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轮上还残留着战斗时溅起的泥浆,炮身上也有一些战斗留下的痕迹,但这丝毫掩盖不了它们的威武。这些山炮的到来,无疑将大大增强我军的火力。
在火炮旁边,整齐地摆放着60门 81 毫米的迫击炮。81 毫米迫击炮是一种曲射火炮,能够对隐蔽在障碍物后面的敌人进行打击。
每一门迫击炮都配有相应的瞄准镜和炮弹,炮弹整齐地堆放在一旁。这些迫击炮的到来,将为365师在未来的战斗中提供更多的战术选择。
而掷弹筒更是数量众多,多达280具,掷弹筒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和操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近战武器。
每一具掷弹筒都配有一定数量的炮弹,这些炮弹被整齐地装在箱子里。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将掷弹筒和炮弹搬运到指定的位置,仿佛在搬运着无价之宝。
步枪的数量更是惊人,多达
余支各种型号的三八大盖儿步枪。这些步枪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就像一片钢铁的森林。
三八大盖儿步枪是日本军队的制式武器,具有精度高、射程远的特点。每一支步枪都配有刺刀,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战士们拿起这些步枪,仔细地擦拭着,感受着它们的重量和质感。
轻重机枪也有 600 余挺。精确的说九二式重机枪120挺,被安置在特制的枪架上,它们那粗壮的枪管和沉重的枪身,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威慑力。
歪把子轻机枪480挺,轻机枪则更加轻便,便于携带和操作。这些机枪的到来,将大大增强我军的火力压制能力。
在战场的一角,停放着 12辆坦克,其中94式轻型坦克6辆,97式中型坦克6辆,和12辆装甲车。
这些战车虽然在战斗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但依然散发着一种钢铁巨兽的威严。
坦克那巨大的履带和炮塔,装甲车那坚固的车身和机枪,都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科技的力量。
经过周卫国派遣过来的技术人员检查后发现,大部分车辆只是一些小故障,经过维修后完全可以恢复如初。
运输卡车则有 80 辆之多,这些卡车车身庞大,能够装载大量的物资。它们的车厢里还残留着日本鬼子劫掠来的物资,有粮食、弹药,还有各种生活用品。
后勤运输营的人员,将这些卡车一辆一辆地检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行驶。这些卡车的加入,将大大改善我军的运输条件。
除了武器和车辆,战场上还缴获了大量的弹药和物资。在一个临时搭建的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弹药让人惊叹不已。
掷弹筒炮弹有 2 万余枚,这些炮弹被整齐地装在箱子里,箱子上还标有生产日期和型号。
手榴弹更是多达 5 万余枚,有木柄手榴弹、手雷等多种类型。这些手榴弹被堆放在一起,仿佛是一座小山。
子弹的数量更是惊人,接近 100 万发。这些子弹被装在一个个子弹箱里,箱子上印着“日本制造”的字样。战士们将这些子弹一箱一箱地搬运到仓库里,仔细地登记着数量和型号。
完好无损的战马1200匹,受伤的战马480匹,已经死亡的战马320匹,自然那些死亡的战马和受重伤的战马则是作为365师的肉类补充了,其余的战马,大部分补充到了骑兵团里,一下子让骑兵团多出了近2000匹战马。
此外,还有大量的粮食和各种物资。粮食有大米、面粉、罐头等,这些粮食将为我军的战士们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资则包括药品、衣物、帐篷等,这些物资将大大改善我军的生活条件。
黄崖洞兵工厂的技术人员们得知缴获了如此多的武器装备后,立刻赶到了战场。他们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件武器和车辆,制定了详细的修复计划。
对于那些损坏的坦克和装甲车,技术人员们首先对它们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他们发现,大部分车辆只是一些零部件损坏,如履带断裂、炮塔受损等。
技术人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从仓库里取出备用的零部件,开始进行更换和修复。他们有的拿着扳手,有的拿着电焊枪,在炎炎烈日下忙碌着。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大部分坦克和装甲车都恢复了正常的性能。
对于那些损坏的火炮和枪支,技术人员们也进行了精心的修复。他们对火炮的炮管进行了清理和校准,对枪支的枪机进行了调试和保养。经过修复后的武器,性能更加稳定,威力也完全恢复了。
这场歼灭日本鬼子第 20 师团的战斗,是晋南根据地的一场伟大胜利。缴获的这些武器、弹药和物资,将大大增强我军的实力。
