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
在食堂里溜达完一圈的陈钧交代完后厨的一些事情,便清闲了下来。
于是,他便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继续捣鼓那部二手手机。
该说不说,这玩意真有杀伤力,忍不住的就想拿出来玩一会。
这边刚打开昨晚没看完的小说,门口突然传来了脚步声。
陈钧手腕一翻,手机凭空消失,下一秒宋主任大大咧咧的推开门走了进来。
要是搁别人,还晓得先敲一敲门,但宋主任十次有九次是直接推门而入。
看到陈钧在屋里,宋主任很是熟络的给自己倒了杯水,喝了两口便开口说道:“陈钧呀,十点半有个会,咱们待会一起去参加吧。”
开会?
陈钧闻言忍不住问道:“什么会?怎么每次开会都没人通知我呀?”
“我这不是来通知你了吗?”宋主任咧嘴一笑,解释道:“好像是有关生产的,厂里大大小小的领导都得参加,咱们当然也不能例外。”
安全生产?
这事很明显是生产车间那边的,跟食堂有什么关系呀?
“咱们食堂和后勤,应该可以不参加吧,大会怪无聊的。”相比于开大会,陈钧更愿意在办公室里玩手机。
宋主任摇了摇头:“无聊也得去,这次是杨厂长亲自下的通知,所有干部必须到位。”
行吧。
既然不得不去,陈钧便也不说什么了。
两人在办公室待到十点多,便出发去大会议室了。
等他们俩赶到,大会议室里已经来了不少人了,陈钧和宋主任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然后开始打量来开会的这些人。
情况果然和宋主任说的差不多,厂里大大小小的干部基本是都来了。
宋主任进厂时间比较久,认识的人也比较多,随口就向坐在前排的一个主任问了起来。
“老吴,好端端的怎么开安全大会呀,你们车间出事故了?”
“去去去,你们车间才出事故了那!”这位吴主任没好气的说道:“但出事故是真的,具体哪个车间我还没收到消息,但情况似乎挺严重的。”
“哎,我怎么感觉这个月出过一次事了。”宋主任摸了摸下巴,努力回忆了一下。
吴主任点点头,表示宋主任没记错。
“生产车间出点小事故都是正常的,什么擦点皮,绞掉指甲盖,一般不会上报,但这次杨厂长亲自召开会议,说明这次的事故肯定不小,我估摸着最低也得是残废。”
嘶......
车间里面这么危险吗?
陈钧在一旁听着,忍不住皱了皱眉。
这个年代的生产力不足,生产设备也有些落后,所以安全隐患比较多。
再加上有些工人仗着自己经验丰富,把安全手册当耳旁风,出事故的概率还是不小的。
其实不止是现在,哪怕往后发展个几十年,生产事故也一直存在,并没有百分百的安全。
聊起这个安全事故,陈钧便忍不住想到已经双腿残疾的贾东旭。
乍一看贾东旭是挺惨的。
可如果腿没废,以后可能死于一场安全事故。
所以这么一想,废腿对贾东旭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
“砰砰砰!”
“各位同志先安静一下。”
杨厂长拍了拍话筒,确定有声音后便喊了一嗓子。
原本有些嘈杂的会议室,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陈钧见状忍不住啧了一声。
自打李怀德这家伙进去后,轧钢厂便没有能和杨厂长掰手腕的了,厂里也没有什么干部敢和杨厂长唱反调了。
就比如现在,杨厂长只是喊了一句,整个会议室就安静了。
“今天召集大家开会,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今天上午咱们厂车间发生了一次重大事故,一名工人重伤,两名工人轻伤。”
“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上面已经知道这件事了,打电话通知我们一定要加强安全防护,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同时要交出一份合格且规范的生产条令。”
“情况你们也了解,自从咱们厂扩建后,安全事故的频率便高了不少,这些事故大多发生在新的生产线,新的车间,无论是对机器不熟悉导致,还是懈怠安全生产导致,都必须做出改变。”
“所以,为了工人兄弟们的安全,为高效生产,大家集思广益,解决这个问题。”
和很多领导一样,杨厂长的发言又长又宽,起初讲的是重点,后面就是一些没营养的阔论了。
陈钧听着听着便忍不住打了个哈欠,甚至有种前世开班会的感觉,想偷偷把手机拿出来打发时间。
安全生产。
这种事情把各个车间的主任,副主任喊来开会不就得了。
把这些坐在办公室里面的人喊来做什么?
都说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陈钧和宋主任这些都没去车间参加过生产,怎么集思广益?
那不就是纸上谈兵嘛!
“陈钧,你低头捣鼓什么呢,发表发表意见呀!”一旁的宋主任肘了一下,低声说道。
陈钧直接摊了摊手:“咱也没下过车间,也没参加过生产,能提什么意见呀!”
“和面机不就是你弄出来的吗,你还不懂车间生产?”
“害,那能一样嘛,和面机是在小实验车间里搞出来的,没什么安全隐患,厂长他们说的是流水线操作。”
正说着呢,陈钧看到杨厂长的秘书搬着一叠纸开始挨个发放,估摸着是每个人都得写一点意见。
“每位同志都得参加,会议结束统一收上来,有什么好的提议会讨论采纳。”
“大家都是厂里的干部,要为厂里的发展做贡献。”
得!
还真得写意见了。
每个人都跑不掉。
陈钧之所以那么抵触提意见,是因为他对车间不熟悉,不懂的人提意见,说不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其实是一种弊端。
与其开这种大会,倒不如把车间的人召集起来写意见,这样才能有效果。
不过,轧钢厂这种规模的大厂,领导的提议大于工人们的提议。
想了想,陈钧拿起笔,打算随便写两条,然后找时间给杨厂长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