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秦扶清说某些读书人,当真是不要脸至极。

他们做不到的事情,不去反思自己,反而用更高的标准要求别人,就因为秦扶清收勃勃尔为学生,又不肯听他们有些人的去规劝勃勃尔放弃和亲要赔款,就这么几天,景帝就收到好多弹劾秦扶清的奏折。

秦扶清被景帝叫过去,让他亲自看过那些奏折,有说秦扶清忘本的,有说他不知义的,言语里满是愤懑,好像北地和北明不和,全怪他没在中间斡旋似的。

景帝脸上倒是看不出喜怒来,这几天勃勃尔在鸿胪寺养伤,没有入宫,朝中为即将到来的和亲之事吵闹不休,却又争论不出来结果,然后就有人把屎盆子往秦扶清头上扣。

景帝问秦扶清道:“爱卿看完了?”

秦扶清面无表情,把奏折收好,还给王明,“回陛下,臣看完了。”

“那爱卿是怎么想的呢?”

“臣以为,勃勃尔虽是北地七王子,但他的父亲仍在雄壮之年,真正做主下决定的,应该是可汗而非他一个小小的王子。”

这样的道理,朝中有些大臣难道看不出来吗?他们又不是傻子,当然清楚,上次秦扶清帮许鹏将军解围,在武将中声誉颇高,这些素来被认为头脑简单的武将都能看出来的事情,文臣不会不明白。

只不过,他们欺负秦扶清没有派系,身后无人,又怕景帝责怪他们无能,当然要祸水东引。

哪怕秦扶清如今再受皇帝喜爱信任,可人的信任就像藩篱,能防住君子,却防不住小人作祟。

除非秦扶清能如履薄冰,走对接下来每一个选择,不然无论他做什么,这些弹劾奏折都会如影随形,跟随他到永远。

如果景帝想听实话,秦扶清会告诉他,朝中不干实事的人太多了,有些职位可以不要的。

不过他说到底还只是个状元,只是一只脚刚刚踏入权力中枢,还没自己的实权,全依赖景帝的信任,他还不能过早展露锋芒。

不过……

他已经记住刚才那些人了。

“爱卿说的有理啊,只是,朕也不忍心把长安郡主嫁给他,北地蛮荒,朕的妹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景帝沉思,前两天,长公主梁昭月入宫面圣,景帝本不耐烦看她,怕她在这关键时刻求情,他也为难。

可梁昭月入宫之后,并没有提起女儿的事情,反而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年幼时候的一件事。

她拿出一块存放多少年的背布,唤起景帝不少回忆。

梁昭月和景帝一母同胞,二人相差约有二十岁,景帝最大的孩子只比梁昭月小一些,她出生时体弱多病,太医常说她恐怕难以活到长大,景帝却不信邪,在民间寻医问药,护她周全。梁昭月从小泡在药罐子里,五六岁时还长的像是三四岁孩童,她怕苦,每次喝药都要偷跑。

景帝便拿出一块背布,哄她喝药,喝了药就把她放在背上,用一块布紧紧包着,把妹妹包在身上,带着她在宫中走来走去。

兄妹之间的感情很是深厚,以至于景帝登上皇位之后,把最好的都捧到妹妹面前。

时光荏苒,这些年梁昭月确实享受到其他公主没有的待遇,景帝年长,二人的情分反倒没小时候那般亲密。

可再心狠的人,回想起过往的快乐时光,也会有所触动。

梁昭月并没有请求景帝免去长安郡主去和亲的事情,她只是想多给女儿添些嫁妆。

景帝答应了她。

但心中总是有些愧疚。

“你与勃勃尔其人相处几日,感觉他可为长安郡主良配?”

