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清冷哼一声:

“暴君!”

虽然是刘偕,但语气已经到了十分温柔的地步。

眼神中也没了之前寿春相见时的怨恨。

刘偕一声不吭,替谢清穿上了衣服。

又到一旁去熬药。

“我已断去一臂,你就算救活我,我也不能为你做什么。”

刘偕知道谢清这话里的意思。

她现在失去一只手臂,已经没有了以前的功夫。

也就不能为刘偕效劳了。

谢清到这个地步,还在想着自己身上有没有利用价值。

“朕没想着你能为朕做什么。”

“现在你我的关系就是医患关系。”

“我是救你命的大夫,你是我的病患。”

“仅此而已!”

说罢,刘偕继续往小药炉中添柴。

“我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让天子给我疗伤。”

刘偕冷哼一声:

“你没想过的事情多着呢。”

刘偕也没想到,自己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武道宗师。

好端端的竟然就来到了三国当天子了。

“你究竟是从哪里学会的这许多东西?”

刘偕扇着扇子催火:

“为了匡扶汉室,朕日以夜继,苦读万卷,求索圣贤之道,又怕刁民害朕,故而闻鸡起舞,一日不歇。”

“你要非问个缘由。”

“那就是努力吧。”

谢清差点没将方才喝下去的水全吐出来。

“你若是努力,就不会在后宫藏那么多女人了。”

刘偕呵呵一笑:

“朕只不过是想给天下的知趣女子一个家罢了。”

“此乃儒家所倡之博爱……”

一番贫嘴,药好了。

刘偕又端着滚烫的药碗,给谢清一勺一勺喂。

“这是固元滋补的药,能生血活络,只这一碗药,就能让你有气力下床。”

谢清经过方才和刘偕的说话。

也彻底放下了芥蒂。

她知道,刘偕救下自己,只是出于善心罢了。

喝完药,谢清又迷迷糊糊睡着了。

等谢清再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宋典也恰巧在这个时候也赶了回来。

“陛下,明日午时三刻,袁术要在城南校阅大军。”

刘偕深吸一口气:

“天赐良机。”

“关押人质的地方找到了吗?”

宋典摇摇头。

“还没!我已经加派人手去找了。”

刘偕面色变得凝重了起来。

“来不及了,待会就要宵禁了,先让弟兄们都先回来。”

“现在最关键的,是先顾全自己。”

谢清这个时候开口道:

“人就在庐江郡大狱中!”

刘偕不解:

“之前我派人去过,旁敲侧击,庐江大狱最新一批犯人,也就是几个暴动的民众,以及军中哗变的军头。”

谢清用仅剩的一只手勾了勾手指。

示意刘偕近前。

刘偕会意,赶紧上前。

“纸笔!”

宋典赶忙将纸笔送了过来。

而后谢清画了一个地图。

“关押貂蝉吕玲绮等人的牢房,是一个秘密牢房。”

“一年前我们影子司打造的。”

“庐江郡大狱后面这个三进的宅子,堂屋后面就有一个下地的台阶。”

“下去之后,就能到庐江大狱的暗狱中。”

刘偕深吸一口气。

“这地方,要没你,朕恐怕一辈子也找不到。”

谢清微微一笑:

“你救了我,也救了你的两个女人。”

刘偕深吸一口气,激动地看向宋典:

“让阿四潜伏进去,探探虚实!”

宋典转身就出了门。

谢清一脸不解:

“那地方看守严密,你的人是进不去的。”

刘偕冷笑一声:

“他叫阿四,名字普通,但可不是一般人。”

“飞檐走壁,溜门撬锁,登堂入……”

“呃,不管如何,旁人进不去的地方,他能进去!”

“要不然,朕这个虎贲锐士就白花这么多钱了。”

“若是没些能人异士,我怎敢来此?”

谢清点点头:

“倒也合理!”

见屋内没了宋典,就剩下自己和刘偕。

而刘偕距离她又这么近。

谢清说话的声音戛然而止。

屋子里的寂静让刘偕的呼吸声变得极为清晰。

谢清的脸顿时变得通红。

气氛也随之微妙了起来。

“你脸怎么这么红?”

“你没事吧?”

刘偕说着,就要上手去摸。

谢清一阵慌乱,赶紧躲掉。

“萍儿被你用那什么古怪暗器击中,现在是死是活?”

谢清问出了最想问的问题。

刘偕摊了摊手:

“朕有这么精妙绝伦的医术,你说她现在如何?”

谢清长出一口气:

“萍儿比我小三岁,心地善良,她要是死了……”

谢清没再多说。

刘偕坐在床榻边,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现在,可以和我说一说,太平道?”

“亦或者是,你身上这些伤是怎么来的?”

谢清无力道:

“太平道,天下人以为,都是张角所创。”

“其实不然。”

“太平道在此之前,早就遍布天下,秘密结社。”

“求太平,躲战乱。”

“而张角自从加入了太平道,便自称他是创教之人,编排故事。”

“说有仙人传他秘法……”

“而实际上,太平道总坛元帅,是我父亲,谢卉!”

“我父亲创建太平道,不为别的,就是结合黄老之术,联合天下百姓,求一个盛世太平。”

“奈何黄金作乱,非但没有求来太平,反而给天下招来战祸。”

“两年前,父亲病死,我接手各坛,打算复兴太平道……”

刘偕打断了谢清:

“所以你们以为,灭汉,就能中止战乱,永享太平?”

谢清摇摇头:

“没有永远的太平,一百年的太平,就足够了。”

“再说了,大汉四百载,已经行将朽木,难道不该亡吗?”

“人会生老病死,天地万物都会凋零,生而复死,朝廷不也一样吗?”

“这是天道。”

刘偕嘴角绽放出笑容:

“你看那窗外的枯树!”

“他左边的树干早已枯死,但他右边的树干,却又死处逢生。”

“它本该枯萎而死,但他想活。”

“所以拼命扎根,舍弃了枯枝,重新生发新的枝干。”

“大汉!也如同这棵树。”

“他要是亡了,那必然招来百蛆,吃尽木心。”

“大汉要是亡了,各地割据,人人都想称王称霸,四周的蛮夷,就会趁虚而入。”

“汉人死尽,那亡的就不光是大汉了,汉人也要亡尽。”

“但,朕将大汉重新收拾,从头收拾,一改旧制,自我革新。”

“那大汉,必将再次兴盛,百姓也将重新安居乐业。”

“你还没有去过朝廷的境内吧?”

“这一战之后,你看了,就什么都明白了。”

谢清对于刘偕的这一番说辞,很是震惊。

随后,她便将自己不肯再为袁术卖命,而被部下叛变的事情说了出来。

刘偕听后,不觉得不可思议,只觉得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