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

“可陛下昨日不是说,不把关东群贼打疼,此战就不会休止吗?”

刘偕冷笑一声:

“打关东诸侯,不一定非得我们自己动手!”

曹操听着刘偕的话,感到有些云里雾里。

“陛下的意思是?”

刘偕走向一旁的大汉舆图,手指长安。

“借刀杀人,在长安立身不稳的吕布再合适不过。”

曹操到此刻还没有明白刘偕的意图。

“吕布凭什么会帮我们?”

刘偕:

“吕布自然是没有理由帮咱。”

“但吕布有十足的理由回来打袁绍。”

曹操的思路完全跟不上刘偕了。

“一,吕布当初逃出洛阳,几乎是什么也没带,就连粮草都丢下大半。”

“西京虽说繁华,但对他们来说,就是人生地不熟,去了军饷无处筹集,粮食无人供给。”

“最新的消息传来,说西凉已被李傕郭汜二人占据。”

“如今,西凉本部兵马,已经和吕布等人彻底决裂。”

“前有狼后有虎,缺钱缺粮,恐怕,吕布现在就在想着如何反扑过来。”

“从朕和袁绍之间捞一点好处。”

曹操恍然大悟。

“我们等得起吕布,可袁绍不等人啊。”

“若是下一次攻城之前,吕布没有带兵赶来,岂不是耽搁大事?”

刘偕笑容阴沉。

“所以,要给吕布这个匹夫点点火。”

“要是吕布得知貂蝉已被朕纳为贵人,会是如何气愤?”

“若是再在这火上浇一把油,去一封招安信,刺激吕布。”

“至于谋士李儒,大可以在招安信中言明,董卓就是你孟德公暗中派杀手铲除。”

“想必那忠心董卓的李儒见此招安书,必然愤慨失智。”

“火上加火,怒上加怒,不怕他吕布不来。”

曹操重重地点了点头。

“那我现在去办!”

刘偕点点头,随后看向一旁的曹仁。

“曹将军,今日犒军,朕要去城头视察,你与朕同往。”

曹仁拱手一拜:

“领命!”

刘偕上了天子銮驾,在虎贲卫的护送下,朝着洛阳东城门走去。

可就在走到东市口的时候,銮驾突然停下。

正闭目养神着的刘偕突然眼睛一睁。

问外面的虎贲卫:

“怎么回事?”

龙辇外一阵沉默,片刻后,曹仁附到龙辇跟前。

“陛下,太学的……博士弟子此刻都在前面跪着,看样子是要拦驾。”

刘偕闻言,不解地问:

“太学的博士弟子?”

刘偕话音刚落,就听见外面一道洪亮的声音响起。

“臣太学博士官季忠,率太学两千弟子,前来请愿!”

一听请愿这二字,刘偕便已经猜到太学这群腐儒是想干什么了。

刘偕撩起龙辇的帘子,看了看外面的景象。

只见偌大的东市口,跪满了两千太学弟子。

周围围满了洛阳百姓。

往常热闹的东市口在此刻变得十分寂静,气氛也跟着沉闷起来。

刘偕起身欲下龙辇,刚动身,又一顿,拿起龙辇内的天子剑,走了下去。

“官博士要请什么愿?”

就在刘偕说话的时候,主管刑部的士孙瑞带着几百名捕快和刑部官员赶来过来。

看见天子也在,士孙瑞赶紧上前请罪。

“陛下,臣有罪,大战当前,让这群太学弟子出来闹事。”

其实士孙瑞也是一刻钟前才得到消息,才立马赶了过来。

之所以请罪,只因这战时洛阳城维稳,是他刑部的事。

刘偕摆摆手。

“此事怪不得你。”

说罢,刘偕一脸和蔼可亲地走向了远处跪着的太学博士,官季忠。

“官博士这是有何冤屈啊?”

官季忠也不拜谒刘偕,就是那么昂首挺胸地跪着。

“臣闻陛下昨日写诗一首,言,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我等读书人,以及众多太学弟子在听闻之后,无不心寒难过。”

“我等还请天子收回此诗!”

刘偕轻轻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

“是朕伤了诸位学子和博士的心。”

“那就是朕的错了?”

刘偕这一问,问得官季忠心里有些犯怵,久久不敢吱声。

自己身为臣子,肯定不能说天子有罪。

刘偕也不给着官季忠打马虎眼的机会,就这么惺惺地等着官季忠回话。

“官博士,朕错了?”

官季忠还是不敢回话。

“说!朕错了吗?”

“大胆说,朕赦你无罪。”

官季忠闻言,咽了咽喉咙,彻底放开了胆子:

“陛下不应该轻视士族,小觑读书人,景帝时,董仲舒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汉百年社稷,有儒家儒士半壁功劳,而且朝堂之运转,天下之治理,更是读书人勤恳出力。”

“如今陛下年幼,不辨忠奸,宠幸逆臣,远离贤臣。”

“重粗鄙武夫,轻治世文人。”

“如此下去,国将亡矣!”

“故,臣请陛下,收回诗赋——从军行。”

一时间,官季忠身后的两千太学弟子也跟着一齐高呼:

“学生恳请陛下,收回诗赋从军行。”

刘偕目光深邃地看着官季忠,

“说完了?”

官季忠点点头。

“说完了。”

刘偕噌一下,拔出了天子剑架在了官季忠脖子上。

“姑且不论,你说得对不对,朕先问你,你横拦天子銮驾,这对吗?”

官季忠闻言,瞳孔一震:

“陛下,臣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大汉社稷着想啊。”

刘偕冷笑一声:

“好一个迫不得已,好一个为大汉社稷着想。”

“那朕问你,朕是紧闭着宫门不让你进,还是闭着眼睛不看下面呈上来的折子?”

“你说你为大汉着想,你倒是跟朕说说,你为朝廷做出过哪些功绩啊?”

“你是让一方百姓吃饱饭了,还是给朝廷献出了多么精妙的策论?”

“亦或者,你刚正不阿,在董卓横行洛阳的时候,为朕仗义执言,为洛阳百姓仗义执言?”

官季忠一时语塞。

“我……这……我……”

刘偕眼神发红:

“我什么我,告诉朕,你拦朕的銮驾,对否?”

官季忠的心理防线瞬间被击溃。

但他还是强壮着胆子,大有一副视死如归的精神,厉声道:

“陛下,臣是错了,可陛下那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必须收回。”

“只要陛下一日不收回,臣便与太学院两千名弟子在此,长跪不起!”

刘偕瞪着跪在地上的官季忠:

“你敢威胁朕?”

“朕作诗,轮得到你这个学问不精身无寸功,只会摇唇鼓舌人前显摆的腐儒来评判对错?”

“你说读书人如何如何,朕倒是十分费解,你们读书人这么厉害。”

“怎么天下还大乱了,百姓多有饿死,关东群贼还起了造反之心?”

“朕记得,汝南袁氏,豪门世家,四世三公,士族翘楚。”

“你看,连造反的头人都是那袁家竖子,朕这诗写得有毛病吗?”

“没毛病!”

“反倒是朕手下这些骁勇善战的士卒,他们出身寒门,多为布衣白丁,却为了保汉室江山,朝廷社稷。”

“一个个身先士卒,抛头颅洒热血,沙场尽忠,何其壮烈?”

“朕说你书生不如百夫长,错了吗?”

“你要是说错了,那明日,你便给朕穿甲戴盔,给朕平定关东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