这些武器装备的加入,将使365师在未来的战斗中更加有底气,能够更好地保卫晋南根据地,保卫祖国的领土和人民。
战士们看着这些缴获的武器装备,心中充满了自豪和信心。他们知道,这些武器装备不仅是他们英勇战斗的战利品,更是他们保卫祖国的有力武器。
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不惜牺牲一切。
如今,丹河峡谷的河谷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那场激烈的战斗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那些缴获的武器装备,将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着华夏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伟大胜利。而晋南根据地,也将在这场胜利的鼓舞下,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根据地的兵工厂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些缴获的武器装备。
技术人员们在修复的基础上,对武器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使它们更加适合我军的作战需求。
他们还利用缴获的物资,生产出了更多的武器弹药,为我军的战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后勤部的战士们将缴获的武器装备进行了妥善的保管和分配,一部分武器被用于加强根据地的防御,一部分则被运往其他根据地,支援兄弟部队的战斗。
而那些物资,则被合理地分配给了根据地的人民,让他们感受到了胜利的果实。
晋南根据地的胜利,也引起了周边地区的广泛关注。其他根据地的军民纷纷发来贺电,表达了对晋南根据地军民的敬意和支持。
同时,也有许多豫省的热血青年慕名而来,加入到晋南根据地的抗日队伍中。他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胜利的消息如同春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 365 师,所有将士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相互拥抱、击掌,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然而,这份喜悦却并未完全掩盖住战场上的惨烈与伤痛。一具具牺牲战友的遗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受伤的战士们在担架上痛苦地呻吟着,他们的伤口还在不断地流着血,染红了洁白的绷带。
副参谋长陈振华站在战场的高处,望着眼前的景象,眼神中充满了悲痛和沉思。
他深知,这场胜利虽然辉煌,但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胜利了,但这些牺牲的战友再也回不来了。”陈振华喃喃自语道,声音低沉而又充满了自责。
战斗结束后,365 师的后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如同勤劳的蜜蜂,忙碌而有序地将缴获的物资进行转移。
一辆辆满载着枪支、弹药、火炮以及各种物资的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缓缓前行,扬起阵阵尘土。那些堆积如山的物资,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财富。
黎城物资储备库内,原本空旷的空间如今被塞得满满当当。后勤人员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登记物资的数量和种类,有的则忙着将物资分类摆放。
一箱箱的弹药被整齐地码放在仓库的一角,枪支被擦拭干净后挂在特制的架子上。
365 师的副政委王方林,此时正在和后勤部部长张万和一起,张万和戴着一副眼镜,眼神专注而坚定,他仔细地核对每一项物资的记录,确保没有任何差错。
“这些可都是咱们的宝贝啊,以后打仗就靠它们了。”张万和一边记录一边说道,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他深知,这些物资对于 365 师来说意味着什么。在物资储备库的另一个角落,几名战士正在将缴获的第40旅团的旅团旗拿在手上上。那面旗帜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斗的惨烈与辉煌。
同时还有大量的指挥刀密密麻麻的摆满了一个木架子,别小看这些指挥刀,最下面的是尉官刀,中间的全部都是佐官刀,最上面的则是一把将官刀,则是上月良夫的。
至于那些士官刀,则是全部被放在了10个大木箱子里了,此时的后勤部长张万和完全看不上了,至于那把上月良夫的将官刀,张万和已经连续查看过多次了。
当然他也想要拥有一把,但是陈振华已经明确表示了,以后送给陈副师长了,因为陈副师长也好这一口,上次的苫米地四楼的将官刀就直接被陈副师长拿走了,最终落在了副总参谋长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