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东洲往事 > 第17章 开疆拓土(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高无疾领了河西郡教习兼滑县县尉的职。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一到任就开始清点名册、整肃队伍、教授武艺,忙得不亦乐乎。由于河西郡的官兵有高昌人也有河西人,自然也有男有女,双方互有敌意,训练住宿等多有不便。高无疾下令将相同性别的士兵以一伍或一什为单位进行编排,同伍同什的士兵吃住都在一起,伍什以上则男女混编训练。这样一来大家都觉得很方便,士兵们情绪高涨,操练的时候干劲十足。

河西郡地盘扩大的消息终于传到了郑海晏的耳朵里,她隐隐有些不安,便召集四大家族主事的几位前来议事。她将情况简单介绍了一番之后问众人:“河西郡的问题,你们怎么看?”

房如兰瞟了牟英杰一眼,却见牟英杰和其他人都看着自己,只好率先开口:“扩张土地、增加人口本是好事,只是河西郡扩张的速度着实有些快了。臣……臣有些惶恐。”

郑海晏道:“你主要担心什么,说说看。”

房如兰道:“臣担心人族太多,不好管控,虽有大公主、段郡守和几位小辈在那里看着,但我们毕竟人少啊,万一他们不服管教,那可就……”

牟英杰打断她道:“你是担心有人谋反吗?”

房如兰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们与人族差异巨大,现在看不出来,以后不好说啊。”

郑海晏敲了敲桌面道:“这也正是我担心的。根据河西郡最新的报告,这几年人口增加了将近四千人,而且再过几年滑国留下的那批孩子们快要成年了,人口会增长更快。人族的数量原本就是我们的三倍以上,再这样下去,我们神族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会越来越低。”

杜偃武道:“王上所虑极是。河西郡本来在我们的东南面,与我们接壤的地方不多。现在她们居然在往北边扩张,长期以往,我们岂不是东、北两面都被河西郡包围了?”

段知礼笑道:“偃武姐,你这是干什么?河西郡是我们自己的地盘,又不是敌人,什么包围不包围的?”

杜偃武白了她一眼道:“你姐姐是河西郡守,你自然向着她说话。我只是想,万一河西郡有人谋反,那这个地形对我们是很不利的。”

段知礼指着杜偃武道:“那你侄女还是河西郡尉呢,怎么,你怕她镇压不住?你家侄女不是五姓女小辈中最厉害的嘛。”

“我……”杜偃武一时语塞,竟想不出合适的词来反驳她,忽然想到“五姓女”、“最厉害”这几个词有些不妥,忙道:“你别胡说,小辈中最厉害的当然是大公主了。我指的是已经成年的那些人里面。”

正在此时,殿外忽然闯进一人,见了郑海晏倒头就拜:“儿臣拜见王上。”

众臣吃了一惊:“是大公主!”“她怎么回来了?”

郑海晏示意众人安静,说道:“是我让她回来的。安雅,我来问你,河西郡这几年是不是扩张的太快了点?”

郑安雅道:“王上,河西郡是您的领土,河西郡的百姓是您的臣民,他们都是自己人,不是敌人!”

房如兰道:“那你说说看,如果有朝一日人族造反,我们该怎么办?他们的人口是我们的好几倍,离得又近。”

“他们有吃有穿有大好的前途,为何要造反?”

牟英杰问:“河西郡中就没有对我们不满的人吗?”

郑安雅道:“当然有,但是不多,都是些过得不好的人。比如原先滑国贵族后代,现在没了封地和俸禄,当然不会满意。还有一些是不想守法的人。”

牟英杰再问:“你们拿什么控制他们呢?我可听说,那个卫信忠最多的一次杀了好几百人呢。”

“那是我们刚占领河西郡的时候,现在可没那么多了。其实普通百姓不管统治者是谁,只要能过好日子,能养活自己和家人就不会造反。至于那些人,我们已经清点户籍,将五户为一伍,十户为一保,定期宣传,叫伍长和保长注意不轨之徒,一旦有异常举动马上上报,安保会立刻上前盘问和缉拿,他们成不了大气候的。”

房如兰问:“每年得抓多少人?”

郑安雅道:“头两年比较多,一年有几百人,现在少多了,去年一年全郡不到二十人。”

杜偃武也忍不住问她:“我们和他们不是同族,他们真的愿意臣服于我们吗?”

郑安雅道:“本来我心里也没底,但是卫子说他有把握,只要我们施政得当肯定没问题。后来事实证明果然是这样。”

郑海晏道:“你说的卫子就是那个从渤海国来的卫信忠?”

