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头,乌云压檐,铅色的天幕仿佛被巨灵神擂破,天河倾泻,暴雨如柱。
雨脚斜飞,击在朱雀大街百年不朽的青花石上,溅起银白碎沫,恍若十万银鳞腾跃。
龙首河水涨,顷刻没踝,千株古槐被雨鞭抽得俯首,万杆军旗湿透,黏缠旗杆,如死蛇不舞。
雨幕尽头,雪牡丹号通体玄铁,舰首雕牡丹,以火漆涂之,赤红如血,在雨里绽出幽暗寒光。
舰身两侧,铜炮森列,黑黢黢炮口似冥府开眼,一眨不眨,窥伺人间。舰楼三层,飞檐斗拱,覆以琉璃瓦,雨注如帘,沿檐垂落,恍若流沙飘绸,动人心魄。
桅杆高耸,十面白帆齐收,铁链横陈,如巨蟒缠桅,发出铿锵之声。
舰首杨渝,身披赤红山文甲,手握长枪,腰悬金符,雨鞭抽面,不眨一眼。其眉似远山之青黛,眸若寒星坠海,鼻挺而唇薄,下颌一线,如刀裁玉。
英气逼人,气势冲天。
杨渝抬眼,扫视广场。
广场之上,十万百姓蚁聚,刀枪如麻,旌旗杂陈,雨水顺着矛尖滴落,汇成殷红小溪。彼辈虽衣着各异,然难掩眼底狂热,仿佛一群被放出笼的疯兽,嗅到血腥,便欲噬人。
杨渝眸光冷冽,忽启朱唇,声如断冰:“侧舷!满炮!”
令出如山,舰身微侧,铁锚“砰砰”抛下,锚爪入石三尺,锁链绷直,发出嗡嗡震鸣。
舷窗齐开,黑炮推出,炮口森然,如百鬼张口。炮手皆赤膊,肌肉鼓凸,雨水沿背脊滑下,油亮似漆。
一人扛开花弹,弹体如瓮,刻“神威”二字,填入药包,筑以铁杵,复插引线,动作整齐,如演大戏。
须臾,百炮列阵,炮口微昂,指向人群,杀气凝成实质,雨丝亦为之断裂。
杨渝拔步,行至主炮一侧,手抚炮身,忽振臂高呼,声破雨幕:“本将神符卫大将军杨渝!尔等听真:聚众兴事,祸乱天下者,杀无赦!”
其声初如凤唳,继似龙吟,滚滚荡荡,压过风雷,震得广场屋瓦齐颤。
言罢,侧身回首,亲兵递上火把,火把以松脂灌之,燃于雨中,火苗幽蓝,腾腾而起。
杨渝手腕一转,火把划出一道弧光,照她面庞,冷若玄铁。她死死盯住人群,目光所至,众心皆冰。
百姓见此情形,先是一静,继而骚乱再起。
一壮汉越众而出,袒胸露乳,胸毛如猬,手执斩马刀,刀背敲盾,当当山响:“谁说聚众兴乱?老子奉天子令,乃正义之师!”
“就是!萧淑才是反贼!”
“别怕她!她是天波府的人,与萧淑一伙!杀!”
“杀——!”
吼声如潮,一波高一波,众人挥刀,刀光映雨,亮若银蛇。
前排数百人,齐冲向神策卫,神策卫突然受到攻击,后军本已凌乱,现在又被这股疯潮一撞侧翼,竟如裂帛,向后退去。
雨水搅血,脚步踏泥,广场瞬成沼泽,人踩人,马踏马,哀嚎与怒吼并作。
杨渝眸光一凝,毫无迟疑,抬起一腿,踹在主炮炮身。
炮口微偏,正对人群最密处。
只见其略一俯身,火把递引,“嗤啦”一声,火星四溅,引线燃如赤蛇,钻入炮腹。
“砰——!”
天地为之一白,雨幕为之一断。
雪牡丹号巨震,舰尾猛昂,铁锚拖石,后退丈许,锚爪刮地,划出两道深沟,沟中雨水瞬间沸腾。
炮口喷火,火球如日,坠向人丛。
开花弹触地即爆,铁壳碎裂,内藏百枚小弹,携火携铁,横扫十丈。
爆炸中心,数十人顷刻化雾,血雨肉雹,向四方喷射。一圈人如若麦秆,被无形巨镰扫折,残肢断臂,混泥带水,滚落四处。
有半截身子落地,尚不自知,双手撑地,爬两步方倒;有头颅飞起,撞在石狮,双目仍睁,口型尚吼“杀”字。
人群静了一瞬,继而如若滚油入水。
前排者,面被热血一烫,伸手摸脸,见掌中碎肉,眼珠尚连筋络,登时“哇”地呕吐,吐未半,腹内又翻,连黄水亦是呕出。
后排者,被冲击波掀翻,仰面跌水,口鼻俱灌,挣扎而起,见前方空地,原本人头攒动,如今只余焦黑大坑,坑沿残肢,如被恶兽啃噬,雨水一落,“嗤嗤”冒着白烟。
有一少年,刚才挥刀最勇,此刻却被炸去双腿,坐于泥中,双手扒地,狂嚎:“我的腿呢?谁见我腿?!!”
