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秘苑会沙龙归来,一路上我都在思索收集伽利情报的可行性。
直接利用我与伽利的那一点精神链接去感知无疑是找死行为。
很快,我想起了那本几乎被我遗忘的、从“天启教派”实验室废墟中带出的笔记。
当初,我依靠它和摩斯电码找到了四个散落的伽利力量遗迹,初步吸收了那些碎片,才得以一步步走到今天。
遗迹的力量早已汲取殆尽,笔记后面大量关于“人造容器”的实验数据和那些用古神文字记载的内容,却因当时能力不足、心神动荡而无暇深究。
摩斯电码已经很久都没有出现过了,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周天加剧导致我父母已经无法与我联系,还是出了别的什么意外。
我有些担心,却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深究此事。
但眼下,我不能一直指望着摩斯电码的提示。
如今,是时候再次翻开它了。
夜深人静,我在办公室周围布下简单的虚幻隔绝屏障,这才小心翼翼地将那本散发着陈旧纸张味的笔记摊在桌上。
房间的光在虚幻屏障的影响下,时不时折射出扭曲的光影,映照在泛黄的纸页和那些狂乱的字迹和图表上。
我直接跳过过那几个记载遗迹的位置,目光落在后面那些令人不适的内容上。
“人造容器”实验数据占据了大量篇幅。
前面几篇详细记录了如何挑选具有特定精神潜质的活体,如何用药物和仪式摧垮其意志,如何一步步用伽利的力量碎片侵蚀、改造其血肉与灵魂,试图将其锻造成能承载旧神降临的“完美容器”。
无数失败案例被冷冰冰地记录着:精神崩溃、肉体融化、能量反噬、变成扭曲的怪物……字里行间充斥着一种非人的、狂热的冷静,令人作呕。
我强迫自己快速浏览这些数据,寻找任何可能有用的信息。很快,我注意到几乎所有实验记录里,都反复强调一个参数——“灵性共振阈值”。
实验体必须达到某个特定的精神波动频率,才能与伽利的力量产生初步共鸣,而非直接被摧毁。
这个阈值……似乎并非固定不变。笔记的角落里有数处模糊的标注,提到这个阈值与“地脉深层的虚像之潮”、“行星运动时的阴影长度”有关联。这些术语晦涩难懂,但隐隐指向某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
这让我想起第二次神降仪式时,“天启教派”那群人显得十分迫切,就好像害怕错过什么一样。
现在想来,当时应该就处在这个时间节点上。
再次翻页,就是一大段用古神语言记录的文字,这种文字扭曲而诡异,每一个符号都仿佛在不断蠕动,看久了甚至会让意识产生撕裂感。
以前我虽然能够认识这些文字,但却因为能读懂,反而无法长时间直视。
但现在,随着我对虚幻权柄掌握的加深,以及对伽利力量本源的熟悉,这些文字内容虽然依旧令人不适,却也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
我凝聚心神,开始仔细查看那些文字记载的内容。
“……当群星沉入镜之深渊,当现实的纱幕变得最薄……”
“……窃取来的时光碎片于此共鸣,虚妄的冠冕寻求祂的额头……”
“……潮汐涌起,古老的瞳孔即将睁开,映照万物的终末……”
破碎的短语,充满隐喻和象征。我艰难地拼凑、解读着,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大脑传来阵阵针扎似的刺痛。这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角力。
“镜之深渊”指的是什么?某种特殊的天文现象?还是空间层面的特定状态?
“现实的纱幕最薄”……
这与之前笔记提到的“灵性共振阈值”降低或者是“行星运动的阴影”有关?
“窃取来的时光碎片”有可能是指那些被天启教派收集、用于制造容器的伽利力量碎片?它们会在特定时刻产生共鸣?
“虚妄的冠冕”……是指“人造容器”吗?还是指……别的什么?
“潮汐”……是能量潮汐?
但“古老的瞳孔”无疑是指伽利!
看了一会儿,我因为精神负荷不得不暂时停下来,如果不认识这段些语言,倒是不会有太强的影响,古神文字本身不具有污染,但其中记录的内容,却是让人有些吃不消。
也不知道当时天启教派在什么条件下记录的,是单纯模仿字体,并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还是有更厉害的人。
如果是后者,那么多半是安小薇。
如果是前者,那我只能说天启教派的头铁程度和智商属实令人担心。
在心中吐槽了一下,我的精神状态好了些许,我没有再继续看笔记,而是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与实验数据中的“灵性共振阈值”变化、以及秘苑会警告的“苏醒迹象急剧加剧”相互印证。
一个可怕的推论逐渐在我脑中清晰起来:
伽利的苏醒,并非一个匀速渐进的过程,而是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当某种宇宙或空间层面的条件达成时,迎来一个急剧的、爆发性的加速。
到了那个时刻,“现实的纱幕”会变得最薄,“灵性共振阈值”会降到最低,不仅有利于“容器”的完成,更有利于伽利本身撕裂沉睡的封印,将祂的力量完全投射到现实世界!
我猛地翻到笔记最后几页,那里有一些更加混乱、似乎是仓促写下的计算和星图碎片。我利用刚刚破译出的少量关键词,试图理解这些图表。
那不是普通的星图。上面标注的符号与古神语言一脉相承,计算的角度涉及空间曲率与某种难以理解的能量波动频率……
我的目光死死锁定在几个反复校验的时间坐标上,并将其与我所知的现行历法进行艰难换算……
好在以前涉猎广泛,什么都学了一点,换算出结果后,我微微瞪大了眼睛。
冷汗,瞬间浸透了我的后背。
根据这些残缺的推算,那个“纱幕最薄”、“潮汐涌起”的时刻……
就在三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