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神凰赋 > 第79章 将豫剧进行到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星河一边埋头吃面,一边问老板,“陈庄出啥事儿了”?

老板也是个爱说话的,开着饭店,肯定也见识过南来北往的客人,见陈星河还算随和,没回答陈星河的问题,上赶着问陈星河贵姓。

陈星河说姓陈。

老板赶紧又问,“贵客是陈庄那家没有人的人家儿屋里的……小子?”

陈星河一听这话问得,稀碎啊!它怎么这么别扭!但还是重重点了点头。

老板也跟着点了点头,说你回来得正是时候啊!

原来这事儿一开始挺正常的,开始的时候,是陈庄几百人户联名请愿给陈庄改名儿的事儿。陈庄算是远近闻名的一个大庄子,分为西队和东队。是怎么想起来改名呢?是说陈庄儿这个名字名不符实,那么大一个村子,居然只有一户姓陈,关键这姓陈的一家子还长年累月见不着一个人。

所以老板才说陈星河是陈庄那户陈姓人家的小子。难怪那么笃定!

陈星河听到这里也是喟然长叹:回回来了就走,故乡俨然成了他乡!

事情到这儿也没啥,村人的联名书递上去一回打下来一回,递上去一回打下来一回,转眼春去冬来,上头就是不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吧,队长觉得不就一个名字嘛,叫啥不是叫,陈家虽然没人在家,但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有人记得陈家有个小子,而且陈家祖坟年年有人烧纸,说明人家肯定还有后人,要是陈家后人回来一看连他陈庄这名字都改了,怕心里也是不好想。村人那里倒也没有十分纠结这事儿,依旧努力、热闹地生活着。

但是突然有一天,好像就是今年春末夏初,正是村人收麦子的忙季,晚上的时候,从地里干活儿回来的几个村人突然看见陈家屋里亮起了灯,一个四五十岁、一身袍子的老人家正在院里割那些疯长的半人深的蒿草,因是个瘸子,割起来相当费劲儿,村人便怀疑这人应该是陈家什么人,回来探望老家来了。

村人十分善意地跟老人家打着招呼,老人呢,也非常礼貌地热情回礼,走路虽然一瘸一拐,但胜在人比较亲和,有人这时候才一声惊呼:“你家院里什么时候长了这么大一棵,老桑树”?

原来陈家院子多年荒芜,坍塌过半,除了一院子的疯长的野草,到处窜的野狗野猫儿,居然还有一棵腰身粗壮的古桑树!这下杂草清了,那棵老桑树油绿的树叶在风中飒飒有声。

陈星河听到这里,眉毛跟着颤了几颤。跟桑荫和王一几个对视了一眼:果然又是胡瘸子!在秦岭时外公跟他说古桑树这事儿的时候,陈星河就疑心:这可能又是瘸子的手笔!

要说这胡不归……,他可真是太神了!

村里人就跟着这棵古桑树,过不去了。

“不是,我记得它这儿本来就有一棵桑树的呀,我小时候还在这儿偷吃过桑葚”。

“你确定你没有记错?我咋记得没有呢”,村人疑疑惑惑地走过,因为忙,这个时候好像也没人真的分心在一棵树上。

直到农忙过后,村人才真正思考这件事情,陈庄东队和西队也因此吵得不可开交。

原来陈家宅子是在村里最后边,东西两队各占了一半。这棵大桑树出现得诡异,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但是因为到底没有人去关注一个荒宅,有没有谁也说不准。但是那么粗壮的一棵树,你要说它从天而降也不可能吧?可以肯定的是,长得也是有些时候了。

而且也不知道啥时候那位曾经出现在陈家的那个瘸子,又走了。

然后有个人,不知道是西队还是东队的,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拿斧头把这棵老桑树砍了两斧头,第二天就起不了床了,三天头上人就死了。队长觉得可能这也就是赶巧儿了,你本身就有啥病也说不准,再说人家那树好好的在自家院里长着也不碍着什么,你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后来也不知道是谁传的,桑同“丧”同音,陈家一门到底有没有后人也说不明白,但多少年来屋院沉寂,门庭冷落,也充分说明了这玩意儿邪性,于是东队和西队的村民联合决定:把桑树出了,拉回家当柴烧!