其声凄厉,盖过雨声。
又有一老者,须发皆燃,奔两步,倒地不起,大雨竟浇不灭其须上之火,疼得他满地打滚。更有妇人抱子,子已失首,妇人却死死搂住,以手掏泥,堵子颈腔,哭喊:“娘给你堵血,堵了就不流了……”
杨渝面无表情,复又抬手,再喝:“尔等若不怕死!尽管来试!”
声未落,身已回,望向舰侧卢启。
卢启会意,拔刀怒吼:“炮兵准备!兴乱者,杀无赦!”
“兴乱者,杀无赦!”
“兴乱者,杀无赦!”
“兴乱者,杀无赦!”
百炮齐应,炮手复填弹,铁杵捣药,砰砰有声,与雨点相和,如催命鼓点。
广场之上,众心皆裂,方才热血,瞬间化冰。
魏国公李若宰立于千牛卫阵前,银甲湿透,白发贴颊。他早年随先帝定天下,刀口舔血,箭镞啄肩,未尝眨眼。
可今日一发炮弹,将其数十年信念,炸得粉碎。他目睹前排精骑,被一炮撕成碎缕,战马受惊,扬蹄人立,将背上骑士掀翻,落地即被乱蹄踏成肉泥。
他嘴唇哆嗦,伸手欲呼,却发不出声。
身后,数万百姓,如退潮之水,掉头狂奔,人挤人,人踩人,蓑衣被撕成碎片,草鞋散落一地,银锭铜板,滚入泥水,无人敢拾。
只听得有人哭喊:“我不要银子!我要回家!”
有人跌倒,被后来者踏腹,肠穿肚烂,哀嚎两声即没。更有人,将手中刀远掷,抱头鼠窜,唯恐刀光引炮。
李若宰见此,忽地拔出长刀,刀指杨炯,怒吼:“小子!你到底是要帮谁?屠戮百姓,你名声不要了?!”
其声嘶哑,似被火燎。
杨炯面如玄铁,目似寒星,闻言,只微抬下颌。
见李若宰身后五千千牛卫竟挥刀向百姓,意图阻止百姓奔逃,他冷笑一声,调转枪口,对准千牛卫与散众之间,悍然扣动扳机。
“嗒嗒嗒——!”枪声如爆豆,铅弹扫过石板,石屑与水齐飞,溅起一丈高。
千牛卫战马,被石屑击面,疼痛难忍,前蹄高扬,将骑士掀翻。
有一骑,躲闪不及,被流弹击穿胸甲,血花喷出,染红雨幕,尸身坠马,足尚钩镫,被马拖出十丈,泥地留一道血痕。
众千牛卫大骇,齐退三步,肝胆俱裂。
杨炯收枪,朗声如钟:“天下事,自有朝廷公卿决断!乱国者,杀无赦!”
言罢,回身大吼:“全线压上!机枪列阵!”
麟嘉卫得令,百人齐动,推机枪上前,枪架支地,雨点打在冷却筒上,叮当作响。
百枪齐指,火舌欲吐,杀气凝成黑云,压向人群。
“乱国者,杀无赦!”
“乱国者,杀无赦!”
……
吼声如雷,滚过广场,闻者心胆崩裂。
这十万百姓更是被这超出认知的火器彻底剿灭的心气,溃散百姓中,一瘦小汉子,忽从怀中掏出一锭元宝,掷向李若宰,元宝滚至马蹄前,溅泥水湿。
“银子我不要了!我不想死!”喊罢,掉头钻入雨幕。
有一便有二,霎时间,银锭铜板,如冰雹乱飞,落处,泥水开花如春园。
十万百狂奔四散,有人丢刀,有人弃笠,更有人,为跑快,扯掉外衣,赤脚奔逃,脚底被石划破,留下一路血印,亦是不顾。
李若宰见此,深知若百姓不在,那宗室谈判筹码皆无,当即挥刀怒吼:“拦住他们!一个都不许放走!”
