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盛唐华章 > 第1302章 父皇在针对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走在重楼叠宇的东宫中,李健豪情万丈:“孤今日能入主东宫,他日也能执掌太极!”

在东宫读了三年的书,李健早就对东宫的布局了如指掌,他来到丽正殿召见了管事的几个老太监。

“自今日起,由张有福担任东宫知事,你们都听他差遣,可有异议?”

几个太监自然不敢说半个“不”字,纷纷作揖领命:“奴婢谨遵东宫口谕!”

张有福受宠若惊,跪地叩首:“承蒙东宫提携,奴婢定当以死相报!”

李健在东宫待了半个时辰,估摸着差不多到了早朝的时间,这才前往太极宫参加早朝,出门之前命令张有福带人重新布置一下各院,做好全家从十王宅迁过来的准备。

当李健出现在太极殿上的时候,满朝文武已经来了一多半,大臣们纷纷施礼参拜。

“见过太子!”

“参见太子,老臣这厢有礼了!”

“呵呵……太子总算为仁德皇后守制期满,往后就可以执掌东宫了,实在是可喜可贺。”

无论是宰相裴宽,还是礼部尚书东方睿,悉数对首次上朝的李健作揖施礼,态度谦恭。

李健更加谦逊,俱都一一还礼:“本宫这厢有礼了!”

户部侍郎皇甫温假装和李健不熟,跟在人群中滥竽充数:“臣皇甫温给太子施礼了。”

“呵呵……皇甫侍郎免礼。”

李健心领神会,同样假装跟他不熟。

将近辰时中,礼部尚书东方睿来到李健的跟前,让他跟着自己到丹陛上站立:“太子乃是国之储君,不应该与臣子并列,理应立于天子一侧。”

“哦……这个孤不是太懂,一切听从东方尚书安排。”

李健连连颔首,恭而有礼的跟着东方睿走上了象征无上权威的丹陛。

东方睿指了指龙椅:“陛下稍后会在龙椅上就座,背后是打着团扇的宫娥,内侍立于两侧。

东宫在龙椅下方的这个位置站立即可,面向群臣,聆听朝政。”

“多谢东方尚书指点!”

李健在龙椅下方站定,双手拢于小腹前面,一脸庄重。

今年十五岁的他已经长到了五尺九寸的身高,折合到后代177公分,配上玄黄色的四爪龙袍,看起来颇具威严。

满朝文武站在下方,无不在心中暗自将李健与上一任太子比较,从气质与外表上来看,李健确实比李俨胜出一筹。

李俨每次参加早朝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一副来参加早朝时候掉了钱的样子,而李健则双目炯炯,神色端庄,不苟言笑中透着威严。

李健站的脊梁笔直,悄悄打量脚下两百多名文武大臣,心中热血澎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实在太爽了!”

“有朝一日,我李健一定要坐在龙椅上,真正手握生杀大权!”

“陛下驾到!”

随着内侍省知事吉小庆一声呐喊,身穿五爪龙袍,头戴通天冠的大唐皇帝李瑛,在一帮宦官与宫女的簇拥下,龙行虎步的登上了丹陛。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中书令裴宽率领一帮官员在左,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杜希望率领一帮官员在右,齐齐举起笏板,山呼万岁。

李健也跟着转身施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免礼!”

李瑛首先招呼满朝文武平身,又把目光投向太子李健。

“太子啊,自即日起,你就参加早朝了,希望你能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勤政爱民,修身慎行!”

李健弯腰领命:“孩儿谨记父皇教诲,定当事无巨细向诸位爱卿请教。”

李瑛扫视了下满朝文武,目光最终落在刚从安西返回京城不久的盖嘉运身上。

“盖卿啊,你坐镇边陲劳苦功高,如今因年事渐高,不宜再征战沙场。

朕今日加封你为太子太师,兼任太子宾客,协助太子执掌东宫。”

站在韦坚身后的盖嘉运急忙出列领旨:“臣谨遵圣谕!”

