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光丫爱学法 > 第149章 合一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元吾氏译】

《合一经》,旧译“瑜伽经”,约作于公元前300年。作者patanjali乃印度古瑜伽7000年历史中之集大成者。自4000年前Sadshiva的第一部瑜伽古典《中道》以来,此经成为古典瑜伽最重要经典。

此经为技术实修手册,包含了完整的灵修技术体系。(非理论也)

【正文195诀】

I. 合神篇 Samadhi-pada

现在解说合一。

合一是平静个体意识的波流。

见者由此安住本性。

否则,此性随波逐流。

有害与无害的意识波流,有五重:

正知、错知、概念、睡眠、记忆。

正知:直观、推理、证言。

错知:不基于实际的虚假知识。

概念:不基于客体的言语知识。(假想)

睡眠:思想虚无的意识波流。

记忆:客观经验的残存。

实践+平常心:可平静以上种种。

实践:坚持努力,使其稳定。

由此,长久持续,乃至熟能生巧、根深蒂固。

平常心:心态平衡,不执着所见所闻之物。

最高的平常心:认知本我纯意识,不执着于事物基本特性。

认知(有想合神)所伴随的方式:推理、内省、喜悦、自我意识。

另一种(无想合神):停止以上思想的实践,只剩潜意识习惯。

对于无肉体者、已融于自然者,生来就有这个思想(无想合神)。

对于其他人,则需要通过:信念、精力、记忆、合神、辨识智慧。

意愿极其强烈,则与合一接近。

接近程度取决于意愿的轻度、中度、极度。

或者:顺从自然本我纯精神,也可达到合一。

本我纯精神:是独特的本我纯意识,不受任何原因、行为(业力)、结果、潜意识习惯所影响。

它至上无比,是一切知识的根源。

它不受时间限制,是古人和今人的导师。

象征它的音节是om。

重复此音,其意义自现。

由此,还可证悟内在意识,并且消除障碍。

分散意识的障碍有这些:疾病、惰性、疑惑、怠慢、懒散、纵欲、妄想、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稳定。

这些障碍伴随着:痛苦、忧郁、肢体不适、呼吸困难等。

为了克服这些,可实践以下方法之一。

意识的平静化:以友好、仁慈、快乐、平等心对人(放射这种意识),不论对象是否幸福、痛苦、善良、邪恶。

或者:专心于呼吸之间的暂停。

或者:专心于更高级的感觉活动,使心灵平静。

或者:专心于超越悲伤的内在之光。

或者:专心于无欲的意识状态。

或者:专心于梦境和睡眠中的知识。

或者:入神于任意对象。

掌握入神,对象可从无限小至无限大。

意识波流逐渐减少,透明如水晶,忠实再现所观对象之形状和色彩(与对象合体合色),不论对象是认知主体、认知行为或认知客体。此乃:合体。

仍混杂有概念或言语意义知识时:有杂念合体

记忆清除、自身似乎消失,只有目标显现时:无杂念合体。

同样,针对精微对象,亦可描述为:有反射合体、无反射合体。

由此,越来越精微,直到无形本性。

这些依然是:有种子的合神。(有潜意识习惯的合神)

达到无反射的纯透明合体时,真我显现。

这个辨识智慧中,充满了真相。

它所获得的直接知识,不同于推理和听来的那类知识,亦可涉及特殊对象。

由此诞生新的潜意识习惯,抑制旧的潜意识习惯。

甚至此潜意识习惯也被平静化时,达到一切都平静,此乃:无种子的合神。(无潜意识习惯的合神)

II. 实践篇 Sadhana-pada

合一的实践:自修、自学、顺从自然本我纯精神。

目的:减少障碍,达到合神之目的。

障碍:无知、我见、迷恋、烦恼、固执。

无知:无知是其它障碍的温床,无论是沉睡的、轻微的、断续的、活化的。

无知:把非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非真我的,当做永恒的、纯洁的、愉快的、真我的。

我见:把自己的感官力,当做自己的意识力。

迷恋:沉溺于享乐。

烦恼:来源于痛苦。

固执:沉浸于个人倾向,甚至在智者那里,也根深蒂固。

这些障碍还在精微阶段时,可用反向溯源来消除。

这些障碍已在活跃阶段时,可用凝神来消除。

每个行为(业力),(在潜意识中)储藏为障碍的根源,在今生后世被体验。(业力的定义)

