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2章 毒士贾诩的水火计!

见到汉军开始进攻。

韩遂意识到大势已去,立马拉住了准备渡河西逃的郭汜。

并将手中的刀架在了郭汜的脖子上。

“郭将军,对不住了,眼下兄弟们要想活命,只能拿将军的命来换了。”

“将军一条命换我们上万条命,值!”

郭汜对于这接二连三突生的变故显得有些麻木。

“韩遂,我待你不薄啊!”

韩遂一脸冷笑:

“将军的好我会记一辈子的,但眼下大势已去,我只能拿将军的命来换兄弟们上万条的性命。”

到了这个地步。

郭汜只好认命地将手中的刀丢到地上,放弃了抵抗。

“韩遂,曹军是不会留你性命的。”

“你随我渡河西逃,尚有一线生机,能东山再起。”

“现在,你不仅害了我,还害了你自己。”

韩遂厚黑一笑。

“无毒不丈夫,杀了将军你,我相信我会有活命的机会。”

说罢,韩遂就将手中的长刀挥下。

噗呲一声。

人头滚落在地。

韩遂一把将滚落在地,还冒着热气的韩遂首级用刀挑高。

“全军听令,郭汜已死,即刻投降汉军!”

此言一出,战场上逐渐安静了下来。

看见郭汜被斩,士兵们也纷纷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而刘偕这边得知郭汜身死的消息,也着实有些惊讶。

暴戾狠毒的郭汜就这样死了?

刘偕心里余恨未除,很是窝火。

夏侯惇赶忙请示刘偕:

“陛下,现在怎么办?”

刘偕深吸一口气。

“朕要活的郭汜,不要死的郭汜。”

“去,谁杀的郭汜,就把谁带到朕的面前。”

“谁杀的,谁就替郭汜受刑!”

因为投降的人有将近二万多人。

故而整个乾字军都出动开始接受俘虏投降。

虎贲卫则在周围警戒,维持秩序。

而杀了郭汜的韩遂见汉军过来。

则是一脸血污地笑呵呵来到了夏侯惇面前。

“将军,此乃郭汜人头,小人献给将军。”

夏侯惇不知面前之人是韩遂,便随口道:

“你叫什么名字?”

韩遂以为自己这是立功了,这曹军将领要奖赏自己。

毫不犹豫道:

“小的名叫韩遂。”

夏侯惇闻言稍稍一愣,而后笑着点了点头:

“你可是干了一件大事啊。”

韩遂以为夏侯惇是在夸他,立马一脸喜色。

“将军,我韩遂一心忠于朝廷,此次带兵前来,完全就是这郭汜相逼。”

“今日能降朝廷,可是小人我朝思暮想的事情啊。”

夏侯惇不多说。

“好了,既然你立了大功,那就随我去见天子。”

闻言,韩遂脸上的喜色更加收不住。

“天子也来了?”

夏侯惇点点头。

便让身旁的士卒下了韩遂的刀,将其五花大绑地带到了刘偕面前。

见到韩遂的一刹那,刘偕那叫一个气不打一处来。

“你很聪明?”

韩遂还来不及一睹圣颜,就被刘偕这句发问给噎住了。

“陛下……罪民愚钝,罪民愚钝啊。”

“都是郭汜逼着我来攻打朝廷,我都是被逼的。”

刘偕直接拔出身旁虎贲卫的环首刀。

电光火石之间。

削下了韩遂的耳朵。

“朕要活的郭汜,你却给朕杀了,朕准你杀了吗?你就杀?”

“你以为你很聪明?你以为杀了郭汜献来人头,朕就会给你活路?”

“朕非但不让你活,朕还要让你替郭汜受刑。”

鲜血从耳朵根大量涌出,韩遂疼得几近昏死过去。

但听到刘偕的怒斥,他还是强撑着身子,匍匐在刘偕脚前。

“陛下,我已经降了!我杀郭汜,完全是为了让郭汜手下的兵将投降啊。”

刘偕手中的刀再次一挥,再斩一耳。

“晚了!”

“你早不投降,兵败了才降,朕不认。”

“虎贲卫,给朕把这厮带下去,万不能让其死了。”

“朕要把他带回洛阳,千刀万剐。”

韩遂心如死灰。

方才郭汜说的话,应验了。

而在河对岸的贾诩,却是一脸阴翳地看完了整场战争。

见西凉军一个不剩地被汉军俘虏。

贾诩心中复杂无比。

随后不动声色地带着大军撤离了河岸。

此刻,还未渡河的大军有将近九万。

这些都是准备在郭汜攻下风陵渡后,才打算渡河。

杀入司隶的。

但现在群龙无首,这些士兵也就只能听贾诩的号令。

而这些士兵之中,又大多以韩遂手下的羌兵为主。

故而对于贾诩这个智者,很是信服。

因为方才大战,渡河撤回来的,只有贾诩一人。

这种人不是智者,谁还是智者?

一个名叫呼延金的羌族将领走到了贾诩面前。

数九隆冬的天气,这呼延金只穿着一个羊皮马甲。

“贾诩先生,现在东边打不过去,我们该怎么办?”

贾诩闻言,仰天长啸。

昨夜汉军的火箭巨矢还有手雷让他开了眼界。

一夜之间,自己筹备许久的一战,就这样败了。

他不甘心,他愤恨自己计谋不成。

但,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士兵们看着贾诩这样子,不禁面面相觑起来。

忽然,贾诩怅然回答道:

“曹军提前知悉了我军的作战部署以及行军路线,这才让我军落败。”

“郭汜将军身死,马腾投降,韩遂将军被俘。”

“如我所料不错,北边的蒲坂津,李傕将军已经落败。”

“南边的潼关,樊稠将军恐怕也已遭遇不测。”

呼延金闻言,皱紧了眉头:

“如此说来,我等现在岂不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哪知道贾诩却正了正自己的儒冠。

而后道:

“我这里,还有一计,只要诸位将军与我同心,我们九万人马,有七成的把握,翻盘一战。”

呼延金是这几个将领中威望最高的。

当即追问道:

“先生何计,说来听听,若是可行,我等必然按照先生说的去做。”

贾诩手指长安,而后又指了指潼关。

“我这一计,名曰,水火计!”

“长安,乃大汉西都,百姓将近有九十多万,仅次于洛阳。”

“更是我大汉一半基业所在。”

“倘若洛阳被烧尽,曹军岂能不去救?”

“此火,用以吸引曹军注意。”

说着,贾诩又看向潼关方向:

“潼关虽坚固难破,还有大批曹军驻守。”

“但它地处黄、渭、洛三水交汇之地。”

“而我此计之水,便是挖开大河堤坝,水淹潼关!”

说着,贾诩自信笑吟:

“此之谓。”

“长安天火引曹兵,大水助我破潼关!”

“挥军司隶下洛阳,水火之计挽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