方便我们炮制药材的。”朱氏想到自家即将要建房了之后,她脸上的喜色更浓了道。

“建房的事情阿奶看着办就成了,银钱可够了?

去年我还和娘你说,明年咱家建房,多置上几亩田地、多养几头猪,我娘还当我说的是笑话呢?

这不,今年就实现了建房了不。”徐青衣看了她娘一眼,笑着道。

“哎呀!娘是没见过世面的,没想到你竟真的能把咱们家变得如此兴旺。”张氏听了她闺女的话,心中充满了惊喜和感慨。

她虽然不聪明,但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她闺女所带来的。

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她们一家人曾经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饱,甚至还要卖女换粮食,更不用说置办田地、养猪了。

而现在,她们不仅要建青砖大瓦房了,每日吃喝也不愁了,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她家青衣的。

“青衣,你真是娘的骄傲,也是咱们家的福星。”张氏望向自己闺女幸福满满的道。

“阿奶,咱家和白家建房的话,就不用住在对方家了。

寡妇门前是非多,白家孤儿寡母的和我爹、叔他们住在一个屋檐,本来就没什么事情的,要是被人碎嘴了,到时候反而会引出不必要的麻烦。

还不如花些钱,借宿村民家,渡过建房那个时间,阿奶你看如何?”徐青衣想到这儿道。

“还是青衣你考虑周到,明儿和白家的说道说道。

青衣,老张头说青武是块读书的料,你说咱家把青武送到书院读书如何?”朱氏想到这儿后,她看了一眼老大家的,便朝自己大孙女道。

虽然这个家有她主持着,但是她有两个儿子,一碗水总要端平,加上老大家的青衣这么出息的,又会赚钱,读书要花不少钱了,还是花在老二家的身上,这事情自然是要尊重一下老大家的,特别是青衣了。

“咱家有我和二弟、三妹学医弄药,少一个四弟学医弄药,无关紧要了。

既然四弟会读书,就让他读了,要是他读不出什么名堂出来,咱也好早日歇了心思,让他改行。”在古代士农工商,家里头银钱富裕了,看到四弟有读书的天赋,朱氏想要送四弟去书院读书,徐青衣也能够理解。

倒是一旁的小朱氏听到自家青衣同意青武去书院读书后,她一脸的喜色。

朱氏也笑着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等今年建完房,咱家再存点钱,明年年初就送青武去书院读书了。

青武,你去了书院读书,一定要好好读,别辜负了一家子的期望,更别辜负了你大伯一家子的付出。

咱家里人虽然没念过书,但也知道读书是条出路,将来有了学问,就能做官,就能出人头地。”

“阿奶,你放心,孙儿一定会好好读书。

日后出人头地,做官了,一定会好好孝敬阿奶,也不会忘记大伯一家子的付出。”一旁的徐青武小脸一脸郑重的朝朱氏保证道。

徐家说话的同时,白家也和白烟说到他们家建房的事情。

白烟自然也是没有意见的。

徐青衣和白烟两人在家中待了两天之后,便领着徐青平、徐青安两人上镇上医馆而去。

路途之中,徐青衣交代了一番他们兄妹两人,等来到医馆之后,徐青衣先是领着徐青平兄妹两人到候掌柜跟前打声照顾,顺便交了这个月的拜师钱了。

至于候掌柜见徐青衣领着她弟妹来医馆学医弄药,自然是欣喜了起来。

因为他们十里村接连出了徐青衣和白烟两位学医天赋极高之人,也以为十里村的风水好,专门出学医天赋好的苗子,自然是欣喜接受了徐青平、徐青安两人。

安排他们两个住下之后,便让他们修整一晚之后,明日便安排他们两人活计干的。

……。

这日下午,徐青衣日常给人找自己的穷苦人家看病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氏从外头冲了进来,她一脸焦急的朝徐青衣道:“小徐大夫,我家扬子被开水烫到腿了,你能不能去我家看看的。”

“多久了?严不严重,烫到哪里了?”徐青衣连忙问道。

“就刚才烫的,喊疼,我也没看,直接过来找小徐大夫你了。”李氏急忙道。

“吴师兄,这儿就交给你们了,我去李婶子家瞧瞧去。”徐青衣心中一转后,交代吴药,便往李氏家中赶去。

医馆准大夫以上的大夫,才有资格配备药箱、银针以及急救药丸,就比如止痛丸、止血散、包扎的布料等东西。

如若李氏的儿子烫伤严重的话,这趟去李家,也是无用的。

随着李氏往镇上的贫民窟走,只见四周的房屋越来越破旧,街道也变得越来越狭窄。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徐青衣不禁感叹,这个世界真的是不公平,有些人过着奢华的生活,而有些人却只能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苦苦挣扎。

也不是能够住在镇上的人家,就是有钱人,有些人住在镇上反而没有钱,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他们可能是因为种种原因被迫搬到镇上来,比如流民重新落脚、家庭变故等。

徐青衣走进了一个小巷子,只见里面堆满了垃圾,气味难闻。突然,她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哭声,走近一看,只见一个衣衫不整的小女孩正坐在墙角哭泣。

那女孩似乎听到声音,她抬起头来,看到李氏后,她怯怯的喊道:“娘。”

“你个死丫头,待会娘找你算账,往日就说你毛手毛脚的,这下可好了,把你哥烫伤了。

要是你哥有个啥?看我不打死你。”重男轻女不分贫穷富贵,李氏面色沉了沉朝自己闺女道。

李家闺女被吓到了,一噎一噎的不敢大声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