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民国之桂系开局 > 第173章 航天事业发展规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处长,你怎么来了,我刚想找你,这些钢材的质量不过关,需要再找一批。”王助看到陈兆丰就来劲,开口就是材料问题。

看着满头大汗,一脸认真的王助,陈兆丰内心有些不忍。

王助在波音公司的地位完全不用担心下半辈子的富贵,是行业内的顶尖人物。

其实不止王助,四大金刚回国都是放弃了美国优渥的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图的就是将民族的航空业发展起来。

他们的回国是陈兆丰这个海军飞机制造处长一手策划的,也给过承诺会竭尽所能地支持,现在想来还是太天真了。

大家都怀着雄心壮志,学有所成回到祖国,以为凭借着一腔热血就能改变国内落后的航空事业。

越是努力才越明白,国家的落后不是某一行某一业。

王助等人在美国的飞机公司工作,需要做的是改进飞机的性能,设计出威力更大的模型,这是他们的专业。

回到这里呢,连一颗螺丝钉的精度都不能保证,脑子里能幻想出再先进的飞机又有什么用,能凭空出现吗。

尽管前途渺茫,这些人可从来没有放弃过,连泄气的话都不曾说,只是专注于在这座基础薄弱的工厂里殚精竭虑地工作。

一架一架的将飞机生产出来,在最低效机器面前,用最赤诚的心去对待。

陈兆丰动了动嘴巴,他是来劝说王助暂停飞机的制造的,真正见到王助的时候,又不知该怎么开口了。

有些讪讪说道:“钢材的问题不用担心了。”

“为什么,处长找到优质钢材了吗,是进口的吗,德国还是美国,美国的最好,我用得顺手一点。”王助还不知道陈兆丰的来意,以为是找的了进货渠道,一脸兴奋地问道。

“先给你介绍个人,这位是陈德良军长,第九军的军长。”

陈德良摸了摸正在加工零件的机床,有些痛心道:“你们用这些落后的机器,也能制造出那么先进的机器,但是要一直这样下去,不觉得委屈吗?”

“这有什么值得委屈的,只要能造飞机就行,落后的是机器,可我们的技术一点也不比最优秀的航空公司要差。”王助一脸骄傲道。

“是啊,你们可以比肩西方顶尖的航空人才,可是你们生产出来的东西,能和他们比吗。”陈德良犀利地问道。

王助听后,情绪瞬间有些低落,这又何尝不是他的遗憾。

“军长,这不是他们的问题,受限于材料和机床,我们根本没办法做到西方国家那种地步。”陈兆丰帮忙开脱道。

陈德良没有理会陈兆丰,还是盯着王助看,他在等王助的回答。

王助充满无奈道:“国家工业的差距,凭借个人的努力怎么能弥补过来。”

“所以你们认为造这几架飞机,就能缩小差距了吗?”

“不然呢,我们不管了吗,因为暂时没有他们那么厉害就要放弃吗,这才是无法进步的原因。”王助的声音陡然提高,像是要把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

“那当然不是,我只是觉得你们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什么事情。”

“把更多国人,变得和你一样优秀。”

“你是说让我去当教授?这不行,我走了还有谁能把这些飞机造出来。”

“那就先不造,先去把制造飞机的人才给造出来。夏大有批学生对机械工程和航空技术有着不错的基础,你可以将他们培育成和你一样的顶尖人物。”

王助有些急了:“培养人才他们可以留美留英,何必一定要我们呢,国内还能造飞机的,可没有几个了。”

“恰恰相反,我认为飞机暂时还不急着造,反正都已经落后那么多了,不如把我们的核心人才给培育出来。同时我将闽省的工业发展起来,这样我们才有条件去追赶他们。”

王助自己也清楚凭借他们几个人想要发展航空事业是不可能的,陈德良的话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能从政府层面制定出一个合适的发展计划,可比他们几个在这里瞎折腾要强得多。

“太好了,我要去和巴玉藻说,有人注意到空军的发展了!我们能做得更多了。”

王助有些语无伦次的说道,之前无论是北洋海军还是周荫人,对马尾造船厂的努力有过口头上的嘉奖,可是实际上的资助一点都没看到。

第一架飞机还是这几个留美回来的设计师自身的积蓄,以及陈兆丰靠私人关系拉来的赞助,这才将飞机给造出来。

当权者根本就没想过要组建空军,在他们看来这些在天上飞的机器,华而不实。

制空权的重要性,陈德良要比别人认识的更加深刻,只要能有机会,他是一定要将飞机制造出来。

王助激动的跑到另一个车间,拉住巴玉藻,将陈德良说的话复述一遍。

“陈军长让我们先去培养人才,然后全力支持我们发展航空?”巴玉藻要比王助稳重许多,可他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止不住笑容。

没有人比他们几个更清楚,世界上的强国的航空业都在蓬勃发展,现在已经落后了,不能迎头赶上的话,只会将差距拉得越来越大。

巴玉藻不害怕差距,但是没有能力缩小,反而看着越来越大,心中时常会浮起一阵无力感。

两人来到陈德良面前,还在确认着陈德良的决心。

“两年,最多三年后,闽省的钢铁、煤炭、机床,全部能符合制造飞机的标准,如果不行,那我去美国给你们整一套最先进的飞机生产线来。”这话绝对不是画大饼,大萧条期间,能买到的东西超乎你的意料。

王助和巴玉藻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激动和热情,这是迄今为止听到过的最有力承诺了。

“现在你们的任务,是将几年后要用到的人才打造出来,有什么困难尽管和我说,哪怕是要欧美最先进的飞机,只要有门路,我都给你们弄过来。”陈德良豪气冲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