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1635改变世界 > 第92章 朝鲜事(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640年8月10日,朝鲜半岛。

在获得了来自登莱总督区第三步兵旅三千五百人的支援之后,李敬天手上的兵力已经超过万人规模,定海人部署在朝鲜半岛上的嫡系陆军拥有一万一千八百人的规模,另外还有九千人的朝鲜仆从军兵力。

李敬天是个敢想敢干的狠人,麾下人马齐聚之后就开始北上进攻平壤李倧政权了,几乎就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攻克了平壤。

北上进攻的具体过程甚至连描述的必要都没有,定海人的大军分两路前进,西路军由定海军主力组成,沿着朝鲜半岛西部海岸线,从京畿道北上进攻黄海道开城、海州、沙里院,而后抵达平壤,东路军队由朝鲜仆从军主要构成,搭配两个定海陆军野战营配合,从江原道北上进攻远山以及咸兴。

两路大军北上,西路军在李敬天的亲自指挥之下势如破竹,完全就是一场行军式的进攻,沿途朝鲜人毫无抵抗,往往只需要几轮火枪齐射,城池就开门投降了,随行的炮兵有时候刚刚赶上来架好了火炮,准备打几响过过瘾,就郁闷的发现朝鲜人竟然投降了,然后就只能重新夯吃夯吃的拖着火炮继续行军。

李敬天没有兴趣逗留沿途各个城池,而是拼命向平壤而去,想要抓住那位前朝鲜王李倧,然后处死这个胆敢勾结满清建奴对抗定海王师的伪王。

遗憾的是李敬天抵达平壤城下的时候,平壤城已经是人去楼空了,李倧带领着心腹大臣以及随行护卫,在满洲人的接应之下直接一口气跑到了义州郡,随时都有跨过鸭绿江去投奔满清的准备。

最让李敬天咬牙切齿的就是,李倧逃跑之后,平壤城内竟然发生了冲天大火,半座城都被烧成了焦地,城中囤积的粮草军械也都被付之一炬。

这场大火百分百是人为纵火,但却谁都不承认是自己的干,李敬天不管那么多,直接把这笔账算到了李倧头上,以定海共和国济州垦殖区巡抚的名义,下令将李倧打为朝鲜史上最邪恶叛国者,要不是看在新王李淏的面子上,估计李敬天都想诛李倧九族了!

定海人在朝鲜的神速突破震惊了满洲建奴,皇太极此刻刚刚在松锦大战之中战胜明军。

松锦大战,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投入十几万大军参战,去年开始,清军就围困了锦州城,直到上个月松山城被清军攻陷,失去了松山城为依托之后,锦州城孤掌难鸣也很快被清军攻破,战争共经历了足足一年,以明军惨败告终。

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和洪承畴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仅剩孤城宁远,战后洪承畴被震怒的崇祯皇帝下诏抓回北京城,扔进了昭狱等死。

本来清军是没办法这么快攻克松锦防线的,可奈何清军这两年忽然获得了大量的野战火炮以及制造精良的燧发枪,这使得清军的攻坚能力急剧上涨,完全超出了洪承畴的预料。

进攻松山城的时候,清军竟然一次性集结了三十五门定海产的野战火炮以及五十五门红衣大炮猛轰,清军在攻城期间还摆出了四个火枪兵方阵进行火力压制。

洪承畴直到战败那一刻都搞不明白,皇太极手上哪来的这么多精锐火器?自己手上的火器竟然比清军都还少,这简直就是倒反天罡,到底谁才是王师,谁才是蛮夷呐!