五千千牛卫得令,咬牙挥刀阻拦,欲拦人潮。
刀未落,杨炯双目赤红,怒吼震天:“给老子打!”
麟嘉卫得令,百枪齐发,火舌喷吐,铅弹如蝗,扫入千牛卫阵。前排重甲,被弹雨撕纸般裂透,血雾腾腾,后排被冲击力掀翻,人仰马翻。
千牛卫中有个副将姓赵名莽,生的虎背熊腰,平日惯使一柄八十斤鎏金铛,此刻正挥刀呼喝,忽觉胸前一热,低头看时,竟见三五枚铅弹钻透重甲,从前心直透后背。
那血窟窿初时只渗朱砂,旋即喷出红泉,将他银甲染作胭脂色。这莽汉犹自不信,伸手去堵,那指缝间却溢出血沫,整个人如遭重锤,轰然坠马,恰砸在积水洼中,溅起三尺红浪。
又有少年骑兵王二郎,忽见弹雨扫来,那坐骑先自哀鸣起来,马颈上绽开十数朵红梅,马头竟与身子分了家。
二郎被热血浇了满脸,待要抹眼,右臂忽觉一轻,低头只见肘下空荡荡悬着半截袖子,那握缰的手早已不知飞向何处。
他怔怔望着断处,尚未觉痛,又是一排弹子掠过,天灵盖竟被掀开,脑髓混着雨水流了满襟,恰似豆腐拌了朱砂,红白相间煞是醒目。
那弹雨最密处,竟将三五骑兵连人带马绞作肉糜。但见人肢马骸上下翻飞,肠挂槐枝,肚肠缠镫,有个千牛卫的头颅飞上半空,双目圆睁,恰落在李若宰马前。
李若宰眼见亲兵如刈麦般倒下,老泪混着雨水纵横满面。忽见一弹穿透帅旗,旗面“刺啦”裂作两半,那绣着“李”字的半幅颓然飘落,正盖在一个垂死兵士脸上。那兵士抽搐两下便不动了,唯见鲜血自旗布下汩汩渗出,渐渐染出个模糊的“李”字来。
机枪扫射片刻,五千精骑竟无一人立着。
雨打血洼泛起千泡万沫,恍若地府红莲开遍。残肢断骸堆叠成丘,有那未死透的,手指尚在泥水中抓挠,一股腥热气腾空而起,与硝烟混作一团,竟压过了雨水的湿气。
雨水冲血,血水流至杨炯身前,他大手一挥:“停!”
枪声立止,只余雨声,与伤者哀嚎。
李若宰坐于马上,目睹五千精锐顷刻皆殁,此刻,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有多可笑,这火器有多恐怖。
他无力地抬起头颅,但见皇城方向,火光冲天,雨不能灭,仿佛大内已陷。
李若宰长叹一声,似叹数十年功名,尽付流水。
恍惚间,一少年身披麒麟服,自杨炯阵中走出,行至李若宰马前,露出一张稚气未脱的脸,眸中却盛满复杂。
“祖父,”李飞开口,声轻如雨,“回家吧,时代变了。”
李若宰怔怔,雨顺他面颊滑下,似泪非泪。他略一回首,见身后百姓散尽,千牛卫十不存一,尸横遍野,雨水冲血,血染御沟,沟水红透。
他忽觉力竭,刀尖垂地,银甲之上,雨与血混,沉重如山。
良久,李若宰抬手,无言,转马,缓入雨幕。
雨愈大,背影愈淡,终至不见,只余雨声,似哭似歌。
杨炯默然转身,见神策卫渐渐筑起防线,应对李宁名拐子马骑兵渐渐有了章法,且已稳住了局势。
杨炯见此,当即就要下令扫射,彻底除掉神策卫这毒瘤。
正此时,忽闻西城方向,马蹄如雷,雨幕被踏得粉碎。
杨炯抬头,只见一骑黑衣,破雨而来,马如墨龙,人似玄女。
女子面覆寒霜,目凝深渊,所过之处,雨水竟似不敢沾身,绕体而飞。身后八千骑,皆轻甲弯刀,背负长弓,杀气冲霄,雨不能阻。
不是李潆还能是谁?
“都给本宫住手!”女子喝声,清冷如冰刃,划破长空。
众人回首,见那面庞,皆倒吸冷气:三公主李潆!
李潆策马,径至神策卫前,勒缰停马,冷眼扫过,最终落在老太君脸上,淡淡一句:“老太君,你这是要造反?”