这就有点儿过分了,又没长到你院里?

队长觉得这事儿好像越闹越大了,主要也是秋收完皮,冬月来临,大家都太闲了,端着自家的碗操着人家的心。但是想是这么想,说却不能这么说,更加不能由着事情往未知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到县志上去查,顺便给县里汇报一下。谁知道县里一听,立时派人把这棵桑树围了起来,声称国家保护树木,谁都不可妄动。

搞得队长也是非常郁闷:这陈家后台,那不是一般的硬!

不是嘛!连改个名儿都改不动,别说要动这棵老桑树了。

这下陈庄东队西队的老少爷们儿都安分了!对于国家保护树木,那肯定是不敢再动什么歪脑筋。刚刚前面说了,陈家祖宅座落在村子最后边,东西两队的正中间,左边是东队,右边是西队,前面两户人家的屋角对应着陈家的两个坍塌了一半的厢房。本来对应着也没什么关系,反正院墙宽阔,后来也不知道前面两户什么心态,他们建新房子时欺负陈家没人,使劲儿把宅子往后座,挤得后面陈星河家本来挺方正的一个院子,左边是东队屋角,右边是西队屋角,整个成了个凸字形,勉强剩了一点儿可以走人。当时那占便宜的两户还是一副不占白不占的好模样,如今因这桑树愁得吃不好睡不好:老树再长上两年,都能长到他们屋里去。

关键每天晚上阴风阵阵,树叶沙沙,风大的时候还一声又一声的忽哨儿,跟鬼叫似的,吓得他们连睡觉也不敢睡了。

但是陈家又没人,树又不能动,这两家就有人天天去跟队长吵架,叫队长解决。队长也是气得牙齿都要咬碎:这事儿我管不了,谁叫你占人家便宜的?当时你建房子的时候我还好一顿劝。

农村人建个房子比较看重,一座房子,往往都是家里几十年积蓄。

队长于是就又把这个事儿上报到了县里,县里回答说:你等着,我给你往上报。

然后等来了一台大戏!

县里的意思,出钱给你们写台戏,热闹热闹几天,就没事儿了!你们庄子上的人做个小生意儿多少赚点儿,就可以打住了!封建迷信的东西最好不要随意传播!

原来河南各地方逢春秋两季,人闲心闲,有写戏的习俗。请一些比较有名望的戏团,到各自镇上搭台唱戏,称作赶会!这个时候耍猴的,套圈儿的,吹糖人儿的卖糖葫芦的,都会蜂拥而至摆起摊子做起小买卖,甚至杂技团、动物园这些较大的玩乐项目也会来分一杯羹,圈个地方卖艺,吸引附近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儿看戏的看戏,赶会的赶会,热闹非凡,也算是丰富民间生活,把着名的豫剧种子扎根底层,传向四面八方。

无论什么事儿,是没有一台戏解决不了的。

所以网上就有人说,只要是河南人,都能哼几句豫剧。

县里这么一来,搞得队长要多感动就有多感动——从来各个村镇写戏都是自家出钱,自负盈亏,没有县里拨款给你请人的道理。多么体察民情的好官呐!农村这些狗血事件,偷鸡摸狗,强占民宅,挖地边子,撬墙角,那简直是层出不穷。前几年他陈庄就有两兄弟因为宅子不忿,打起上来两家各死了一个,才罢休。

并且这事儿不怪人陈家——,你好好的占人宅子干嘛!陈家不回来人便罢,回来了 那不是又是一场架打?

农村人讲究!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再破破烂烂,但分毫必争!

“到今天为止,都唱了好几天了”,老板说到这里也是一腔愤愤不平,看着陈星河说,“你说是吧兄弟?咱要搁家里,谁敢占咱宅子”!

对!回去给他拆了。陈星河面色铁青,狠狠吃了三碗面,把面前的羊肉也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