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芫捧着装有地契的锦盒,都感觉分外烫手,他急急忙忙道:“小石榴,这些地契......”
小石榴接过侍女递来的帕子,随意擦了擦额角的汗珠,唇角微扬:“宋哥哥不喜欢?”
“不是不喜欢,是太贵重了。”宋芫眉头紧蹙,“你哪来这么多田地?”
小少年将长剑归鞘,示意侍卫退下,拉着宋芫往凉亭走去:“宋哥哥先坐。”
待侍女奉上热茶退下后,小石榴才慢条斯理道:“这些地,是我就蕃之前,父皇赏赐予我的。”
宋芫闻言一怔:“先帝赐的?”
亏他还一直以为小石榴在宫中不受宠,这才被发配到偏远的云山县。
而且封地面积也不大,就只有一个县。
当然,至今为止,大晋已有两百年历史,各代皇帝封的藩王数不胜数,小县的藩王也不少。
且先帝膝下子嗣众多,光是成年的皇子便有十几位,若是每个皇子都封到富庶之地,那朝廷的负担可想而知。
所以小县藩王的存在也算合理。
只是没想到先帝一出手便是一百万亩良田,这手笔实在惊人。
如此看来,先帝对小石榴还是那么有点父爱。
不过...
宋芫接着想起先帝将小石榴分封至云山县的原因,忍不住又摇了摇头。
有点父爱,但是不多。
“没错,是父皇赏赐的。”小石榴语气随意,似乎完全不将这些地契放在心上。
“不过这些地一直由王府的管事打理,我从未过问。如今既然宋哥哥需要,便送予你吧。”
一听这话,宋芫差点从石凳上蹦起来,赶紧将锦盒推回去:“你可别闹了,这么一大份产业,说送就送?”
一百万良田,价值连城。
就算小石榴敢送,宋芫也不敢收啊。
小石榴眨眨眼,露出几分狡黠:“宋哥哥误会了,不是送,是托付给你打理。”
他伸手又将锦盒推到宋芫面前,继续道:“你也看到了,我年纪尚小,府中又无得力之人能管好这些田地。与其荒废,不如交给宋哥哥经营。”
“每年收益我们二八分成,你八我二,如何?”
宋芫仍是犹豫:“可是......”
说宋芫不眼馋着一百万亩地是假的,但平白无故收人家这么大一份礼,宋芫还做不到那么厚脸皮。
“宋哥哥若是不答应,那这些地也只好一直荒着了,反正我也没精力打理。”小石榴叹了口气,故作忧愁地托着腮。
“听说今年春旱严重,许多佃户都等着春耕呢。若是误了农时......”
宋芫被他这一招拿捏得死死的,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你...罢了,我暂且替你管着。不过收益分成得改改,五五分,不然我实难心安。”
小石榴立刻摇头:“不行,最少四六分,你六我四。”
两人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定下五五分成。
事情谈妥,宋芫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地。
***
春分过后,天气渐暖。
宋芫开始着手安排这一百万亩土地的春耕事宜。
他先是骑着马,沿着田埂巡视了一圈。
今年确实有些旱,但并不严重。
经过实地勘察,宋芫发现,仅有少部分田地已经开始春耕,而大部分田地还都荒着。
主要还是地太多了,而佃农数量有限,根本来不及耕种。
紧接着,宋芫向佃农们打听了一番,才知道,其中一部分佃农还是三年前从北方逃荒过来的。
当时云山县相对安稳,他们便在此地落脚,被招募为佃农。
宋芫陷入沉思,心里很快便有了主意。
回去后,他立即召集了各处管事,在惠王府的议事厅里开了整整三天的会议。
起初,那些管事看他年轻,都有些不以为然,交头接耳间满是轻视。
宋芫也不恼,直接铺开舆图,指着上面标记的红点道:“张管事,你负责的这片地去年收成如何?“
被点名的张管事一愣,支支吾吾道:“约莫...约莫一亩两石...“
“两石?”宋芫冷笑一声,从袖中抽出一本账册,“可这上面记的是一石八斗。是张管事记错了,还是有人中饱私囊?”
满座哗然。
张管事脸色煞白,扑通跪地:“宋、宋公子明鉴,小的...”
“起来。”宋芫合上账册,语气平静,“过去的事既往不咎。但从今日起,我要看到真实的数字。”
他环视众人,声音不轻不重:“诸位都是聪明人,王爷既然将百万亩田地托付给我,便是信得过我。”
“如今春耕在即,我也信得过各位的本事。”
“但若是有人敢阳奉阴违,耽误了农时......”
话未说完,但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眼睁睁看着张管事被侍卫拖了下去,管事们纷纷低头,再不敢轻视这位年轻公子。
接下来的会议进行得异常顺利。
宋芫根据每块土地的肥力、水源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种植计划:
六十万亩种植小麦,二十万亩种土豆,剩下的二十万亩则分别种植玉米、红薯和棉花。
“就是......有些佃户不太敢种这些新作物。”
宋芫了然。
土豆、玉米这些作物在大晋尚未普及,百姓们习惯了稻麦,对这些外来的新鲜玩意儿难免心存疑虑。
“这样。”宋芫略一思索,拿起桌上的毛笔在宣纸上写下几行字,“选几块土质中等的田地出来,划出十亩作为示范田。”
“咱们先种上玉米和红薯,施肥、灌溉、田间管理我都会安排专人指导,等秋收的时候,让佃户们都来看看收成。到时候眼见为实,他们自然就愿意种了。”
众人听了,不禁对宋芫刮目相看。
原本以为这年轻公子只是个空架子,没想到行事如此果决,考虑得还这般周全。
其中李管事犹豫片刻,开口道:“宋公子,这短工数量不足,春耕时间紧迫,就算加紧招募,怕是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凑够人手。”
宋芫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从袖中掏出一叠纸张分发下去:“这是我拟定的招工告示,除了正常工钱,凡在春耕期间来做工的,每日额外提供一顿热乎饭菜,完工后还会发放两斤白面。”
“另外,若能介绍同乡一起来做工,每成功一人,介绍者可多得两百文钱。”
众人看着告示上的优厚条件,不禁咋舌,有位管事小声嘀咕:“这般手笔,怕是要花不少银钱。”
宋芫目光坚定:“春耕耽误不得,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事。况且,只要今年丰收,这点投入算得了什么。”
“还有灌溉的问题,”宋芫指着舆图上几条河流的位置,“赵管事,你负责组织人手清理河道,修缮水利设施,务必保证每块田地都能及时灌溉。这春旱虽说不太严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赵管事领命。
安排完这些,宋芫又详细询问了各管事关于种子、农具等准备情况,确保没有遗漏。
待一切商议妥当,管事们各自散去执行任务。
宋芫揉了揉有些发疼的太阳穴,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田野,心中默默祈祷今年能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