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偷天换日 > 第115章 大变将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与此同时,远在金国的帝都上京。

“大师,你要我效法昔日的大唐皇帝李世民……?”

“不错,十年前,王爷与老衲相遇,老衲曾为王爷谋了三计,也为王爷卜了三卦,王爷可还曾记得?”

“记得,当然记得,大师第一计是要小王我初九潜龙勿用,韬光养晦……,第二计是九五飞龙在天……,第三计是龙战于野,华夏一统……。”

“不错,不错,难得王爷还能铭记于心,今晚正是应验十年前的第二卦,王爷要飞龙在天。

王爷生有奇相,酷似赵家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老衲善鉴骨面相,十年前老衲就曾向王爷言王爷命里不凡,乃人间飞龙,能定九鼎,能掌握乾坤。

世上之事,四时有序,天机有数,老衲略懂术数,能卜天机,诚不敢诓言王爷。

老衲已夜观天象,今晚天极之北帝王星晦暗无明,紫薇星要落,此乃一元复始,鼎器更易之兆,今晚旧龙将会殡天,新龙将入主中宫,王爷今晚入宫准错不了……。”

只见一人虎须龙目,虽着金人服饰,但稍微认真打量一下,那人长相果真有七八分酷似大宋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说来真是令人称奇。

那人沉思了一下道:“好吧,那就今夜入宫,生死成败在此一举,我入皇上寝宫,烦请大师带兵控制宫禁,没了大师这个幕后军师,本王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只听一个声音朗声爽笑,胸有成竹地道:“王爷不必忐忑,尽管放手去做错不了,九宫之禁早已被王爷暗暗买通换上了自己的人,今晚也压根用不着了老衲再多凑热闹呀……。”

“怎么大师今晚不同我一道共同见证这鼎器更易的时刻……?”一听眼前和尚在这关键时刻竟然不同自己一道见证这夺宫之要改天换地的事情,那人甚是惊奇困惑地道。

“实不相瞒,王爷今夜所谋之事定是万无一失、板上钉钉,王爷多年心中所愿,终于于今夜实现。老衲也有老衲多年的心愿要完成,王爷今晚即将要身登大宝,老衲今夜也要离开了,要去南方的覆船山,有要事要办……。”

“什么,大师今夜要南下。这,这,这……?”长相酷似宋太祖的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宁愿自己是听错了。

紧接着,他不顾自身王爷之尊,又急不可耐地道:“大师,今夜我身登大宝后,要大封天下,还要统饬金廷文武百官,有太多太多重要的大事要做,需要大师从旁指点,大师怎么在这个时候提出要走……?

莫非大师终究还是放心不下小王,认为本王也像汉人皇帝那样,功成之后行兔死狗烹的无耻行径,大师,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今夜我新登君位,登上帝位后,还要面临诸多棘手之事,即使想行那兔死狗烹龌龊之事,也是万万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何况小王能有今日,也全是仰赖大师谋划之功。

本王向天地鬼神发誓,今日包括日后生生世世也绝无半分提防大师之念,旦有半念,教本王以及世世代代子孙永坠地狱之道,生生世世尝尽地狱之苦。大师这到底是怎么了,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远走?”

只听那和尚又是爽朗笑道:“王爷多虑了,老衲与王爷是至交。王爷本是真龙天子,却从不以君王之威待老衲,反而以师以父之礼与老衲相交,待老衲之诚之恭之敬,老衲早已感怀于心。

老衲也早已将王爷视为了平生一知己,又怎么会行小人之心,揣圣天子大德之心?更何况老衲万里迢迢,从东海仙岛普陀山跨海行陆北入大金,十余年来矢志不移,老衲从不贪名禄富贵,老衲若是对王爷怀有戒心,压根也就不会千山万水为王爷谋国谋天下……。”

见老和尚非是猜忌误解自己,开诚公布,这酷似宋太祖的王爷终于放下心来,不过最终还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又是道:“即是如此,那本王实在是想不出,这个时候本王夺宫登基,之后整饬文武百官,是眼下最最重要的事,这个时候也是急缺人手的时候,能有什么比这天下第一等更重要的事,让大师这个时候要远走?

这覆船山到底是何方名山大川,与大师长居的东海普陀山相比如何,又隐藏着何等大事,需要大师这个时候亲赴……?”