盖嘉运今年六十五岁,先后担任过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北庭大都护、安西大都护等要职,镇守边疆二十年,可以说是开元时期的第一边将。

在李唐内战时期,盖嘉运坐镇安西七年,挡住了大食趁火打劫的骚扰,虽然没有开疆拓土,但却同样为大唐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因为要给年轻的哥舒翰腾位置,所以李瑛把盖嘉运调回长安,由清河县公晋升为北海郡公,并赏赐太子少保头衔。

盖嘉运接到圣谕后积极做好交接事宜,等哥舒翰抵达安西重镇疏勒之后,盖嘉运这才启程返回长安,并于二月初返回京城。

盖嘉运一回长安,便受到了李瑛的热情款待,在大明宫延英殿连续设宴三日,为他接风洗尘,让盖嘉运受宠若惊。

如今,虽然李瑛没给他安排实权职务,但能拜为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兼任东宫群臣之首的太子宾客,加北海郡公的爵位,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李健没想到父皇竟然给自己派了一个德高望重的武将担任太子宾客,一时间有些猝不及防。

太子宾客乃是东宫百官之首,负责监督、教导太子的言行举止,负责向朝廷汇报太子的所作所为,尤其盖嘉运还获得了一个太子少师的职位,可以说太子的吃喝拉撒睡全都有权过问。

更何况盖嘉运名气大,被公认为“老年军事三杰”之一,名气与申王李祎、太师萧嵩二人并驾齐驱,这样的人可不好得罪。

李健的心情顿时就不香了。

李俨做太子的时候,父皇派去的太子宾客是担任光禄卿的严挺之,两者的分量不可同日而语。

严挺之就是一个舞文弄墨的文官,爵位仅仅只是伯爵,拿什么跟战功赫赫的盖嘉运相比?

如果严挺之有不同意见,李健敢跟他拍桌子叫板,但面对盖嘉运却绝对不敢吭一声,只能老老实实的找父皇评理。

而且严挺之是光禄卿,平常要执掌光禄寺,担任太子宾客只是兼职。

这个盖嘉运只有一个太子太师的闲职,主要责任就是教导自己这个太子,再叠加一个专门管理东宫的太子宾客,这不相当于派来一个骑在自己头上的钦差大臣吗?

“父皇这是在针对我啊,难不成我干的事情被父皇察觉了?”

李健在心中暗自思忖,恼怒不已,但表面上却要对盖嘉运保持尊敬,当下长揖到地,说道:

“孤年纪尚幼,往后还需要盖卿多多指点。若孤有犯错之处,盖卿一定要狠狠批评,孤定当知错必改!”

盖嘉运笑着还礼:“哈哈……太子言重了,老夫乃是一介武人,我可没有多少本事教你,我去东宫养几年老就该告老还乡咯!”

李瑛又对李健说道:“除了太子宾客之外,其他官员由太子自己遴选,朕就不干涉了。”

“多谢父皇信任!”

李健稍微松了一口气,急忙叉手谢恩。

李瑛话锋一转:“不过呢,你也要听听盖卿的意见,毕竟他年龄摆在这里,看人比你看得准。”

“儿臣自当请教盖卿!”李健服服体贴的领命。

李瑛接着道:“你兄长做了两年的太子,方才配备了左右卫率。朕对你一视同仁,先锻炼能力,两年之后再为东宫配备左右卫率。”

“儿臣谨遵父皇圣谕!”

李健倒也没太想掌控东宫六率,毕竟这支队伍在明处,想要做个什么都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很难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要想成就大事,还得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秘密部队。

安排完了东宫事宜之后,李瑛又把目光扫向满朝文武:“诸位爱卿,有事速奏!”

随着皇帝话音落下,兵部尚书杜希望、户部尚书刘君雅、银监令刘晏等官员陆续出列。

等各部官员禀奏完毕之后,李瑛这才不动声色的把目光落在老四李琰的身上。

“太常卿啊,昨日为仁德皇后办的祭礼如何?”

李琰举着笏板出列,一脸得意的道:“启奏陛下,太常寺全体官吏悉数出动,将皇后的祭礼办的风风光光,盛况空前,长安百姓无不夸赞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李瑛面色一沉,冷声问道:“那大概花了多少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