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177章 福嗣王奏、议撤宁远、曾应遴奏江右事、李自成陷平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7章 福嗣王奏、议撤宁远、曾应遴奏江右事、李自成陷平阳

福嗣王奏

初五甲午日,福王的儿子上奏称福王宝玺确实已经遗失。估计他在作为福王世子时,悄悄把宝玺投了准备投降张献忠。

朝廷对保定监军任栋殉职之事表示哀悯,追赠其为光禄寺卿。

议撤宁远

初六乙未日,工科给事中高翔汉进言道:“我自出京以来已有数月,近日忽然接到辽东巡抚黎玉田、某地巡抚李希沆的文书,称又有清军侵入边塞之情形。宁远地处要冲,不可示弱于敌,而此时调兵南征,显然并非明智之举。”

当时,吏科都给事中吴麟征建议放弃山海关外的宁远、前屯二城,将吴三桂部调入关内,驻扎于京城近郊,以保卫京师。然而,朝中大臣多认为弃地非良策,不敢支持此议。

自前后屯已失守以后,宁远孤悬在外,距关内二百里,三面皆为敌境,防守极其困难,加之李自成敌寇日渐逼近,三辅地区人心惶惶,此时撤兵回守关门,挑选精锐之士,向西行进以阻挡敌寇,不失为应对乱局的一种策略。然而,内阁大臣坚持不同意,此事最终被搁置。他们固守旧说,不知应随机应变。

据载,崇祯初年,经略大臣曾有弃守宁远、退守关门之策。当时国内相对安宁,无故弃守边疆之地,有如汉朝弃守凉州,失去天然屏障,因此有识之士认为此举实非良策。

至崇祯末年,敌寇肆虐中原,各大城市、藩镇相继沦陷,而关外仅存六城,形势与昔日大不相同,然而庸碌之臣仍固执己见,不知舍弃边防之忧,以解救朝廷之急,最终导致强敌压境,十六日敌军入关,二十日抵达丰润,京师陷落,可悲矣。

曾应遴奏江右事

初七丙申日,兵科给事中曾应遴上奏称:“我的故乡江西自桥头失守后,贼人由永州攻破吉安,插岭的守军被击败,贼人进而攻陷萍乡与袁州。吕大器处境危急,已无法有效驾驭局势,左良玉早已就此预警。如今更换江督之际,应联合闽越两地之力,因为虔州(今江西赣州市)副将郑鸿逵与福建的郑芝龙为兄弟关系,遇有紧急情况,不必烦劳檄文调动,可迅速响应。”

有传言称益王逃至闽中,建昌于十一月初二日失守,抚州、南丰两地同于初七日陷落。甚至有消息称赣州失守,而虔州巡抚的消息却迟迟未到。朝廷的诸位大臣似乎对此浑然不觉,犹如醉梦之中。

保定徐姓巡抚奏称:“义士陈延祚倾尽家财资助士人,毁家纾难,慷慨捐资保全全城。”

李自成陷平阳

初八丁酉日,李自成攻克平阳,沿黄河两岸的州县闻风而降,纷纷崩溃,李自成在当地设置了诸如防御使、大尹等伪官职。初九戊戌日,山西的逃兵向南逃窜,引发江北地区恐慌,路振飞派兵沿河布防,副将金声桓负责守卫徐州,周任凤负责守卫泗州,周尔敬负责守卫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