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阁下。”本田谨慎地进言:“我军连日苦战,兵力确有损耗,若得增援。。。。”
“本田君。”冈村宁次打断他,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第二师团乃帝国精锐,岂需台湾守备队支援?
罗店阵地已固若金汤,支那军数次反攻皆被击溃。
此刻接受增援,不是让人笑话我第二师团无能?”
本田低头称是,但仍补充道:“阁下英明,不过据情报显示,支那军正在罗店西南重整防线,似乎并未放弃反攻企图。”
冈村宁次轻笑一声,走回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罗店位置:“让他们来吧!每反攻一次,他们的力量就削弱一分。
我军依托坚固工事,海空火力支援充足,正是以逸待劳,消耗支那军有生力量的良机。”
他转身面对本田,目光锐利:“传令各部队,加强阵地工事,特别是夜间需要增加监视点。
支那军虽缺乏重武器,但他们的敢死队冲锋不容小觑。”
“嗨伊!”本田躬身应答。
冈村宁次独自站在海图前,他表面上对重藤支队的增援表示不屑,内心却清醒地认识到战局的严峻。
第二师团确实伤亡不小,官兵疲惫,但他绝不能示弱,这不仅关乎个人荣誉,更关系到第二师团在帝国陆军中的地位。
就在这时,门外一名参谋匆匆进入指挥室,手中拿着一份刚解码的电文,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师团长阁下!大本营急电!”参谋的声音微微发颤:“我军第二次大规模增援已启程赶来上海!”
冈村宁次挑眉接过电文,迅速浏览内容。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紧绷的脸上逐渐露出笑容。
电文显示,日军大本营为加速淞沪战事进程,第二批增援师团,第9师团,第13师团,第101师团以及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即刻启程赶来华夏淞沪战场。
“太好了!”冈村宁次难得地表现出激动:“吉住良辅的第9师团是帝国精锐,荻洲立兵的第13师团也久经战阵,就连101师团虽然主要由预备役组成,但伊东政喜是个善于打硬仗的将领。”
他走到大型作战地图前,手指从长江口划向上海周边地区:“三个师团加上一个重炮旅团。。。。大本营这是要一举解决上海战事啊!”
本田补充道:“据电报所述,这批部队五日内即可陆续抵达。
届时我军在上海地区的总兵力将超过支那守军。”
冈村宁次沉思片刻,忽然问道:“松井司令官有何指示?”
“松井大将要求各师团固守现有阵地,待增援部队到达后,立即发动总攻,一举击溃支那军主力,占领整个上海地区。”
冈村宁次点头,眼中闪烁着野心勃勃的光芒:“回复松井大将,第二师团必坚守阵地,待总攻发起时,我部愿为先锋!”
他转向本田:“立即召集各联队长开会,我们要在增援到达前,进一步巩固阵地,同时加强侦察,摸清支那军防线薄弱点。”
。。。。。。。。
罗店前线,日军第二师团正在加紧巩固阵地。
尽管冈村宁次嘴上拒绝增援,但实际上第二师团已苦战多日,伤亡不小。
这次从关东军调来上海,师团中本来就有小一半人是新兵。
并且冲在最前面的也是这批新兵,伤亡最多的也是这批新补充的兵员。
这是冈村宁次亲自下达的命令,他需要这些新兵经历战火洗礼,用最快的时间完成新兵到老兵的转变。
他知道,接下来还有大战等待着他。
在罗店镇中心,日军工兵部队正指挥从附近抓过来的华夏普通百姓充当劳工加固工事。
镇周围挖出了纵横交错的战壕体系,关键位置设置了混凝土机枪巢和观察哨。
镇东面的河岸地带,日军布设了密集的雷区和铁丝网,防止华夏军队再次渡河袭击。
“快点!慢吞吞的支那猪!”一名日军军曹挥舞着鞭子,抽打着一个动作稍慢的华夏劳工。
那劳工踉跄一下,继续吃力地搬运沙袋。
周围到处都是被抓过来的华夏百姓,甚至还有老人孩子和女人也在其中,身边是端着步枪监视的日军士兵。
没人知道等待这些华夏百姓的结局会是什么。。。。。
镇公所废墟已被清理,改建为更加坚固的地下指挥部。
通信兵拉设了新的电话线路,确保各阵地之间的联系畅通。
与此同时,在罗店西南方向,华夏军队也在加紧构筑防线。
陈诚意识到日军增援的到来将改变战局平衡,命令部队采取守势,深挖工事,准备持久作战。
67师和14师的残部进行了整编,补充了少量新兵和弹药。
暂时退到战线后方休整的11师和98师正在重新补充给养弹药,随时准备增援。
官兵们默默地在泥泞中挖掘战壕,设置障碍物。
每个人都知道,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
前线暂时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双方偶尔交火,但大规模进攻停止了。
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这种平静表面下,双方都在积极活动,日军派出大量侦察小组,试图摸清华夏军队的防线布置和兵力部署。
华夏军队这边也不停派出侦察兵查探日军动向。
双方侦察兵在交战地带来回穿梭,时不时响起的枪声,就是两边人碰见之后的结果。
。。。。
随着日军增援部队即将到达的消息传来,淞沪战场的紧张气氛日益加剧。
华夏军队各级指挥官都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进攻正在酝酿中。
陈诚召开了高级军官会议,面色严峻地分析局势:“诸位,情报显示,日军三个师团和一个重炮旅团正在来沪途中。
加上原有的第二师团和第十二师团等部队,敌军总兵力将超过二十万,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残酷。”
他走到地图前,继续说道:“我军虽然也有增援,但无论在赶来的时间还是装备上都处于劣势。
我们必须利用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为后方增援部队争取赶来的时间。”
会后,各部队加紧备战,炮兵调整射击诸元,工兵加固阵地,后勤部门想方设法筹集弹药粮食。
医护人员也在前线后方设立了更多救护所,准备接收大量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