景帝能问出这句话,已经让秦扶清很意外了。

长安郡主不是第一个要去北地和亲的,在她之前,已有不少宗室女子被送去北地,只是她们过的并不好,没有什么好下场,北地因为她们身份不高,借故说北明轻视他们,接二连三地寻事发起战争。

边关三天两头闹打仗,这些北地荒民抢完城池就跑,让景帝头疼不已。

所以这次才会让长安郡主前往北地。

众人都知道景帝对长公主的重视,在朝中,长安郡主是宗室女子中最尊贵的,身份方面绝对挑不出来差错。

北地不可能再用和亲女子身份低微的借口挑起战争,边关起码能和平一段时间。

如果七王子勃勃尔能够成为北地之主,有长安郡主在,两国的和平还能持续的更久一些。

景帝并非不念旧情之人,他只是没办法了。

和天下相比,长安郡主一个女子的份量实在太轻。

没人在意她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即使是疼她入骨的母亲,也不过是这天下女子中的一人,仰仗着最为尊贵的男子才有的荣誉,怎么可能反抗她的靠山呢。

可梁昭月回忆旧事,确实让景帝对她有了些许愧疚。

他把秦扶清叫来,倒不是为了让他听朝中那些无能之臣的,只是想从他这里了解勃勃尔的为人。

秦扶清沉思片刻,这几天他可以说与勃勃尔形影不离,勃勃尔要拜他为师,二人先约去校场比试射箭,秦扶清总是能略胜他一筹,勃勃尔输的心服口服,对秦扶清这个老师言听计从。

所以秦扶清带他去哪他就跟着去哪。

在北地是看不见燕京这样的景色的,秦扶清带他体验声色犬马,也带他去看热闹街市,三教九流,宏伟建筑,和穷苦百姓。

站在燕京最大的钟楼上俯瞰这座巨兽一般的城耻,勃勃尔很奇怪,难道这就是秦扶清要教他的东西吗?

勃勃尔是个直接的人,他敬佩秦扶清,哪怕这个师父比他年纪还要小一些,也不妨碍他对秦扶清发自内心的尊重。

又不理解的地方,他就直接问,他问秦扶清,“这两天师父只带我四处闲逛,燕京确实很美,可我想学的是更高的学问。”

秦扶清没有理会勃勃尔的困惑,他问勃勃尔:“这几日走下来,七王子看到这些景色,心中有何感受呢?”

“你们汉人很会享受,也很厉害,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们没有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北地的子民也能生活在这样的土地就好了。”

勃勃尔毫不掩饰他的野心,他身后跟着随从,警惕地看着秦扶清会有什么反应。

他们的七王子就像是被秦扶清洗脑了一样,对他言听计从,勃勃尔的随从却始终对秦扶清保持警惕。

生怕他会做出危害勃勃尔和北地的事情。

秦扶清笑了笑,在他看来,北地也好,北明也好,早晚都是要融合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在这片大陆上,他已经习惯把这些所谓的荒民看成自己的同胞。

只是在融合的过程中,难免有摩擦导致的阵痛,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他总想做点什么,减少战争带来的痛苦,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避免战争,他也愿意尝试。

带勃勃尔领略燕京的美好,是把双刃剑,这家伙野心极大,当着秦扶清的面都敢说想让北地子民也生活在这里,若是朝中众人得知,只怕都不敢让勃勃尔回去,等他回去了,估计朝中大臣从此都睡不了安稳觉。

柳永有一首词名为《望海潮》,其描写钱塘自古繁华的景象引得金主完颜亮之征服的野心,之后金灭宋,钱塘沦入战火之中。

这件事的真实性不可考,可把灭国的锅扔在一个诗人头上,就像是男人灭国总要责怪女人红颜祸水一样,多少有点不道德。

有些事情无法避免,北明的繁华就算秦扶清不让勃勃尔看,他也长了眼睛,只要看见了,就会滋润壮大他的野心。

秦扶清要做的,就是带他见这些景色背后的人。

从古至今多少帝王,多少朝代,大兴土木修建宫阙,等到灭国之时,宫阙万千都做了土,据说阿房宫全是用上百年上千年的古木修建的,宏伟无比,可从汉朝到现在,都不够一棵树长成千年古树的,这片土地上的朝代更迭,总有无数人类心血付之一炬。

