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大,秦人来了,好像还是个官!”

听到手下的汇报,英任立刻走出了房间。

远处,一些秦军士卒正和清平队的人一起搬着东西。

等等……

秦军士卒?

英任这才发现,不仅有秦军士兵,远处的天空上还升起了一个巨大的东西。

那是热气球吗?

他心神震动!

秦国居然直接派兵从那条小路来到了他们这,还带来了热气球,这种动作直接表达了秦国的态度。

一个中年男人朝着他走来,对着他拱手一礼:“可是清平队队长英任?”

“正是在下,敢问您是……”

“我是负责这一次行动的外事部韩国司司长戴忠,当然,这是以前的官职,以后我估计就要和您一起在新设的郡衙里任职了。”

英任心里顿时一阵激动!

秦王真的要灭韩了!韩国百姓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可下一秒,他又有些疑惑。

这戴忠怎么对自己一副对上级的态度?

既然决定灭韩,那自己不应该被抓回去吗?

当他问出来后,戴忠呵呵一笑:“在下没有接到任何对您处置的命令,在下只是前来配合您,尽量安抚南阳百姓而已;至于您的担心……”

“如果大王要杀您,那您最先见到的就不是我,而是玄衣卫的杀手了。”

这话很不客气,甚至表明了这清平队营地里就有秦国玄衣卫的人。

但英任不觉得有什么,如果他是秦王,他也会这么干的。

“另外,我还得知了一个消息。”

“灭韩后,您最少也会是一个副郡守;到时候,别忘了多多提携在下。”

戴忠身段放得很低。

外事部里对六国每一个国家都设立了一个司,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负责与这些国家相关的外交事宜,还有商业上的纠纷。

但尴尬的是,六国对在他们境内的秦商都不怎么刁难,所以他们只能主动去执行一些民间舆论上的引导任务。

而这些方面,大部分又都要和三大行的人商量。

六国当中,韩国是存在感最低的。

不仅韩国国内秦商可以畅通无阻,由于靠近秦国以及报纸的关系,韩国民间对秦国的态度也是最好的。

清平队一事一出来,秦国驻韩国使者也没事干了,他们这些负责韩国事宜的人彻底没活了,连带着他这个韩国司的司长几乎快要成透明的了。

他现在只求赶紧灭韩,之后哪怕让自己当个小官都可以。

听完他的自述,英任感到有些窘迫。

……

汉中郡。

某处水泥工厂里。

厂长给即将下值的工人们宣布了最新的命令。

由于要为灭韩之后的修路先行准备一些物资,今后一个月,安排给他们工厂的任务量会增多,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多上值一段时间。

一个人每月基本工钱是九十,平均下来每天三钱;而下值之后如果愿意继续留做的,一个时辰一钱。

“真的假的?”

人群顿时哗然!

这座工厂里三百多人,其中只有九十多人是专职的工人,其他人都是趁着农闲来卖苦力的。

他们不仅要在一些研究员的指挥下制造水泥,有时还需要搬运一些材料去某处修路的地方,属于纯正的体力活——但这依旧比以前好,不仅包吃住,还可以得工钱。

而现在,这个多做工另得工钱的规矩居然对所有人都有用?

“每月九十钱,我不要工厂的住宿每月还可以多十钱,这就一百钱了;之后如果每天多两个时辰的工,那这一个月我可以……”一个汉子数着手指头算了算,最终倒吸一口冷气。

“我住厂里的,除了睡觉时候其他都留做可以吗?”

厂长看了问话的工人一眼:“每天最多加工两个时辰。”

“为什么?!”

“工部熊部长规定的,他怕你们累死。”

“多管闲事……”

厂长欲言又止。

在传达完上级的命令后,他去到了隔壁工厂;在那里,周围几个厂的厂长都已经等在那了,这是他们几个人之间的聚会。

“唉,朝廷真是喜欢这帮泥腿子啊!”一个厂长叹了口气。

早在知道这个情况时,他们立刻就发现这里面有巨大的“商机”。

然后紧随其后而来的,是地方府衙传来的另一道命令:每天上下值的时候,府衙都会派人来厂区门口,登记工人信息,美其名曰登记考勤。

同时,国师府还会派人在各地巡查,不打招呼、不做通知、不用陪同、不定行踪,直下厂房、直入百姓家中……

一旦发现有人以任何手段逼迫工人加班,涉事者包括其家人、知情不报者一律贬为奴隶与异族之人作伴。

在这堪比灭族之祸的威胁下,他们只能打消在工人身上想办法的念头。

“莫慌。”

一个厂长说:“依眼下来看,百姓的做工情绪还是很高的,他们甚至都不关心那灭韩的话题,只顾着能多赚几个钱。”

这些厂长们已经生活无忧。

而底层百姓们,大部分都还在为家人吃饱饭、明年的税收而努力。

这是属于阶级的割裂。

“朝廷不是说十天之后会给我们派来一批西南夷奴隶吗?我们用他们想办法就行。”

“你们没发现吗?这次朝廷发来的文件里,对这些异族奴隶,可是没有存活率要求的,这代表什么?”

……

西南地区。

某处山谷里。

两个小国正集结军队兵戎相见。

而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两国边界线的不确定。

早在秦军还在西南地区时,随着和秦国交流的增多,他们也开始学习起了中原文化,有一条就是‘确定自己的国界线’。

而且由于他们是跟着秦人作战的,灭了周围许多不服秦国的蛮夷部落,各自的领土范围也扩大了许多——至于这过程中有多少是真的不服秦国的,这就只有当时候进攻的人知道了。

当秦人灭了滇国、带着大量华夏族后代回去时,两国的势力边界也接壤了。

由于都是邻国,他们也不想伤了和气,便都请求秦人从中调和。

但问题就出现这调和过后的边界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