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联系上的乔月舒的时候,对方在电话里忍不住发出了惊喜的爆鸣声。
“我早就想这么做了,就是看你忙着服装店的事情才没提。”乔月舒说。
她自己是厨房废,喝奶茶还行,让她研发口味那是天方夜谭,虽说出主意让这方面的能人来研究,也不一定就弄不出来。
但有好事乔月舒还是想着跟好姐妹一起干。
其中也有师兰这个合伙人完全值得信任的因素在。
“我下周就回来,到时候以我的名义来办手续。”
电话里一时半会说不清,正好她的戏份已经拍得差不多了,乔月舒就想着干脆回去一趟。
做生意不是上下嘴皮子一动就能完成的,她不能把事情都丢给师兰去办。
师兰:“我现在已经谈好几家店面了,就等你回来敲定。”
她名下已经有店铺还雇了员工,用乔月舒的名义来也能避免被举报压榨劳动力。
在外面跑了几天,小肚子上囤积的脂肪瞬间就给消耗掉了,脸上看着没什么变化,衣服裙子的腰围倒是松了半寸。
按理来说运动减脂对健康来说是件好事,况且也不算瘦得厉害,可惜有种瘦叫亲妈觉得你瘦。
近几天来方玉梅是变着法地给师兰做美食。
她现在不仅看书研究新菜提升厨艺,有机会还去大学旁听进修,在‘吃’这方面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给女儿补身体可不是大鱼大肉一通乱来,而是尽量减少烹饪和调味料添加,巧妙利用食材本身的鲜香来调和味道。
具备美味和营养的同时,还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你说你,赚钱又不花,既不缺吃又不少穿,累死累活图啥?”自打闺女开始忙活奶茶店之后,方玉梅就开始寻思了。
难道她这么多年都没意识到闺女有颗赚大钱的心?
可那么多钱在手里也没见她花。
赚了不花,不就相当于没赚。难不成要用钱来铺床睡得才香?
“跟以前似的写写书搞搞翻译多好,体面又轻松,至少不用风吹日晒的。”方玉梅十分不解,“你就跟妈交个底,到底想干嘛?”
前一阵闺女忙得团团转,她不好问东问西,现在正好有时间当然得问个明白,也好决定自己接下来能做些什么。
要是闺女一门心思就喜欢赚钱的快乐,那她就去报个夜校进修一下财务方面的知识,多少也给闺女减轻些负担。
“我就想赚钱,赚很多钱,不过这个钱不是全部用来给我自己花的。”
“?”方玉梅眼睛里的疑惑更大了,“给孩子们准备的?”
养儿方知父母心,为孩子以后打算也能理解。
“也不全是。”师兰摇摇头,紧接着说了她的想法。
目前的计划是,一部分钱用来给孩子们买房,商铺、住宅这些不动产两个孩子都得准备一份。
“其余的,我打算做点好事。”
“好事?”方玉梅想不到具体指什么。
“妈你觉得读书好不好?”师兰反问。
方玉梅毫不犹豫:“那还用说?!”
以前在村里的时候她也参加过扫盲,但平时就是下地干活,学的几个字基本没有用武之处,时间长了还会忘记。
离开村里跟闺女在一处之后,她也学着看报听收音机,才知道那一亩三分地外的世界有多么精彩。
读了书才知道读书有多好。
“但是有很多人没机会读书。”师兰提起以前在南方随军时候那个叫吴银娣的小姑娘。
年纪没到的时候困于家务,一长大立马就被父母当物件待价而沽。
在其他地方,也还有无数个银娣、招娣、来娣,她们接下的命运,无非就是去另一个家庭,重复前面的生活。
承担生儿育女的任务,家里家外一把手操持,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付出但并不被社会认可。
读书不是登天梯,但它是穷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当初师兰没有能力帮忙解决问题。
现在有机会了,市场开放,她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变现吸金,真金白银的投资下去,就算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有书可读,但至少一部分人能够受益。
就算只能帮一个人,难道就不叫做好事?
方玉梅久久沉默。
她忍不住想,累死累活赚钱就为了帮助一些素未相识的陌生人,值得吗?
可是换个角度,如果在她小的时候,有人免费给她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她现在会不会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或许会成为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也可能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成为教书育人的老师......
如果没有闺女,她现在应该还是村里早出晚归,围着土地打转的农民。
不是说农民不好,只是当农民实在太苦了,当农民的女人更苦。
被父母弟妹压榨过,方玉梅亲自体验过当老黄牛的苦楚。
一股酸涩的感觉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方玉梅缓慢但足够郑重地说:“妈支持你。”
“你看妈有没有什么能做的?”她有出息的闺女给她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但别人不一定有。
如果可以,她也想帮帮跟她一样的妇女同志们。
师兰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这种想法的。
说实在的,她两辈子都没吃过什么生活的苦,该享受的也早就享受过了,没什么太远大的志向。
在南方随军后经历了许多,写出了那本描写当代平凡女人一生的书,本意是想奉劝大家不要受限于灶台那方寸之地。
确实也带来了不小的反响,很多读者都写信到出版社说看了她的书后很受启发。
可师兰把读者来信归纳整理之后,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写信给她的人,基本都是城市居民,有工资有收入。
她们有钱买书,也支持女性就应该有经济来源,不能把家庭主妇当成事业。
然而血淋淋的事实是,师兰真正想要的那波读者,她们根本就没机会读书,大概率也没有闲钱来买书这种非生活必需品。
她们生下来就被教育成为一个勤快的、能生儿子的‘好女人’, 婚前从父出嫁从夫......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女人,封建、愚昧、重男轻女兴许已经成了她们的标签,她们的母亲如此,自己如此,无形中又教育着下一代女性依旧如此......
可她们从来就没有被赋予思想进步的机会,谁又有资格高高在上地去指责她们落后、无知?
师兰没法去指责,指责也没用。
难不成三言两语就期待扭转她们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形成的观念?
她只希望自己能够影响下一代还没有被完全洗脑的小孩。
当然,现在谈这些还太远,几万块钱对个人来说不少,但洒进教育这个天使投资池里,一点水花都激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