储藏的根源,发芽结果为:生命的形态、寿命、经历。

善行或恶行,分别产生乐果或苦果。

变化产生苦,潜意识习惯产生苦,事物基本特性之变化的对立性也会产生苦。由此,有分别心者,视一切为苦。

还未到来的苦是可以避免的。

见者与所见的结合,乃痛苦的原因,但可避免。

所见:其个性=知性+变性+惯性,其构成=元素+感官,其目的=体验+解脱。

事物基本特性的阶段:特定的、非特定的、有分别的、无分别的。

见者只是能见力,虽然纯粹,但要透过思想来见。

所见,仅为见者而存在。

对于目标达成者,所见已不存在,但对其他人的常识来说,所见依然存在。

拥有者和被拥有者的结合,是能够获知两者的本性和力量的原因。

这个结合却是源自无知。

消除无知,则可消除结合。由此,见者可得:解脱。

消除的方法:持续稳定的辨识能力。

这个辨识智慧通过七重分支,到达最后一重。

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不纯逐渐减少,知识之光将照亮辨识能力。

合一的八个分支:外律、内律、调身、调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

1外律:不伤害、诚实、不偷盗、不纵欲、不贪婪。

这些是普遍的伟大誓约,不限于生命的形态、空间、时间或场合。

2内律:净化、知足、自省、自学、顺从自然。

不伤害:如有负面思想扰乱时,培养反向思想来中和。

负面思想:如暴力等,无论是去实行、去煽动、去认同。它们源于贪婪、愤怒、妄想,程度或弱、或中、或强,结果是无尽的无知和苦痛。因此,要培养反向思想。

建立不伤害的思想,便会放弃这些敌意的出现。

诚实:行为可得享果实。

不偷盗:一切珍宝将接近。

不纵欲:精力可得旺盛。

不贪婪:可得轮回原因的知识。

净化身体:使人不再依恋自身肢体,亦不再依恋他人肢体。

净化心灵:带来心明、欢喜、神凝、感官易控,以及认清自性的能力。

知足:可产生最大的快乐。

自省:去除不纯,身体和感官可得完美。

自学:与所望之神性相连通。

顺从自然:顺从自然本我纯精神,亦可得完美与合神。

3调身:姿势安稳舒适。

放松着力点,合体于无限。

由此,超越二元对立性的干扰。

4调息:调身稳定之后,调节呼吸的出入。

或出、或入、或停(三种):观察它们的方向、长短、频率。逐渐长缓、细微。

第四种:超越呼吸出入的现象。

由此:智慧之光的遮盖被消除。

由此,意识适合凝神。

5制感:意识脱离对象,感官也由此脱离对象。

由此,可得感官的最高顺从。

III. 力量篇 Vibhuti-pada

6凝神:意识凝注一处。

7入神:思想一直持续不断流入对象。(dhyana:移入对象。旧译:禅那、禅)

8合神:由此,一直到只有目标显现,似乎自身无存。(Samadhi:合为一体。旧译:三摩地、定)

以上三者一体:全神合一(总制\/入定)。(Samyama:全部统合控制到一起。旧译:三夜摩)

掌握此法,终极智慧出现。

掌握可循序渐进。

以上三个分支,比前五个分支更内在。

但是,它们依然是无种子合神的外在分支。

潜意识习惯的平静化=抑制其外显。意识与平静相结合的瞬间=静心的转换。(静的转换)

由此形成平静的潜意识流。

意识多点分散的减弱+意识一点凝聚的加强=合神的转换。(合的转换)

由此:此强彼弱的同样思想持续下去=意识一点凝聚的转换。(一的转换)

