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温热的茶水平复了于秀凝内心的波澜,眼神重新恢复了冷静和深邃:“忠义,稍安勿躁,板井雄大既然把山西的情报告诉你,就说明他们还不想和我们翻脸。

不必过度解读,自乱阵脚,该怎么做事还怎样做,上次那批物资的款项尽快收回,送去宪兵司令部。

一处行事风格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更像是一把淬毒的匕首,只擅长暗杀破坏,这种需要长期经营,精细操作的合作,日本人未必看得上他们。

板井雄大这次,应该是种警告,下面就要看我们怎么做了。

至于山西的情报,这是头等大事!我亲自拟电文,用最高密级发往南京,直呈戴老板。

至于那个一处的事情,也一并帮戴老板决策吧,事情是他主导的,现在被宪兵司令部发现了尾巴,也得由他老人家出来解决。”

许忠义心中一凛,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定当竭尽全力!”

。。。。。。。。。。。。

南京,军统局本部。

戴笠一身熨帖的深色中山装,背对着门口,站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

“齐五,黄俊父子的案子,查得怎么样了?”

站在戴笠身后的毛人凤面色一凝,从随身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厚厚的卷宗,双手呈上:“局座,基本查清了。

黄俊和其子黄晟,利用职务之便,长期向日本特务机关泄露我方部队调动,国防部署等绝密情报。

证据确凿!这是被抓日谍详细口供和证据链。”

戴笠接过卷宗,却没有立刻翻开,只是重重地摔在办公桌上,发出“啪”的一声闷响。

眼中燃烧着压抑的怒火:“蛀虫!党国的蛀虫!就因为这对父子,我们多少将士白白牺牲?!多少战略计划付诸东流?!该杀!统统该杀!”

毛人凤垂首肃立:“局座息怒,人已经完全监控起来了,如何处置,请局座示下。”

戴笠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杀意,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声音冰冷:“先不要动他们。

留着他们的狗命,或许还能钓出更大的鱼,继续深挖!看看他们背后还有谁!看看还有多少披着人皮的鬼!”

“是!卑职明白!”毛人凤应道。

突然,办公室门被推开,徐百川冲了进来。

“局座,天津站急电,称获得重要情报。”

。。。。。。。。。。。。。。。。。。

突然跳出的提示,让周正青微微一愣,但随即反应过来。

八千功勋点!

这比他预想的要多一些。

只是一份情报,就获得这么多功勋点。

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周正青陷入思索之中。

自己或许找到了一个更有效干预历史的方式,不需要总是依赖昂贵的系统租赁服务,不需要总是冒着暴露的风险直接行动。

通过精准的情报输送,他可以用更小的代价改变更大的局面。

当然,这需要极高的技巧,情报的详细程度,传递方式,时机把握都需要精心设计。

太过详细的情报会引起怀疑,太过模糊又起不到作用。

传递渠道必须安全可靠,时机必须恰到好处。

他回想起这次山西情报的传递,只是一次日军即将发动进攻的预警,就获得了八千功勋点,那更加细致情报呢!?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送出的情报别人要信才行。

就像这次日军准备进攻山西的情报,过去几天时间,系统才给出反馈,可见军统或者南京政府收到情报后,并没有立刻相信,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手段进行了印证。

而如果自己送出情报太过细致,可能更会适得其反,让对方更加不敢相信。

毕竟,自己这边可是正宗的日本人。。。

接着,周正青又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送出情报后,战场变化是不是会继续给自己提供功勋点呢?

这个问题就需要看山西战场具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

也不知道有了自己提前告知的情况下,日军进攻山西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

会不会和淞沪战场一样,就算提前告知南京政府,最后战局也会向历史走向靠拢?

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印证,而周正青并不缺时间,因为他本就待在安全的后方,上头也没人管自己,妥妥土皇帝一个,可以静看风云变幻。

正好可以用这段时间好好谋划一下怎么拖延日军登陆金山卫的任务。

而现在嘛,先去看看那个板井雄大拉回来的那批珍宝。

想到这,周正青还真来了兴致。

到底是什么样的珍贵文物,能让军部这么大费周章的阻拦石原莞尔送给皇室。。。。。。

。。。。。。。。

就在周正青因系统功勋点的分配陷入两难,思绪暂时从烽火连天的淞沪战场抽离,转而聚焦于即将爆发的山西太原会战之际。

南京统帅府内,却已是人声鼎沸,如临大敌。

一切混乱的根源,在于事先的战略推演,竟与现实走向彻底背离。

早在淞沪战事初起之时,统帅部曾有一番精密推算。

日军常设师团不过十七个,除去驻防满洲,朝鲜,台湾的部队,能投入中国战场的,最多十个师团。

华北平津一带日军已先后投入三个师团,并持续增兵。

若淞沪战事扩大,日方理应从华北调兵支援,如此一来,华北压力可减,日军主力也将被引至华东区域。

可谁也没有想到,日军竟直接从本土调派两个师团驰援上海。

即便这两支队伍因故未能抵沪,关东军也立刻补上了两个师团的缺口。

华北日军,竟一兵未动。

更令人心惊的是,九月以来,日军再度从本土抽调三个师团,强行登陆上海。

局势,彻底失控。

华北日军建制完整,毫发无伤,淞沪前线压力却与日俱增。

原先的一切战略设想,被现实狠狠击碎,日本的战争动员能力,远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南京统帅府原本确实有意扩大淞沪战事,引敌南来,却万万没有想到,战火竟会蔓延到如此地步。

一场原本预计几个师规模的对峙,迅速演变成投入数十个师的大决战。

想起军统戴笠早前所呈情报,称“日军攻沪是早有预谋”,当时还有人不以为然,以为一战可震敌胆,迫其回到谈判桌。

如今看来,这一记现实带来的耳光,打得人脸颊灼烫,心神俱震。

把日军赶下海,已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