洪承畴不知道的是,一六三八年自从定海与南京方面签订了军售协议之后,定海人一次性向南京方面交付了一点五万支毕氏步枪,还有一百五十门九十毫米野战炮,之后陆陆续续又出口了多达两万四千多支燧发枪和九十多门野战炮给明朝。

这些武器装备的确对明军镇压农民军起义和抗击建奴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明朝的官员们总是会在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出问题,这些武器装备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数量被真正交付了明军手中,剩下的要么就是被地方官员截留了,要么就是“保管不善”丢失了。

南京方面利用江南民脂民膏好不容易才从定海人手中购买的装备弹药,一转手跑到了山西八大皇商那里去了,然后通过张家口、大同、宣化这些走私关口,被卖给了满洲清军。

皇太极非常重视这些突然出现的火枪大炮,除了从明朝境内走私之外,皇太极也在不断下令朝鲜人收集此类武器装备上贡,这两年满清可比大明舍得花钱,他们前前后后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数量非常可观的火器装备,目前三顺王麾下的部队已经完全实现了火器化。

自从复州一战,满清人被陈昊阵斩了一位阿济格武英郡王以及三千多镶白旗精锐之后,清军就再也不敢小觑火器的威力。

实质上清军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火器的追求,他们的前任话事人努尔哈赤就是被大炮轰死的,哪怕满洲人嘴巴上再如何宣扬骑射无双,但骑马射箭的骑射,真的遇上了定海人的火枪齐射,那也一样凉凉的,这一点清军高层非常清楚。

清军现在也开始学起了定海人组织专业的火器部队,想搞出来大清自己的线列步兵,这一点上三顺王出力不少,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个家伙当年跟着孙元化、徐光启学了不少好东西,现在也是真正派上用场了。

清军手上的进口火器不止是比洪承畴手上的更多,而且也用的更精湛,一交手就全程压着明军打,焉能有不败之理?

这一次皇太极可算是一雪前耻了,凭借着一战定乾坤彻底歼灭明军关外野战主力的功绩,压过了多尔衮一头。

可还没有嘚瑟多久,刚占领锦州城之后,他们就接到了来自朝鲜的噩耗,朝鲜局势血崩了,完全扛不住了。

李敬天麾下的定海军已经接近鸭绿江,很快就兵锋直指满清龙兴之地了。

李敬天还下令让辽东半岛乞活军也开始进攻复州城,乞活军经过一年时间的修整编练也有了一定的实力,很快风风火火的打起了复州城。

乞活军目前治下拥有近三十万民众,这些人全都挤在狭窄的金州半岛上面根本养不活,不向外开拓那就只能等死了。

李敬天约定战后会从朝鲜每年抽调一万五千吨粮食以及十万两白银支援金州半岛,曹永获得这一份承诺之后也是二话不说就撸袖子开干了,大哥都带头了上阵了,他们这些小弟就算是自带干粮也得上,更何况还许诺了好处呢?

换做以前曹永还会觉满清不可力敌,可自从跟着陈昊打过一次清军之后,曹永也就觉得满清就那么一回事儿了,去年陈昊阵斩满清郡王阿济格,火枪齐射打得满洲重甲兵尸横遍野的场景都还是历历在目呢。

曹永自衬没有陈昊那么猛,但也是不惧满清了,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谁怕谁呀?

乞活军从去年到今年也接受了不少定海人的军事援助,定海人感觉这个小弟还是很能打的,并且还可以帮助登莱地区分流难民压力,是一个有价值可以扶持的对象,就开始加大力度援助了。

在定海人的援助之下,乞活军也武装起了一支八千人左右的军队,其中还有齐装满员的火器旅,装备了十五门定海产的野战炮以及两千多支毕氏步枪,这些武器装备都是登莱总督府花钱购买援助的,代价就是乞活军必须接收更多的难民。

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两处要地都遭到了敌军进攻,这让满清大惊失色,曾经那股被毛文龙骚扰的恐惧感再度涌上了心头。

但这一次来袭的对手可就不是当年毛文龙可比的了,定海人不用说,那可是唯一一个让满清吃过大亏,上过恶当的对手。

曹永麾下的乞活军也同样不好招惹,因为这伙人从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而是一伙被逼上绝路连死都不怕的武装难民,加上曾经陈昊亲征带领他们取得过胜利之后,这伙人也压根无惧满洲铁骑天下无敌的名头。