由此(通过以上三种转换),元素和感官的法则、时性、状态之三重转换可被描述。

本质是固定不变的,不论法则是潜在的、显在的、不明的。

以上的连续多变,是多种转换的原因

全神合一于以上三重转换(法则、时性、状态),可得:过去、将来的知识。

言词+对象+思想=三者重叠=混淆不明。全神合一于它们的差别,可得:一切生命的语言知识。

全神合一于直接观察潜意识习惯,可得:往世的知识。

全神合一于他人的思想,可得:他心的知识。

全神合一于身体形态,暂停它被感觉的能力,停止与眼光的配对,可得:身体的隐形。

同样:声音及其它感觉的消隐,可被描述(依此类推)。

业力的结果,有快的,有慢的。全神合一于业力,可得:死亡的知识,或其征兆。

全神合一于友情等,可得:它们的力量。

全神合一于力量,如大象,可得:它们的力量。

全神合一于内在的超觉之光,可得:精微的、潜藏的、遥距的知识。

全神合一于太阳,可得:宇宙的知识。

全神合一于月亮,可得:星系的知识。

全神合一于北极星,可得:其运动知识。

全神合一于脐轮,可得:身体系统的知识。

全神合一于喉管,可得:中止饥渴。

全神合一于胸腔主管,可得:身体的安稳。

全神合一于顶轮之光,可得:高灵的视觉。

或者,全神合一于超直觉,可得:一切知识。

全神合一于心脏,可得:心识的知识。

个体意识与本我纯意识完全不同。前者为后者存在,后者为自己存在。两者混淆的思想观念,产生了经验。全神合一于后者,可得:本我纯意识的知识。

由此,可产生超直觉:听觉、触觉、视觉、味觉、嗅觉。(五种超觉)

对于外向者,这些是神通;对于无种子合神者,是障碍。(依然是有种子的合神)

放开意识与身体的束缚,并深深感知意识的流通,由此:意识可进入他人身体。

控制上升的灵能量:可不接触水、泥、荆棘等(行走于上),并可漂浮。

控制太阳轮的灵能量:身体可发光。

全神合一于听觉与以太(*10)的关系,可得:超觉听力。

全神合一于身体与以太的关系+合体于羽毛的轻灵,可得:空间旅行。

全神合一于意识波流离体在外,成为:超乎想象的”伟大的无肉体生命”。由此:智慧之光的遮掩被消除。(离体神游)

全神合一于宏大之物、自身本性、微小之物、相互关系、目的功能,可得:控制元素。

由此可得:身体完善,而且可超越(物理)法则,变得极小极大等表现能力。

身体完善:美丽、有魅力、有力量、坚如钻石。

全神合一于感觉行为、自身本性、自我意识、相互关系、目的功能,可得:控制感官。

由此:感知力快如意念,脱离感官,并且可掌握:自然因源。(自然因源:大自然的起因、起源)

只有认知到本我纯意识与个体意识之差异,才能: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甚至对全知全能也没欲望,种子的不纯得以减灭,可得:解脱。

即使接到高灵的邀请,也绝不要依恋或自满,否则可能重返旧路。

全神合一于瞬间(时间单位)及其线性流动,可得:诞生于辨识力的知识。

它可辨识两个极其相似的东西,即使它们的物种、特性、位置都一样。

它可超越一切事物及其一切状况,并可破解时间的线性。故曰:诞生于辨识力的知识。

当个体意识的纯净与本我纯意识的纯净相等时,可得:解脱。

IV. 解脱篇 Kaivalya-pada

神通来自天生、草药、咒语、自省或合神。

生命转换到另一个形式,是自然本因的水到渠成。

近因(眼前的行为)不能驱动自然本因,只是做出选择,像农夫开关水渠。

个体意识的产生,仅仅源于自我感知。

意识活动倾向的不同,导致不同的个体意识。一个原始意识,主导无数个体意识。

其中,入神所产生的意识,不受潜意识习惯影响。(不受业力影响)

合一者的行为不白不黑,其他人则有三种(白的、黑的、混合的)。

由此三者,潜意识习惯外显出来,随之结出相应的果实(果报相随)。

生命种类、空间、时间不同,但结果是连续的,因为潜意识习惯和记忆是一个整体的存在。

它无始无终,因为存在的意愿是永恒的。

潜意识习惯被原因、结果、基础、对象合为一体。后者消失,前者才消失。

过去和将来,以各自的形式,存在于不同路线的法则中。(时间=不同的路线)

它们或放大外显、或精微不显,都有自然的事物基本特性。

事物基本特性之转换的独特性=事物(客体)的个体性。

客体相同,意识不同,两者分道扬镳(所见不同)。

如果,客体不依赖于一个意识、不被认知,那会怎样?

