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西风调到轮回司后,正在摸索怎样当这个副司君。
从前肖灵师姐在时,她给萧西风布置什么任务,都会给他讲清操作路数、行事准则、灵活度边界。
他也就不用操心,按吩咐做就完了。
后来,肖师姐走了,他在莫严、李鸣波等师兄手下干活,他们虽没肖灵师姐那么细致,然而大致分寸也基本明确,需要自己拿捏的尺度不多。
但现在,情况显然大不一样。
萧西风像个暴发户,突然坐到了轮回司副司君的位置上,却没人教他怎么搞。
他的心中还真没多少底气。
也得亏一把手孟天舒清楚这点。
他没派那些需要临机决断的活给萧西风,而是让他在成熟流水线的末端做个点头老板。
具体是:有关佛教在人间传播这些事务,轮回司的修士以老带新、按部就班处理,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萧西风最后签个字就行,不需他操什么心。
只不过,在轮回司修士眼里极其寻常的做法,也让初涉此行的萧西风有些震撼。
比如,南梁皇帝萧衍干嘛好好的皇帝不用心去做,偏要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推广佛教这事上面?
再比如:南朝社会明明比北魏要好得多,为什么阴间计划里是北方政权覆灭南方政权、统一天下?
萧西风决定了解了解。
……
梁武帝萧衍最近两、三年家事不顺。
萧衍出身兰陵萧氏正宗,早年诸事顺遂,一直升迁,34岁做到雍州刺史,成为主政一方的大员(398年)。
两年后,新主萧宝卷登基,杀害萧衍兄长,准备再干掉萧衍。
萧衍趁机起兵造反,一年多后成事、登上皇帝宝座。
后来的30多年,梁国虽然也经历无数惊涛骇浪,但相比北魏,南梁国安稳得多。
萧衍这么多年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儿子,妻妾生下的都是女儿。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萧衍30岁时从六弟萧宏那里过继一个儿子过来,为自己续后。
这个儿子就是六弟第三子萧正德,当时4岁。
萧衍起兵造反后不久,亲儿子萧统出生。
同年底,亲次子萧综出世。
此后接连生下八个儿子。
为了让亲儿子继承自己大位,萧衍将继子萧正德退还给六弟萧宏。
萧正德因此一直心生怨气,于525年北逃魏国。
不过,他在魏国过了一年就后悔了,于526年又溜回到南梁。
要是换了别人,这种叛国投敌的宗室大臣难有活路。
但偏偏萧衍是史上最具仁慈心怀的君主。
他对侄儿萧正德叛国投魏之事一直心存愧疚,觉得是自己将侄儿过继又退回,做错事在先,把对方里子面子都伤了。
所以,萧正德投魏后,萧衍一有机会就让人带口信,希望侄儿回来,自己不但不责怪,还会更加善待。
萧衍说到做到。萧正德回国后,萧衍恢复他的爵位西丰县侯,晋官征虏将军。
亲族家人又恢复和睦,萧衍本来觉得一切都好好的。
只是,三年前(530年),四子萧绩病逝,年仅25岁。这对重视亲情的萧衍的打击不小。
哪知一年后,更大打击接踵而至:531年初,长子萧统病逝;年底,叛逃北方的次子萧赞(原名萧综)在魏国病逝。
二人都只有30岁。
太子萧统、次子萧综之死,强烈刺激到了萧衍,令他感到自己罪孽深重。
因为,这两个极其优秀儿子的早逝,都与萧衍直接相关。
萧统作为太子,十分合格,甚至远超期望。
萧衍对太子也一直非常满意。
太子的年龄就是萧衍在皇位上的时间。即:太子多少岁,萧衍就做了多少年皇帝。
南梁国家大事就那几样:
政治:皇帝暨皇室、世家大族门阀(地主)、中底层士子(读书当官者)、底层民众。——这几个阶层的利益冲突如何调和。
军事:主要敌人是北魏,次要敌人是各地蛮族(少数民族)暴动。
经济:农业(粮食、桑麻种植)、手工业、商业的税率怎么确定,城镇、农村范围如何划分……等等。
文化:对诸子百家文化,宣扬谁、抑制谁、消灭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边界如何界定?儒、佛、道的扶持或压制。
随着萧衍在位时间延长,他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认识也在变化,国家政策因而随之被调整。