此话正是问到了关键,只见这和尚又是爽然一笑,也是坦诚道:“王爷既然想知道老衲到底想要干什么,那老衲就坦诚以告,只是此事说来话长……。”

和尚说完这话,又是淡然一笑,又继续道:“王爷,你可知老衲赠你的《清明下河图》与天葵剑到底是何方至宝,又为何让你谎称,此两样之物是你率军攻入辽国皇宫时发现的。为何把这两样东西献与当今圣上后,凭什么区区一把锈剑一幅旧画,就铁定能搅动当今天下风云时局,王爷就一定可以身居龙位……?”

王爷一听和尚提起天葵剑与清明下河图,又是忍不住道:“怎么,跟这两样东西有什么关系吗?大师曾说过这天葵剑是佛家的救器,清明下河图是道家的秘要,两样东西是佛道两家的至宝。

小王虽是金人,但素知中原人杰地灵,中原能人高人异人辈出,中原乃天下福地,天下文明起源。

佛道之说渊远盛行于中原,儒释道含有大智慧,渊源博大,精通儒释道,大到能安邦定国,小到能明心见理,修身养性,还有虚无缥缈之说,修佛修道,长生不老,飞升上天,成仙成佛。

中原之国历来儒释道盛行,源远流长,边远之民却未有这等好福气,不能常闻儒释道之教化,也因此被中原人称之我们为化外之民,野蛮之人。

正因为历来被冠以化外之地野蛮之人,因此中原之国每出盛世强君之时,旦起杀伐之心,每每打着教化蛮夷之号,对我边远之民征伐杀戮。

本王身为金人高枝,为金人长久枝繁叶茂,也曾与圣上一样,都有心了解一些中原汉人儒释道文化。奈何本王终究为尘世俗人,资质也颇为有限,对佛道儒只是略懂一二。

我与大师十年深交,知大师智比三国诸葛亮谋胜汉时张良,大师携天葵剑与清明下河图,为我谋金国大位,我深信大师的谋略,也就按照大师所交待的而办。

不过到现在我还是认为,大师让我诈称天葵剑与清明下河图是从辽人皇宫里发现的,然后献给圣上,圣上经伐辽之战,虽然我大金虽是大败了辽国,攻陷了辽国帝都,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圣上因此次大战也是身心疲惫,病痛缠身,老之将至愿世上多和平少杀戮,遂一心愿意与南面的宋人仍遵海上之盟,勿动干戈。

而我们也正是利用圣上力主与宋人和平相安的心理,将宝剑与画献与圣上,圣上又知大宋天子酷爱书画,为讨宋廷皇帝龙心,愿意与金永结盟好,圣上定会派遣秘使携宝画入大宋修两国之好。

我们趁圣上派秘使携宝画出使宋时,又故意将此消息放与兀术侄,兀术侄最是反对我金与宋太平好合,故私下亲自率兵截杀秘使,伐兵宋境,挑起两国干戈,而我们也正趁兀术侄不在天子脚下,中宫空虚,发动夺宫之变。

至于大师所说,这剑与画中藏有天机,宋廷皇帝一见这清明下河图,必定愿意与金修好,还会不计一切代价的愿意赎回幽燕之地,我认为这倒未必。至于这一剑一画,什么佛家救器道家秘要,不过是穿凿附会之说,信不得。

实是不知这一剑一画到底为何能搅动整个天下间的风云,而不止止是金?在本王看来,这剑与画都是痴绝之物,宝剑赠与武士勇猛杀敌,名画赠与画痴赏玩临摹,除此之外,别无他用。

可是今夜大师却在本王要身登龙位之时,言要赴什么覆船山,这天绝剑与清明下河图与覆船山风马牛不相及,我与大师至交十年,深知大师绝非是能被一些虚无缥缈的谣言能蛊惑的人,这天绝剑与清明下河图,还有那覆船山,到底藏有什么至上惊天之秘,本王洗耳恭听大师讲法说玄。”

“王爷,天葵剑,清明下河图,还有老衲先前曾向你提到的大宋禁宫内的清明上河图,以及今夜所说的覆船山,这些可决不是什么痴人胡掐之言,也不是什么画痴随便画画的艺术珍品,这里面藏有佛道两家数千年来向我南瞻部州众生传达的秘密,这些秘密只有极少数人知晓,这秘密已经被传承和守护几千年了,也被佛道两家相互争夺了数千年了,当今之世,我教处于下风。

说来话长,都怪那可恨的陈抟那厮,老衲此次赴覆船山,可以说也是不得不去,否则只能等到下一个六十年后再去坛城戒宫了,而那时恐怕老衲也早已同先师一样,不再这个世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