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盛世大柱国 > 第32章 黑夜叉费听阿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进来坐吧。”

李孝恭的怒火逐渐平息,脸上阴霾尽褪,嗓音低沉中透着岁月的痕迹,背影显得格外苍凉。

尽管实际年龄不过四十六岁,但他因过度沉迷于酒色生活,使得鬓发已然斑白如雪,胡须也沾染了霜华,曾经战场上威猛如铁的身躯,如今也被消耗殆尽。

何乐为步入室内,端坐在榻上。

李孝恭倒出一碗乌黑的苦茶,那是他用来解酒的饮品,然而何乐为对此并无太大兴趣。

“你愿意认我吗?”

在当前情势下,若李孝恭肯承认他是自己的儿子,那么有关他是李建成私生子的传闻便会不攻自破。

然而何乐为却摇摇头:“我没有这个想法。”

李孝恭皱眉道:“李有仁乃我的心腹,跟随我大半生,我让他照顾你,就如同我自己在照顾你一般。府中的孩子们,又有哪个是我亲自抚育长大的呢?”

何乐为明白他的意思,却无法接受。

“不过,您府上的那些孩子,是否曾在市井间摸爬滚打过?”

李孝恭的目光短暂失焦,继而又聚焦回来:“哎,一旦踏入豪门,便如陷入深深大海。我倒是希望他们能在市井中历经磨砺,这对你来说,是一种福气,日后你会明白。”

何乐为拉过一张矮几,悠闲地倚靠其上,这一举动略显无礼,但他并不在意。

“这是我头一次觉得如此舒适,这就是您口中的福气?”

何乐为的话堵住了李孝恭即将出口的训斥,反而令他眼中闪过一丝慈祥之意。

“你想知道什么尽管问,我能说的都会告诉你。”

何乐为瞥了他一眼:“轻而易举就能说出来的往往没什么价值,知道了也没有多大作用,问了也等于没问。这世上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李孝恭内心震动,不禁再次审视眼前的何乐为。

尽管何乐为由李有仁抚养成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置身事外,其实他一直在关注何乐为的成长。然而,能够说出这番话的何乐为,让他感觉到了陌生,也许他确实未曾真正了解这个孩子。

“小菲菲究竟在逃避什么人?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说吧?毕竟她是您的属下。”何乐为提出的问题显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其他事情或许李孝恭难以启齿,但关于小菲菲的问题无疑是很好的切入点。

“小菲菲?”李孝恭思索片刻,突然醒悟:“阿勒是牂牁费听氏之人,她想要避开的是那些征战沙场的人……”

“费听氏?这么说她的本名是费听阿勒?”何乐为原本以为小菲菲是昆仑奴,没想到她竟然是来自西南少数民族的人。

前些年,牂牁酋长及兖州蛮族纷纷向大唐进贡,因此李世民下令牂牁设立牂州,同时dang项那里的酋长细封布赖也归降了大唐。

当这个族群以家族为部落,各个姓氏自立为政,互不干涉,诸如细封氏、往利氏、拓跋氏等皆为显赫宗族,其中亦包括费听氏一族。

何乐为对此仅略知一二,并非源自未来的记忆,而是来自身躯原主人的记忆碎片,故而未能深入了解。

然而,有一事可以明确,既然这些当项各部落均归顺大唐,纷纷进献朝贡,为何费听阿勒要逃避大唐那些征战沙场的军人呢?

更何况,大唐的军队规模浩大,李靖、李积等人正率兵征讨西域突厥,其他将领则驻守东北等地,若费听阿勒见军人便避,是否意味着每位军人都可能认出她?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如军神李靖,大唐的士兵也不可能人人都见过其本人,更别提人人能辨识出来了。

“她有何过人之处,竟至于如此躲避?”

对于何乐为的问题,李孝恭毫不犹豫地回应:“大唐边疆军中曾流传一则神话,提及一位佩戴鬼面的女煞神,专司刺杀大唐勇猛将领与精锐士卒,人称黑夜叉,而费听阿勒便是第二代黑夜叉。”

“黑夜叉?我大唐将士还会相信这种传说?”

“黑夜叉行动诡异,且精于巫蛊之术,杀人于无形之中。不过,首位黑夜叉已死在我的剑下,那时阿勒年仅六七岁,我便将其收留在我身边。”

“然而,每一代黑夜叉自出生起,体内便会被植入本命蛊虫,待其长大后容貌便会变得相同,因此阿勒只能装扮成昆仑奴来掩盖自己真实的面容……”

何乐为听罢,不禁感到匪夷所思,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得了得了,我又不是小孩子,你以为我会轻易相信这些?”

李孝恭淡然一笑:“你信或不信,对我又有何影响呢?”

何乐为见他这般无赖态度,便不再追问,但他心里明白,小菲菲避开军士定有自己的缘由。

“你不在乎?那太好了,我也无所谓自己究竟是谁的儿子。”

何乐为这一番话,使得李孝恭眉间紧锁。

倘若何乐为自称是李建成之子,李世民固然不会加害于他何乐为,但李孝恭暗中庇护李建成之子,并让李有仁将其抚养成人的行为,无疑是在挑战李世民的底线。

尽管李世民在百姓眼中是一位宽宏大度的君主,但李建成这个名字已然成为他的最大禁忌,是他心头一根难拔的刺。

纵然他对何乐为或许能网开一面,可李孝恭还能否继续安享这份悠闲奢靡的生活?

恐怕很难。

因此,何乐为并未急于让李孝恭承认他是其子,因为他深知真正焦急的并非自己,而是李孝恭,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果不其然,李孝恭神色紧张起来:“你就是我的儿子,这一点毋庸置疑。”

何乐为嗤笑一声,反唇相讥:“你说了算吗?”

“我有证据!”

何乐为站起身来,嘴角含笑:“你觉得我会在意吗?”

李孝恭用力一击桌面:“岂有此理!我身为你的父亲,焉能无视我的话语!”

何乐为侧脸斜睨着他:“究竟是你说了算,还是天意如此呢?”

大唐律法首重孝道,打个比方,若因护佑父母而杀人,虽触犯法律,却可因其孝心而免于刑责。

然而,真实情况尚待查明,此处提及孝道,旨在揭示在大唐若违背孝道将会面临的严重后果。

李孝恭坦诚相告,并声称握有实证证明何乐为乃其子嗣,而何乐为如此反驳和嘲弄,即使未受到其亲身养育,此举亦被视为极度悖逆不孝且失礼。

何乐为深知大唐的风俗和礼法规矩,他故意如此“明知故犯”,其实是一种激将之策,唯有令李孝恭情急之下主动揽下此事,才能让自己置身事外。

让李孝恭直面李世民,甚至挑战陈玉娘背后的力量,这无疑是更为明智的抉择!

多年以来对孩子弃之不顾,如今孩子长大成人,不论是否有所成就,想要认回亲子关系,必然要承受一定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