“正是。”郑安雅道,“按照他的意思,人族百姓不像我们那么注重信仰,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活下去、能结婚生子、能让他们的孩子也活下去。如果回到一百多年前,滑国政治清明,百姓能过太平日子的时候,他们肯定不愿意归顺我们,但如今不同了,先有滑国王室内讧、奸臣当道,后有费璟穷兵黩武,视百姓的性命如蝼蚁。百姓们在滑国的统治下活不下去,在我们的统治下能活下去,当然支持我们了。”

“那他们从前为什么总是打我们?还那么恶毒地对待战俘?”牟英杰气愤地问道。

郑安雅道:“要打仗的是费璟,不是百姓,我们实地了解过才知道,其实百姓都不愿意打仗。每次上战场之前,家家户户哭成一片,因为不知道亲人们还能不能回来。但他们不上战场又不行,逃避兵役轻则收监、重则斩首,连家人也会被牵连。至于进了军营之后,每日被官长轮番说教,说我们高昌人不是人,是妖怪。他们不敢顶撞官长,会挨鞭子的。同样的话哪怕再荒谬,说多了他们也就信了,杀起人来就像杀猪杀羊,不会感到不适。”

“嗯,战场上刀剑无眼,他们为了活下去也不得不拼命。”牟英杰感叹道。

“可是他们太能生了,我担心再过几年河西郡养不活那么多人。”房如兰道。

“所以我们才要北扩啊,多出来的人就去开荒,往北边去,往没人的地方去,总比挤在家里饿肚子好。”

“可是天底下无主的荒地总有尽头,到时候没有荒地了怎么办?”房如兰还是不放心。

“那就再给他们找别的出路,卫子说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说不定哪天打一场仗人又没了呢。再者说,河西郡看起来人多,实际上我们周围哪一个国家的人不比我们多呢?”

“这倒是。”牟英杰道,“虽说吞并了滑国之后我们国力大增,但与邻国相比我们还是个弱国。真要打起大仗来,多少人都不够填的。这点地、这点人,远远不够。”

“照你这么说,我们不用担心河西郡了?”郑海晏问牟英杰。

“臣以为是这样。”牟英杰答道,“臣原先有所顾虑,主要是担心人族中有恶人太多。他们有时候无视法度,也不顾信仰与道德,无恶不作。听大公主这么一说,原来人族中多半是良善之辈,是可以相处的,至于那少数有反骨的,镇压了就是。”

郑安雅回到滑县后,感慨良多。她对房似瑜和牟清泉道:“我原以为房丞相会站在我这边,牟太尉会反对我,没想到事实反倒掉了个个儿。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呀?”

房似瑜道:“她们是高官,行事自有考量。小事上可以吵吵嘴,大事上不会因为喜欢一个人就支持她,也不会因为讨厌一个人就反对她。我阿咪不是要跟你作对,她只是生性保守,又事无巨细,太大的变革会让她难以心安。”

牟清泉也说:“我阿咪正好相反,她比较激进,又主管军事。以前我们国力弱小总打不过别人,她憋了一肚子气。现在眼看着国力蒸蒸日上,她心里自然高兴。”

房似瑜道:“有些话我本不当讲,听说王上和我阿咪还有牟太尉,她们年轻的时候感情很好,所以王上登基后才让她俩一个做了丞相一个做了太尉。但是一千多年过去了,尤其是……”她又看了郑安雅一眼,道:“尤其是她们的弟弟们进了宫之后,关系变得复杂了,也慢慢疏远了。”

牟清泉道:“这个我也听说过,她们当年恐怕比我们处得还要融洽。 ”

听到这里,郑安雅心生感触。她一手抓住房似瑜,一手抓住牟清泉,对二人说:“我们不要像她们那样,我们要永远做好姐妹,好不好?”

“好啊,不许反悔。”牟清泉道。

“嗯,不反悔!”房似瑜冲着牟清泉挤眉弄眼道:“反正我没有兄弟可以嫁给公主您,我不跟她们牟家人争。”一句话引得郑安雅大笑。牟清泉知道她是在揶揄自己的堂弟牟明月,便作出要打她的样子。

“我说,你们好像忘了一个人啊。”说话的是杜襄成,她正好从外面进来。

“你也是你也是!还有似瑾,我们要永远做好姐妹!”郑安雅冲上去拉住她。房牟二人也迎了上来。

“哎呀,看来我这个老太婆是不受欢迎喽。”段知书在一旁笑道。

“谁说的?我最喜欢夫子了。”郑安雅又大笑着扑到段知书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