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来福的指挥下,仆人们把箱子一个个放在新房子里。

旧房子要腾出来,给他们住。

幼楚舍不得东西,每一样都想搬走。

李长安没让她动手,让村民们帮忙收拾,答应晚上请他们吃饭。

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就是几个破罐子,还有几张被子。

城里买的种粮和布匹,早就放在新房里了。

柴火放在院子里面,幼楚老是觉得不安全,生怕有人会偷,背着李长安拿了一些放进屋子里。

被他抓到了,就一副犯了错的模样,低着头扣着手指不敢说话。

李长安看见她这副模样,也舍不得责怪,知道她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家里已经不缺那点柴火了。

看着她像个小仓鼠一样,喜欢囤东西,他也很无奈。

谁让她可爱呢,只能宠着她咯!

于是指挥剩下的村民,趁着还是中午,加急搭了两个棚子。

一个棚子放柴火和小鸡,一个棚子放两头牛。

被黑布遮住鸡笼拿出来的时候,里面毛茸茸的小鸡吸引了幼楚的注意力。

她小心翼翼的看着棚子里,四处游荡的小鸡,脸上露出一丝少女的雀跃。

而咚咚和苏晓比较喜欢大小两头黄牛,所以在牛棚外面拿着草料喂牛。

村里的小孩子,基本上也在两个棚子之间转悠。

一会摸摸大黄牛,一会逗逗鸡崽子。

玩的不亦乐乎。

小丫也在李长安怀里,伸长了脖子想看热闹,嘴里哦哦哦的叫唤。

好让姐夫走近一点,她也想看。

李长安走了过去,看见林幼楚不知道从哪找的两个木碗,一碗装水,一碗装了一些麦麸在喂鸡。

他看装麦麸的碗,里面只有一点点麦麸,于是手上金光一闪,几斤大米就从手上滑落,掉在木碗旁边。

鸡崽子们一窝蜂的跑了过来,对着地上的大米吃了起来,叽叽喳喳的叫声,逗的小丫咯咯咯的傻笑。

林幼楚看见李长安用大米喂鸡,忍不住有些心疼,她又不舍得粮食了。

李长安抓住一只小鸡,递给小丫玩。

没想到小丫头,抓住小鸡崽子傻笑,猛地就往嘴里塞。

吓得幼楚赶紧拦住,将可怜小鸡救了下来。

她抱着小丫,幽怨的看了一眼自家相公,小丫不懂事,相公也是个胆子大的。

李长安看着小丫皱着小脸,一嘴的鸡毛,忍不住捧腹大笑。

小孩子什么的,太可爱了。

当然,最可爱的,还是羞红的大丫头。

晚饭还是三娘她们做的,只不过这次用的是大铁锅。

而且多了一些炒菜。

李长安在粮食店买了一些腊肉,还有王府送了一些吃食和糕点。

也算是有鱼有肉,有鸡有鸭了。

满满当当的菜,也凑了两大桌。

妇女和小孩自觉的蹲在地上,抱着比自己头大的碗吃饭。

饭打的冒尖,一些肉菜混在饭里,汤汁油水泡着米饭,偶尔能吃到一块肉,这种感觉。

妈的绝了!

桌上全是男人,吭哧吭哧的干饭声不绝于耳,他们觉得,熊二在官老爷家吃的那顿饭,也应该就这样子了。

郭大脚没上桌,大明的风俗,比较封建社会,盛行大男子主义。

不管她在家里怎么豪横,在外面她都是不能入席的那个。

郭家父子倒是坐在桌子上,郭大头吃肉吃的有些噎得慌,想去夹点青菜顺顺喉咙。

被他爹照着脑门就是一巴掌:“吃什么青菜,不知道多吃点肉啊,家里的野菜还没吃够吗?”

说完,郭大头的爹,给他夹了一根鸡腿,说道:“多吃点肉,吃完这顿,下一次见油荤,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了。”

郭大头张了张嘴,没有把反驳的话说出来,默默的啃着鸡腿。

晚饭一如既往,吃的比较早。

太阳挂在山头,大概五点多的时候就吃晚饭了。

所以他们吃完的时候,太阳还没落山。

每个人都吃到塞不下了,一个个瘫坐在地上或椅子上,微微张嘴,喘着粗气,看着桌上的剩菜只觉得可惜。

要不是饭菜已经堵到嗓子眼了,高低不能浪费了。

有几个村民因为动作太大,差点吐了出来,捂着嘴不敢动弹。

李长安倒是没吃多少,毕竟这一顿不太刑。

保护动物都没有一只。

而且三娘她们的手艺,也没有王府的厨娘好。

所以他只是浅尝几口,就没有动筷子了。

等大家吃饱喝足,他才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看过来。

“诸位乡亲们。”

村民们纷纷看向李长安,不知道这位姑爷有什么事要说。

李长安看着这些村民,说出了自己构思了很久的想法:“诸位乡亲,大家都知道,我刚来没多久,但是我也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份子了。

毕竟幼楚是我夫人了,以后也算是在这里安家了。

所以我有个想法,想和乡亲们说说。”

李长安看着害羞的幼楚,润了润喉咙,接着说道:“我们村,虽然都是其他地方,逃难过来的,但是现在也在一起那么久。

我想着,干脆我们也组成一个村子算了。”

村民们听到这话,议论纷纷。

也没有人不赞成,他们倒是无所谓,只不过熊二开口问道:“姑爷,那咱们村叫什么名字啊?”

李长安想了想:“咱们村在岭南城的西边,村里面还有几条小溪,干脆就叫城溪吧。”

“好!”

“以后我们就叫城溪村了!”

虽然村民们不知道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捧场。

谁让姑爷有钱呢!

李长安挥了挥手,止住村民们的嘈杂声,说道“既然有了村子,那就要有谋生的手段。

我在城里买了几担种粮,想让大家伙趁着还没下雪,在村子附近,开出几亩荒地,明年春天种上粮食,好不好。”

村民们听到这话,开始有些犯难了起来。

不是他们懒,而是大明有句话。

叫一亩良田一条命。

意思就是,把荒地开成田,那基本上是拿命去换。

古代人没什么吃的,普通百姓一年到头吃不上一点油荤。

肚子里没有油水,干活都已经很费劲了,更别说开荒了。

而且又没有牛,基本上靠人的力气去犁田。

那基本上就是拿命去干活,开完荒没多久,人就不行了,活不了几年了。

所以大明的地其实很多,但是百姓是真的没有能力去开辟新的荒地。

都是祖上拿命去换的田地,每一亩田,都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