有些方面的调整很大,比如对世家大族与文官集团的矛盾处理办法。
萧衍沿用南朝宋国皇帝刘裕的思路,把“贵族镇要藩、武将执兵柄、寒门掌机要”这套体制发挥到登峰造极地步。使得州郡官吏系统叠床架屋、极度臃肿不堪。
太子萧统随着年龄增长,读书更多,接触的人和事也不断拓宽,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逐渐形成。
有些方面未必与与父皇萧衍保持完全一致。
尤其是:皇帝身边的权臣和太子身边的辅臣,他们各有自己的长远设计和眼前盘算,冲突是非常明显的。
这种情况导致皇帝听到的对太子的评价,负面言论越来越多。
皇帝和太子之间,本来只要及时当面沟通,一般是不会积累埋怨的。
但是皇宫大臣与东宫辅臣,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他们往往心照不宣相互配合,阻挠皇帝与太子的沟通,借此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所以,随着时间推移,皇帝萧衍对太子的斥责多了起来。
质变发生在太子生母丁贵嫔生病以致薨逝之后。
母妃死后,太子萧统受父皇指令,为她物色了一块墓地。
有人找到萧衍的贴身太监俞三副,对他许诺:有块风水宝地,希望三百万钱卖给太子。事成则分一百万给俞。
俞三副便对萧衍说:太子给丁贵嫔买的那块墓地,风水对夫君皇上不利。应该换一块有利于皇上的地。有现成的。
萧衍是很迷信之人。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他诏谕太子将母妃墓地换成俞三副推荐的那块。
俞三副自然得了一百万好处。
丁贵嫔下葬后,有个道士得知太子将母妃葬在那里,便对挚友评价道:那块墓地对墓主长子有损。若要弥补,得改改风水。
这话传到萧统耳里,他便托人请那位道士施法,在长子茔穴处埋下太子蜡鹅像、衣冠用具等器物,矫正墓地风水。
萧统做这些事时,循例请父皇派人监督。
萧衍派身边两名太监魏雅、鲍邈之前往督工。
鲍邈之因为有搬弄是非的毛病,被太子疏远,对萧统怀恨在心。
他对萧衍打太子黑报告:太子请道士在丁贵嫔墓地布置了巫蛊阵法,可能不利皇上;魏雅要求自己为太子遮掩。
萧衍大惊,准备严惩太子、魏雅、道士。
宰相徐勉极力劝阻。
萧衍便派人悄悄毁掉丁贵嫔墓地的蜡鹅像和其它器物,暗杀了道士、杖毙魏雅。
萧统得知这些,非常惊慌。
但父皇不明说,自己也不能公开向父皇解释。
从此后,太子萧统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溃,直至病逝。
至于次子萧综,前面章节提过,他的母亲是前朝皇帝萧宝卷的吴皇妃。
萧衍攻破皇城时,一时兴起临幸了她,七个月后生下萧综。吴氏被封皇贵妃。
后来,吴贵妃失宠,在儿子满14岁时,便将他是“七星仔”的实情相告,但并没肯定他到底是哪个皇帝的儿子。
萧综暗自上了心,从此刻苦练武,到了丧心病狂程度。
萧综的身体素质因此非常强壮。
几年后,萧综偷偷刨开前朝皇帝萧宝卷的墓穴,以民间“滴血认亲”之法,确认自己是萧宝卷的儿子。
他把皇帝萧衍视为杀父仇人,发誓要为生父报仇雪恨。
萧综知道自己的叔父、萧宝卷之弟萧宝夤在北魏,派人前往联络。
525年,身为徐州刺史的萧综在前线叛梁投魏,得到当时北魏话事人胡太后青睐,封他为丹药王。
萧综将自己名字改为萧赞,因为萧宝卷的儿子们的名字里都有“言”旁。
后来,萧宝夤在长安城起兵造反,恢复“齐”国。不久被尔朱天光俘虏,后被皇帝元子攸赐死。
萧赞也被抓到洛阳。
后来查清,萧宝夤并未邀请萧赞一起造反,朝廷宣布赦免了他。
河阴之变后,北魏由尔朱荣掌权。
皇帝元子攸十分欣赏萧赞,加上有心拉拢一些力量对付尔朱荣,便拜萧赞为太尉、齐州刺史,并把姐姐寿阳公主元稆梨嫁给他。
再后来,元子攸杀死尔朱荣,又被尔朱兆攻破洛阳、活捉、缢死。
齐州被攻破,萧赞出逃,其妻寿阳公主被抓到洛阳,遭尔朱世隆侮辱,不从,被杀。
萧赞出家为僧,躲在白鹿山。不久病死,30岁。
节闵帝元恭将其灵柩迎回洛阳,以王爵礼仪将其与寿阳公主合葬在嵩山。
萧衍对萧赞(综)心怀内疚,派人偷偷将他的遗骸挖出来,运回建康,埋在自己陵寝旁边。并在自己族谱上为他恢复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