毕竟人类给敌人最大的尊重就是赶尽杀绝。

秦扶清想让勃勃尔亲眼看看这片土地的美好,哪怕以后要发动战争,也能像放过那些带崽的猎物一样,手下留情。

当然,最好的结果就是大家和平发展,只要北明足够强大了,北地子民就能无痛被接纳进来。

无论是哪种结果,秦扶清都在勃勃尔心中种下一颗充满可能的种子。

要秦扶清从欣赏一个政客的角度来看勃勃尔,他绝对希望勃勃尔能成为北地的君主,勃勃尔有可能成为一代雄主,他有野心,也有善心,行事有规矩,进退有度 不知道是否和他母亲的教育有关,他对北明的友好度要比他身旁的随从好太多了。

但如果让秦扶清站在长安郡主的角度看勃勃尔,他很难做出这人是良配的评价。

在这时代想找个好男人,打着灯笼都难找。

不过和亲又不是让两个人谈恋爱,长安郡主若是清醒一些,别对勃勃尔付出真心,或许还能生活的不错。

景帝对秦扶清的回答还算满意,都和亲了还要什么真心相爱呢,只要勃勃尔不会伤害长安郡主 就已经很好了。

就算他真的对长安郡主不好,那也只能说是长安郡主命不好,所遇非人。

秦扶清明白,景帝把他叫来多余问这些,无非是让自己心中好受一些。

勃勃尔的使团开始和朝中商量和亲事宜,等他们商量好,长安郡主就要跟随勃勃尔前往北地。

此去千里,再见亦如登天。

长公主再次邀请秦扶清,这次他没再找借口,素琴与他同去,三人在上次闲聊的花园见面。

草木比那时要茂盛,夏天就快到了,长安郡主一身白衣,神色寡淡,身形消瘦。

素琴担忧地让长安郡主保重身子,握住她的手,明明天气不冷,她的手心却冰凉粘腻。

长安郡主笑过之后,谢素琴的关心,又叫下人拿来锦盒,里面放的是她给素琴和秦扶清二人准备的新婚之礼。

“你们二人不久就要成亲,我听母亲说,陛下已为你们拟好圣旨,就等着状元公回乡,只是我那时估计已经不在燕京,没法及时送上祝福,这块同心玉佩送给你们,祝你们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素琴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几乎落泪,长安郡主是个好人,可谁也没法改变她的命运。

秦扶清端坐一旁,看二女子哭诉肝肠,没有打断,略有所思。

等二人冷静下来后,他对长安郡主道:“郡主不必忧心,凭你的聪明才智,定能在北地有所作为。”

和亲的下等之策是坐吃等死,中等之策是从中斡旋,上等之策,当然是要给自己找一个靠山。

秦扶清已经打听好了,勃勃尔的母亲是汉人女子,不过她并非在汉地长大,而是被人丢弃在边关,被一对北地商人夫妇捡回去杨大,她的养父母没有隐瞒她的身份,并且行商过程中把她带在身边,还给她请过汉人老师,教她汉话。

北地的商人并不像北明这边的商人一样身份低微,他们通过行商积累财富,并且作为沟通北地和外界的桥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所以勃勃尔的母亲能够做可汗的妃子,生下勃勃尔后,这位聪明的女子传承养父母的教导,教了勃勃尔不少汉人的知识。

勃勃尔对他的母亲很是尊重,提起时言语之间满是敬佩,一个男人的道德底线总和教养他的女人有关,只要长安郡主能和她未来婆婆打好交道,在北地的日子就不会太差。

如果她能取得婆婆欢心,不说拿捏勃勃尔,起码她想象中北地蛮荒粗鲁之人会对她施加暴力的事情不会发生。

秦扶清向长安郡主透露不少重要信息,长安郡主听得聚精会神,她不怀疑秦扶清话语里的真实性,惊疑不定的心总算有了片刻安稳。

“更何况,郡主也不是孤身一人前往北地,”秦扶清为了安慰她,提前告知五皇子的去向,“不久之后,五皇子殿下也会前往北地,有他在,您遇到事情也能有个商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