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勋即使及时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但军中还是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死伤将近三百多人。

见曹军没有追来,张勋一边命人前去催促援军。

一边从几个刚才逃出来的桥蕤部的兵卒口中了解情况。

“你说曹军有九万人?”

张勋面前浑身是伤的小卒不知是跪着,还是匍匐着。

艰难支撑着身子,点点头回答道:

“约摸着是三个军,军服装备都三个样子,三个样子的军旗。”

“而且还看见了身披斗篷的不死营,也就是曹军的虎贲卫。”

随后,这个士兵又将昨夜子时,曹军从发动袭击到全面总攻的详细情形叙述了一遍。

而且还细说了昨夜汉军的火器装备的恐怖。

张勋本来打算修整一番,探查清楚敌情。

就再发动一波攻击的。

但是在接连听了几个逃脱的士兵的口述之后,瞬间就觉得五万人对九万人不是稳妥之计。

而到现在为止,张勋也只以为汉军就只有九万精锐罢了。

随后便将几个士兵口述的内容总结成战报。

急忙送往了寿春。

邺城,袁绍这几日也是乐得清闲自在。

自从和朝廷达成所谓的三家结盟之后,曹军果然是一兵一卒都没有北上过。

除了前一段时间,自己派去的暗谍被铲除外,并无其他事情。

而且最近这一段时间,夏粮丰收,各地都忙着屯田。

而且沮授也开始对一些底层的商贾乡绅巨富动刀。

之前缺钱的局面也得到了缓解。

而且北边,也正式和乌桓鲜卑高丽达成了结盟。

手下又有十万大军装备了满配的甲胄和兵器。

形势看似一片大好。

直到一封加急密信送来。

逢纪急急忙忙将这封信呈到了袁绍面前。

“主公,袁术送来的。”

“据送来信的淮南的信使说,为了送这封信,光是信使死了一百多个。”

“曹军这么重视这封信,应该是出了大事。”

袁绍没有多想,就打开了这封信。

只见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几日,徐州军以兵卒走失为由,多次挑衅我军,且曹军乾坤震巽四军自洛阳校阅之后再无踪迹。

且曹军不断将挑衅事由小题大做,大肆宣扬,结合之前曹军清除河北淮南之暗谍。

故而推断出,曹军欲图南下的企图!

我与兄长,勠力同心,灭黄金讨国贼起旌旗!

而今曹军南下,实乃忌惮你我联盟,故而河北淮南,实为唇亡齿寒的关系。

淮南亡则兄长一人孤木难支,若无兄长相助,则我淮南顷刻即崩!

若兄长见此密信,确定曹军南下,当即发兵,则淮南有救,河北有救。

此战乃曹军挑起,事发仓促。

不求灭曹,只求重创曹军!

见字如面!

袁绍看完这信的第一反应。

是觉得袁术这是在骗自己发兵攻曹。

可紧接着,门外就走来一人。

“主公,最新消息,曹军和淮南打起来了。”

“据说曹军九万精锐一举南下,一夜全歼袁术军三万之众。”

“张勋率五万大军驰援未果,后撤设防。”

“不知何故,曹军在这一战之后,并未有后续动作。”

袁绍眉头一挑。

“曹军真南下了?”

“曹阿瞒他怎么敢?”

说着,袁绍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信,发现上面的日子已经过了二十日。

于是忙问:

“曹军什么时候动手的?”

来人赶忙禀告:

“五日前的事情了!”

袁绍深吸一口气:

“这曹贼真是老奸巨猾,拿下徐州之后,南北消息不通,五日之后我才知道曹军南下的消息。”

“袁术二十日前的信,我今日才收到。”

“我说曹贼为何要这么雷厉风行,将我派去的暗谍都要铲除。”

“原来抓瞎眼睛,就是为了使下三滥的招数。”

“三家结盟在他曹贼眼中算什么?”

“擂鼓,紧急议事!”

一个时辰后,众人来齐。

袁绍赶紧把最新的消息说给了众人听。

一时间的,在场的众人都不淡定了。

“曹军南下了?这怎么可能?”

“就是啊,不是才签订三家盟约吗?”

“曹军这个时候南下,没理由啊?”

“就是啊主公,这消息肯定是假的,曹贼前几日还生怕打仗。”

“这才搞了个大婚,威慑我们不要对他用兵呢。”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总认为这事不太可能。

袁绍只好将手中的袁术寄来的信拿出,在场之人这才闭嘴。

转而一脸难以置信。

颜良忽然站了出来。

“主公,这几日,黄河南岸,曹军日夜巡逻操练。”

“而且那最新的神火飞鸦,麒麟驹,东风火箭,都用上了。”

“就摆在河对岸,演练给我军看。”

“末将以为,曹军这是在告诫我军,不得南下。”

这件事袁绍前几日就得知了。

本以为曹军就是闲着没事干,又不能北上。

完全就是耀武扬威的行为。

可现在看来,这可就是威胁,这就是赤裸裸的警告啊。

一旁的郭图忽然道:

“主公,曹军南下,必然是想着速战速决,而既然五日前的大战,曹军出动的都是精锐。”

“那说明曹军的大部分兵力都南下了。”

“这般说来,与我军在边境隔河而观的,只怕是装备和战力逊色不少的青州兵马。”

其他的几个谋士也纷纷附和。

“这般看来,我军南下,大有益好,说不定就能一举拿下兖州和徐州。”

“正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袁绍听得也心动了:

“诸位以为呢?”

他看向一直没说话的几个谋士和将领。

这几人也是纷纷点头:

“曹军无缘无故撕毁盟约,在未告知我军的情况下,悍然南下。”

“这本就不仁不义,我军此刻发兵,出师有名!”

“而袁术来信求援,主公身为兄长,河北淮南又同为盟友,共敌曹贼!”

“此刻发兵,则得仁义之名。”

“而且,曹军北边兵力空虚。”

“我军在边境驻扎四十万精锐,此刻南下,如猛虎下山,地势之利,更是明显。”

“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

“若是再不发兵,天厌地弃!”

袁绍一拍手,一脸激动:

“我也正有此意!”

“传我军令,发兵南下。”

就在这时候,门外急匆匆走进来一人。

主公,曹军派人送来急信一封。

要主公亲自过目。

闻言,袁绍赶紧拿了过来。

在扫了一眼之后,袁绍便急忙将手中的信纸甩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