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老话叫少年无知,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小孩什么都不懂,但实际上少年缺少的只是经验和阅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套路。
从这个开头大家能看出来,这个案子是一个小孩干出来的,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能算一起案件,只能算是一场闹剧,但是这场闹剧的影响太大了,而且反映出了很多问题,所以放到了本书中,读者换换口味,可以当成乐呵来看。
这场闹剧的主角是一个十五岁的初中生,名字叫王晓明,一直以来他都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凭借一己之力,用了一套低成本的计谋,把整个城市的所有人都给骗了。
这些人上至领导官员,下至市井小民,左邻右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全市所有老幼妇孺通通被骗了个滴溜乱转。
等骗局揭开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由于这种事太丢人了,大家只能选择集体沉默,并假装把这件事忘到脑后,等时间一长,还真就被忘了个一干二净。
主角王晓明出生于1972年,读初中的时候是一个胖墩墩的形象,一看就是特别老实的那种类型。
王晓明初中时候的成绩特别优秀,一直在班级里担任班长一职,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简直就是当地所有学生的楷模。
另外王晓明还参加过全国少年科学画报比赛,获得了三等奖,随后又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生三峡考察团,这个名额有限,足以见得他是十分优秀的。
王晓明的作文写的也相当好,经常作为范文在当地各个学校传阅,人家还搞过发明创造,在湖南省青少年发明比赛中获过奖,还在国内好几家报刊上面发表过文章,并且担任湖南省第二课堂杂志的特约通讯员,以及陕西小记者报的实习小记者。
前边这一大堆成绩,都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取得的,但人家的牛逼可不是拼爹,是实打实自己努力得来的。
王晓明的老爹在当地一个货场干活,靠帮人装卸货物赚钱,说白了就是出苦大力的,家里穷的不行。
老王的老婆死的早,他又找了个农村妇女结婚,也就是说王晓明有了一个继母。
他们家一共是四口人,王晓明还有一个弟弟,一家人挤在一个不到三十平的破房子里,条件非常艰苦。
由于常年劳累,老王的身体不太好,但是为了养家糊口,他白天出去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出去捡破烂卖钱,还卖过瓜子和冰棍,反正只要能赚钱,就什么活都干。
老王每天这么辛苦的干活,又没什么文化,所以他的眼光非常短浅,满脑子想的就是让儿子别上学了,早点进入社会赚钱,这样自己就能轻松一些。
不过老王虽然一直是这种想法,但他这个人没什么脾气,仅仅是对王晓明上学这件事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并没有硬来。
老王是这样对王晓明说的:“我对你上学这件事,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你非得上那个破学也行,少麻烦我点我就忍了。”
可能很多读者看到这里都会很郁闷,自己几乎把所有的财力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孩子的教育中,却见不到什么效果,为啥他那个破家庭能出来一个这样优秀的孩子呢?
王晓明事后是这样说的:“我从小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能早点离开那个破家,每天看到我爹累成那个样子,我就告诉自己,以后千万不要学他,千万不要走他的老路。”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王晓明把老王当成了反面教材,但是如此努力的小王,现在却遇到麻烦事了。
1987年一月份,王晓明得知了一个消息,他们学校获得了一个名额,可以保送一名学生去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
这个少年班的具体招生细节作者不太清楚,应该是在各地招收一些有潜力的学生,把他们集中到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个少年班学习,让这些孩子能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
这些孩子在少年班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就读中国科技大学,这就相当于有了保障,在那个大学生含金量很高的年代,毫无疑问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王晓明肯定是非常想去这个少年班,而且这个名额是学校直接保送的,并不需要考试,所以他马上就提出了申请。
但结果却让他非常失望,学校拒绝了他的申请,理由是他这学期数学、化学和英语这三科的成绩连续下滑,不符合要求。
被学校拒绝之后,王晓明的心态到了崩溃的边缘,他觉得自己的梦想破灭了,老天爷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但是痛定思痛之后,王晓明心生一计,既然你们敢玩老子,那咱们就好好斗一斗,我命由我不由天,看咱们谁能斗过谁!
回到家之后,王晓明精心策划了好几天,然后就正式出手了。
他先是在老王捡回来的那堆破烂里找到了一张电报传真纸,然后又写了一封信,再从老王那里骗了一块钱,跑到打字社把这封信打到了电报传真纸上。
拿着这封传真回到家之后,王晓明用圆规绑上一个红钢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圆圈,然后又在圆圈里横平竖直的写了几个字,一个假公章就这样做好了。
这个假公章是照着小记者报杂志社的公章画的,如果仔细看的话,肯定能看出来是假的,毕竟手写的字体,和刻出来的是有区别的。
接下来王小明又拿来一个之前小记者报给他寄信时用的信封,用毛笔在原来寄信的地址上重新写了一个,因为毛笔字粗,就把之前用钢笔写的那个地址盖住了,相当于玩了一个偷梁换柱。
最后王晓明把这封信寄给了自己所在的学校郴州市第一中学,校长接到这封信之后,当场就惊呆了。
信里的内容是这样写的:贵校学生王小明的科普论文《蚕宝宝的丝是吐出来的还是拉出来的?》,在联合国亚太地区青少年科普论文大赛中入选,请务必通知本人于1月19号前往广州白天鹅宾馆参加论文答辩会。
这个荣誉可牛逼大了,这是他们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学生的作品入选联合国了,这是走向世界了!
老校长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压根就没注意到公章的问题,他脑瓜子一热,说出了感人深思,耐人寻味的两个字:“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