声音不高,却压十万雨声。
老太君听了这话,环顾四周,见此时这杨炯总兵力竟高达四万众,且身负火器之威,自己这神策卫本就分兵一万跟着李淑入了皇城,经李嵬名偷袭,死伤惨重,如今只剩下两万不到,若是硬拼,实属不智。
一念及此,老太君眼眉微扬,朗声道:“公主言重了。天波府世受国恩,丹心报效犹恐不及,岂有反理?”
“哦?”李潆眸中寒光一闪,逼进一步,“既如此,无诏领兵入京,又是何道理?”
老太君从容应道:“公主有所不知。天波府日前接得大公主诏书,言朝中有奸佞作乱,特命我等入京靖难。大公主身为尚书令,依祖宗旧制,若遇社稷危殆之时,可权宜行事,不必经中枢调遣。”
李潆闻听,暗忖这老妪果然老谋深算,在局势未明之前,竟是将话说得滴水不漏。
当即冷笑着反问:“既如此,老太君可曾见到奸佞了?”
“老身敢问公主,”老太君目光如电,反将一军,“无端攻伐神策卫,这等行径,岂非正是叛军所为?”
李潆眼风微扫,掠过身后的李嵬名姐弟,不动声色地递去一个眼刀,转而含笑:“老太君说的是他们?”
老太君却只静默不语,目光如古井无波。
李潆轻启朱唇,漫声道:“此乃本宫新建荡蛮卫,本欲派驻西域,镇抚西夷。今日入京,不过是前往枢密院录册备案。这些将士多是党项子弟,不谙华夏军制,偶生误会,也是常情。”
“常情?”老太君冷笑一声,“却不知公主调兵,可曾有诏?”
李潆听罢,心下暗恼。
若非碍着杨渝已入梁王府,依她平日性情,早已将这天波府连根拔起,何曾耐烦与人多费唇舌。
当即,李潆一伸手,接过亲卫递来的朱笔,手腕一转,长刀出鞘,朱笔就刃,运腕如飞,书“诏书”二字,刀锋一挥,长刀破空,钉入老太君马前石缝,刀身颤鸣,雨水冲刷,字迹鲜红狰狞。
“这就是诏书!”
全军肃然,雨水似凝。
李潆不复多言,大声下令:“入皇城!”
“杀杀杀——!”八千骑齐吼,声震长安,雨幕为之倒卷。
神策卫众人面面相觑,皆望向老太君,一个个相顾愕然,竟无一人敢擅动。
实在是这三公主李潆的声名,早已威震大华,深入人心。
当年执掌内卫之时,行事果决,雷厉风行,其威名之盛,堪称众皇子公主之冠。后远赴西夏,音讯渐稀,世人几欲忘却皇室中尚有这一位凛若冰霜的人物。
更不必说,这三公主乃是嫡出的金枝玉叶,手握重兵,却从未明示倾向何人。便就是现在构陷,亦无人肯信。
而今忽现长安,实是出众人意料之外。
正此时,忽闻朱雀大街,马蹄再起,一万金花卫至,神臂弩上弦,火枪出套,环神策卫而阵,将其包围得严严实实。
只听一声娇斥破雨而来:“梁王有令,天降暴雨,恐生洪患,特遣金花卫协同神策卫共守皇城,以保圣驾平安。”
话音未落,皇城内忽起震天霹雳之声,竟是爆炸连连。
老太君抬手止住躁动神策卫,冷笑道:“梁王来得总是恰当!只可惜这局棋到最后,还不知是谁家天下呢!”
潘简若闻言也不答话,只策马行至杨炯身旁,低声道:“速速入城稳定大局,任谁得意都可,唯独李泽不能成事。”
杨炯点头会意,知是老爷子心意,当即拍马追上李潆,苦笑道:“殿下何须这般英姿夺目?”
李潆浅笑回道:“莫非抢了将军的风头?”
杨炯会心一笑,与李潆并辔行至宣德门前。
见城门紧闭,杨炯方欲开口,却被李潆摆手止住。
她抬眼看那守将,声音清冷中自带威仪:“石叔猛,莫非你要阻本宫归家?”
守将石叔猛面如土色,知大势已去,扑通一声跪在雨水中,高呼:“恭迎三公主归家!”
城门缓缓开启,露出深宫巍峨气象。
突然,忽闻晨钟响起,低沉浑厚,连鸣九响,穿透雨幕回荡长安。
杨炯与李潆策马入城,身后麟嘉卫鱼贯而入,铁甲铿锵,雨落成线。城门在身后轰然闭合,九门万斤铁闸齐齐落下,砸得地动山摇,火星四溅。
至此,皇城九门尽归麟嘉卫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