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庭院中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洋溢着纯粹热血与信任的年轻面孔,王平有那么一刹那的恍惚。
这热烈的气氛,这毫无保留的支持,仿佛将他拉回了另一个时空。他仿佛又看到了前世大学宿舍里,那群挤在电脑屏幕前,为自己支持的战队、选手呐喊助威的同学们。
一样的青春,一样的赤诚,一样的为了共同的信念而心潮澎湃。
时光荏苒,星河轮转,昔日屏幕前的看客,如今却成了别人眼中寄托希望的那个“选手”。
这身份的转换,让他肩头微沉,却也让他心中那份责任感愈发清晰、滚烫。
脑海中再次闪过长安街头的景象——那些对张清肆意贬低的议论,那些将程初钢的血性编成段子的哄笑。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愤懑涌上心头。为国出战者,无论胜负,只要倾尽全力,其勇气与付出,难道不值得最基本的尊重吗?
难道只有胜利者才配拥有鲜花与掌声,而失败者就活该被唾沫淹没?
不,不该是这样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横渠四句,他曾在不同的场合提起,但从未像此刻这般,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分量。
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格言,不仅仅是士大夫标榜自身的口号,它更是一种践行的承诺,一种在风雨来时挺身而出的担当!
这担当,包含着为那些拼尽全力却一时受挫者正名,包含着涤荡这弥漫在长安上空的浑浊之气,包含着重塑这大宣应有的、面对挑战时虽败犹荣、砥砺前行的风骨!
心意已决,便再无彷徨。
王平深吸一口气,那气息带着初冬的微凉,却在他胸中化作一团灼热的火焰。他不再等待明日宣召,他要主动入宫,向陛下请战!既然那苏合指名道姓,步步紧逼,那他王平,便如他所愿!
他要比,那就比!
从王家庄一步步走到这长安帝都,他凭借的,从来不是什么家世背景,也不是什么侥幸机缘。
他最大的底气与倚仗,始终是脑海中跨越时空的智慧积淀,是这一世寒窗苦读的扎实根基,是那颗无论身处何地都未曾改变的、勇于直面一切的赤子之心!
这一瞬间,站在他身旁的柳言、孔达乃至虞南风,都清晰地感觉到,王平身上的气势陡然一变。
方才那个还带着几分感慨、几分温和的年轻人,仿佛一柄尘封的古剑骤然遇上了强敌的挑衅,刹那间锋芒毕露,锐气直冲眉梢,那是一种自信到极致、决心坚定到极致所散发出的无形气场,竟让他们这些长辈都感到一阵心悸。
然而,这锋芒只是一闪而逝,下一刻,所有的锐利都悄然内敛,沉淀下去。但所有人都知道,那并非消失,而是蕴藏。
此时的王平,更像是一柄收入鞘中的神兵,静默,却蕴含着石破天惊的力量。
他朝着柳言、孔达、虞南风三人,郑重地拱手一礼,声音沉稳而清晰:
“老师,师叔,虞老,学生心意已决,这便入宫面圣,亲向陛下请战!”
柳言看着弟子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定,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
“好!去吧!”
孔达更是激动地胡须微颤,缓步走到王平身边,用力一拍王平的肩膀:
“好小子!这才对嘛!放心去,明日朝会,老夫必定亲自为你压阵助威!”
虞南风亦微微颔首,目光深邃:
“放手施为,我等,便是你后盾。”
王平再次躬身,然后转身,面向那挤满庭院、目光灼灼的学子们。
无需他多言,孔达已一挥衣袖,沉声道:
“尔等让开道路,让王平入宫!”
学子们闻言,恭敬的朝孔达施了一礼,无比顺从地如同潮水般向两侧分开,让出一条笔直的、通往国子监大门的通道。
然而,他们并未散去,而是一个个自发地、默默地跟在了王平的身后。
王平迈步前行,青衫磊落,步伐坚定。
在他身后,是国子监的众学子,他们排成了长长的队伍,秩序井然,沉默却目光炽热地护送着他。
这画面庄重而感人,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誓师。
沿途,其他监生、博士、助教闻讯而来,看到这一幕,无不动容,也纷纷加入了这送行的队伍。队伍越来越长,气氛也越来越凝重而充满力量。
当王平终于走到国子监那朱红色的大门口时,他停下脚步,再次回身,望向身后那一片黑压压的、沉默的人群。
就在这时,为首的那名学子,猛地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着王平,深深一揖到底,用尽全身的力气,朗声高喊道:
“我等——祝师兄!凯旋而归!!”
这声音,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下一刻,成百上千的学子,齐齐躬身,长揖不起,汇聚在一起的声音如同滚滚春雷,冲破国子监的门墙,震撼着整个长安的暮色:
“我等祝师兄,凯旋而归!!”
“凯旋而归!!”
“凯旋而归!!!”
声浪震天,气势如虹,久久回荡,仿佛要将所有的信念、所有的期盼、所有的祝福,都灌注到那个即将踏入宫门、直面风波的青衫身影之上。
王平站在门口,背对着夕阳,忽的一笑,深深地看着这群可爱的学子,将这一幕牢牢刻在心里。
然后,他毅然转身,迈出了国子监的大门,向着皇城的方向,大步而去。
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得很长,孤单,却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