陈昊离开之后,清军也好几次试图收复金州,但却都被乞活军打得满头包退回去了,这伙人打起来那是真的不要命了。

因为辽东半岛已经是乞活军最后赖以生存的希望,谁想要夺走,那就是不死不休的。

两股敌人现在一个劲儿的往北进攻,很快就有合流的态势了,这让满清难受极了,因为满洲人的核心要地奉天城就在两伙人的进攻方向之上呐。

真要是奉天城丢了,那就是占领十个锦州也弥补不了损失,毕竟祖坟都在那里呀!

皇太极不敢掉以轻心,立刻率领大军主力返回,将多尔衮留在锦州压阵,自己率领七万大军返回奉天,而后稍作休整,就再次出发南下,分兵囤驻鸭绿江和盖州卫,抵抗定海人和乞活军的入侵。

两军在鸭绿江和辽东半岛复州地区激战僵持,清军虽然拥有绝对的陆战兵力优势,但却丝毫没有制海权,制海权都捏在定海人手中。

定海人的北方舰队不断从母港济州港出击,骚扰辽东半岛清军的补给线,运输陆战兵力到处登陆袭扰清军后方。

清军不敢冒进,害怕被定海人抽冷子一个大规模登陆作战给切断补给线包围了,只能依托地利和对方僵持。

李敬天这边攻克义州兵临鸭绿江之后也是被挡下来了,对岸的清军主力太多了,李敬天不敢贸然出击,只能隔岸对峙。

辽东半岛那边,乞活军打得有声有色,兵围复州城想要攻克这座城池,李敬天那边吸引了清军主力,连皇太极都被迫亲征鸭绿江了,他这边只有寥寥几千清军兵力而已。

并且曹永还在不断从难民人群之中抽调生力军加入战斗,以辽东的土地作为报酬,吸引难民丁壮加入军队与满清作战。

李敬天非常欣赏曹永这位敢打敢拼的小弟,二话不说就从朝鲜这边搜刮了八千吨粮食和五万两白银,走海路送往辽东半岛,支持曹永的作战。

实质上李敬天歪打正着发起了一场定海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役,他也实质上成为了北方战区的司令官,麾下指挥着定海军、乞活军、朝鲜仆从军近五万人的兵力,在辽东半岛至鸭绿江一线发起了对满清的大规模战争。

本土也很快通过快船收到了消息,陈昊很惊讶李敬天怎么忽然搞出这么大动作,最后发现暗中是徐望祖在支持他,定海人在北方的两个开拓领齐心协力,朝鲜人和乞活军也加入进来了,四方势力被拧成了一股绳,这才有了如此规模的战争。

陈昊无奈,是能是帮助李敬天先上车后补票,总理府发布政令,成立了北方战区司令部,晋升李敬天为准将军衔,担任北方战区司令部长官,指挥定海人以及盟友在北方地区的所有军事力量。

李敬天也成为了定海军中第一名将官,同时也是第一名战区司令官,现在陈昊只希望李敬天能够带来胜利,而不是失败的消息,因为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定海人带着小弟忽然和满清硬刚正面了,北京方面的明廷顿时压力骤减,崇祯皇帝也是龙颜大悦,一个劲儿夸赞兵部侍郎黄孟固办事得力,公忠体国,提拔其成了兵部尚书并且直接入阁了。

原本大家都还担忧松锦防线打败之后,山海关也会失守,到时候又是满清铁骑南下绕北京城郊游,那种局面谁都无法承受,一个搞不好就是大明亡国,再度衣冠南渡了。

现在不费一兵一卒,国库没有支出一两银子军费,光靠黄孟固一张嘴巴和一封圣旨,就调动了数万大军进攻辽东,属实就是天佑大明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