客体之可知或不可知,依赖于意识对其色彩的反射。

个体意识的波流,永远被它们的主宰—-永恒不变的本我纯意识—-所知。

个体意识不能照见自己,只能被见。

因为主体和客体,两者不能同时被认知。

个体意识被另一个体意识所观察,观察者再被观察,无限后退,并带来记忆的混乱。

纯意识是不变的。个体意识转变成它的形式时,可认知自己的认知意识。(自知的方法)

由此,意识可同时被见者和所见着色(同时反射两者的色彩),便可认知一切。

个体意识被无数潜习性赋予多种色彩,但是为另一个目的(本我纯意识)而存在,并起联结作用。

见到个体意识与本我之差别的人,自我实现的执意将消失(灭除我执)。

于是,意识倾向于辨识力,并引向解脱之道。

辨识力的空隙中,可能出现其它来自潜意识习惯的思想。

如前所述,与去除障碍一样,消除它们。

甚至对最高认知力(无所不知)也不贪恋(平常心),可得:不论何时何地的辨识能力。此乃:法云合神(*11)。

由此,因果业力终止。(解脱)

由此,一切障碍和不纯消除了,知识无限,欲知无几。

由此,目的达成,事物基本特性之转换的连续性终止。

连续性=不中断的瞬间。转换终止时,认知可能。

事物基本特性回归本我纯意识之无目的状态,或曰:纯意识力量回住本性。此乃:解脱(绝对的自由)。

完。

【*关键词译注】

*1.“合一”的近义词,文中使用了四种,一种比一种更深入:

Yoga(合一): 两头牛轭到一起、两者结合到一起、两者束缚到一起。旧译:瑜伽。

Samapatti(合体):正确获得、意识与…完全合体合色。旧译:三摩菩提、定、正定、等至、正受、寂止、禅悦。

Samadhi(合神\/合一):意识融合到一起、绑定结合到一起。旧译:三摩地、定。

Samyama(全神合一\/总制):意识全部统合到一起、全部绑定结合到一起。旧译:三夜摩、内助。

*2. citta:个体意识。专指个体的全部意识,包含:显意识+潜意识+记忆+经验。

*3.Vritti:意识波流。专指:意识的潜流、倾向、模式、转变以及思想流、意识旋流等意识活动。(两类意识活动:pravritti:有倾向的意识活动。Nivritti:无倾向的意识活动。出现在第IV.5节。)

*4. Atman:本我、真我、神我、自性。专指:万物本源、万物本质、万物本性。古典瑜伽中常用的同义词(文中皆出现):

Isvara:本我纯精神、自在、圣灵。

purusha:本我纯意识、灵魂。

prakriti:自然本源、自然本因。

chiteh:纯意识。

*5. Guna:事物基本特性、万物基本特性。有三种:

Sattva guna:自存自在。

Rajas guna:自发(主动性、积极性、阳性倾向)。

tamas guna:自动(惯性、被动性、阴性倾向)。

*6. Samadhi(合神\/合一):意识结合到一起、绑定到一起。旧译:三摩地、定。

“合神”有两级:

有想合神:有显意识思想。(旧译:有寻有伺)

无想合神:无显意识思想,只有潜意识习惯。(旧译:无寻有伺)

“无想合神”有两级:

有种子合神:有潜意识习惯\/业力种子。(旧译:无寻有伺)

无种子合神:无潜意识习惯\/业力种子。(旧译:无寻无伺)

*7. Samskara:潜意识习惯、潜意识烙印、潜习。专指:往世或今世的行为经验和记忆在潜意识里的烙印及其形成的习惯。旧译:行。

*8. prajna: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终极智慧,区别于一般的智慧。旧译:般若。

*9. Nirbijah-samadhi:无种子合神=无潜意识习惯\/业力种子的合神。即:潜意识中也无思无欲无目的、无意识倾向、无意识惯性、无业力。业力=潜意识中的思、欲、记忆、经验、目的等意识惯性对今生后世的影响力,故比喻为:种子意识。(古云:“神通不敌业力”。业力在神通之上:超越对神通的执着,才能到达终极智慧、超脱业力和轮回。故曰:“业力不敌般若”。)

*10. Akasha:以太、阿卡夏。专指:组成空间的意识流、灵界创造物质现象界时所创造的第一种最基本元素。物质现象界的万物生存在其内。称为五大基本元素之第一,主声音。也是四大基本元素的创造者。亦经常作为“空间”的代名词。

*11. dharma-meghah(法云):云之法则、效法白云。意指:自由+自在+自然。(道法自然,合神法云。故曰:法云合神。)

“心源清彻,一照万破,亦不知有物也。” —-[晋]《灵宝经》

“除垢止念,静心守一。众垢除,万事毕,吾道之要诫。” —-老子

“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释迦牟尼

“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宋]晁迥《昭德新编》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