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不错,知道用权势威胁官员了。”
王宫里。
正在看着一些过往公文以求增长经验的扶苏,忽然听到了一声夸奖。
一抬头,嬴政、李缘、吕不韦三人正从大殿外朝着里面走来。
“父王!国师!文信侯!你们出来了?”
扶苏有些欣喜。
“一个多月不见,你就这么高兴?”看他那激动的样子,李缘有些惭愧,这小子可真是对他够意思的,但自己却提议让政哥把他按在王宫监国。
“当然高兴啦,你们回来我就可以……可以好好学习了!”
李缘总觉得他中间的停顿似乎有些不对劲。
嬴政瞪了扶苏一眼,他自然听得出自家孩子的意思,无非就是抱怨而已。
可要知道,放眼整个历史长河,能和扶苏一样在太子时期就得到监国之权或者类似权力的,屈指可数。
要么是和他一样由父辈给的,比如自己对扶苏、朱元璋对朱标。
要么就是自己主动拿的,但前提得成功而不被杀——比如那位开创玄武门对弈的天可汗。
要是考虑到扶苏如今才十五岁,能在这个年纪有如此权力的……没有。
“所以你应该珍惜这个机会。”
嬴政说教道。
李缘也点了点头,正打算也说几句,却看到一旁吕不韦的表情有些窘迫。
他窘迫什么……
哦不对,如果不是他,政哥本来才是最小掌握权力的人的。
李缘笑出了声。
这一下,三人都看了过来。
“没什么,你们继续。”李缘对着这父子俩说了一句,随后拉着吕不韦走了出去:“走,文信侯,去你家看看你孙子。”
等他们走后,嬴政看向扶苏,目光审视:“这一月来,如何?”
“尚可。”
“对官员有何感想?”
“还行。”
“……”
嬴政有些无语的看向他,扶苏想了想:“主要是儿臣发现,我好像什么也不用干。”
哪里出了什么事,他只需要考虑选谁去解决就行,不需要考虑朝臣与自己的关系远近。
外国来了使者,他只需要考虑是否接见、是否接受对方给的好意就行,不需要考虑回礼或者是否会引发战争。
哪一地出了事,他只需要派人按照制度问责并派人善后,不需要考虑这是谁的亲信。
一个部门有了要求,他只要考虑这个要求是否在父王规划的战略计划之内,在就执行,不在就压下。
作为太子,他只需要在朝会时解决一些部门之间扯皮的事,以及关注是否有谁贪赃枉法就行——而这一点,他好像也不需要担忧,李斯和韩非两个师兄弟把百官带得很好,就算有一些偷摸干脏事的人,也会在玄衣卫的档案里留下记录,他只需要决定是现在抓人还是先留着。
除非出现李斯和阳沐这种廷会官之间的党争,或者以后等六国之地出身的官员够多了、和秦人本土派官员发生派系争端,否则别的事,他都有轻易就可以解决的能力。
这个能力不是来源于他自身,而是这个足够完善的朝廷。
所有需要铺垫的动作、需要解决的制度性问题,嬴政都解决了,他留给扶苏的是一个只要君王自己不作死就能维持统治的强力朝廷。
“所以父王,我这一个多月其实……什么也没干。”
扶苏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帮您盯着那些学宫出身的官员,看他们是否到了立功或者可以升迁的时候,然后下一道命令就行。”
嬴政看着他,有些欣慰。
“懂了一半了。”
“那另一半是……?”
“你以为,看人和选人很容易?”嬴政说:“谁都知道,君王不需要事必躬亲、什么都会,只需要会看人和用人就行,但历史上那么多君王,为什么没几个人能完全做好?”
现在秦国有这平稳的局面,是因为有李斯、韩非、王绾、隗林、尉缭这些经过另一个时空青史验证的人,有熊肃、黄石公他们这些得到嬴政确认的大才加入。
有李缘带来了科技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蛋糕做大了自然就能暂时容下许多纠纷。
有民心上的舆论战,让华夏局势大变,六国贵族无法搞事。
甚至有学宫的不断壮大,让许多传统贵族都对朝廷无可奈何。
说到底,这是开了李缘挂之后才有的‘破解版’;如果没有这些,那么一切都需要摸索,自然也包括用人。
“历史上有多少君王,都是因为用错了人才落得满身牢骚的?”
嬴政轻笑一声:“这选择题你要是做错一道,可能就会让无数个家庭受苦,甚至于亡国。”
“正好,接下来一段时间,寡人亲自教你如何看人。”
……
自回来后,时间好像变得特别的快。
看到颜花穿着白色的袄子站在雪地里,李缘才恍然发觉,这又快到年底了。
这半年来,除了代郡那边不太安分外,秦国其余地方都极其平静。
这个时代,一场大灾的后遗症可能会影响当地好几年;代郡那边有数千户百姓没米下锅,去三大行借款。
嬴政得到消息后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从王宫拿出了一百万钱,以赵国前王后魏芊的名义送往三大行。
代郡那些百姓的借款,五年内不要利息,那些利息由魏芊替代郡百姓出了。
这一举动让朝廷内外鸦雀无声。
自古以来,用自己的钱补贴国库,这还是头一遭。
于是哪怕嬴政下了封口令,但民间还是传出了些许消息。
后来张苍才告诉他,此事封不住的。
以魏芊的名义,是怕秦国本土的百姓有意见;但魏芊不能平白无故受着,明眼人也知道她一个弱女子不可能有这么多钱财。
这样一来,秦国的百姓在‘代郡毕竟受灾’之外还多了一个借口,可以接受。
而代郡的百姓也知道,他们的恩惠来自于谁。
但他知道,嬴政自己其实没剩多少钱了。
这些年大秦赚得多,可花得也多。
要不是之前国师府的收入也会给王宫一部分,恐怕嬴政手中已经没钱了。
他不知道政哥对百姓的真心有多少,但从实际行动来看,能为了百姓把个人的物质欲望低到这个程度,政哥在所有帝王中已经登顶了。
在他之上,只有那道身影、以及三皇和女娲伏羲这种传说的人。
“国师。”
李缘沉思的时候,张苍走了过来:“代郡郡守给少小姐送来了一个礼物。”
“啊?给她送?”
“是的,给太子还送了一份,为了感谢他们对代郡那些孤儿的照顾。”张苍说。
李缘点了点头,那这礼物应该送。
喊来颜花,他们一起打开了这份礼物。
是一幅刺绣,上面用各种颜色的线绣出了颜花的身影,大小几乎与真人一般。
颜花看呆了……这刺绣可以与宫中女官们一较高下了。
人物栩栩如生,让她宛如在照镜子。
“代郡郡守说,这是代郡三个纺织厂里十二个技术最好的女工,用半年绣成的。”张苍解释道。
“我……我很喜欢!”颜花颤抖着摸了上去。
李缘点了点头,颜花能得到如此赞赏,他比颜花还高兴。
张苍靠近了他一点:“国师,代郡郡守这有拍马屁之嫌。”
先不说技术,用于刺绣的那些不同颜色线,许多科学院都无法造出来的颜色,可都是国师亲自“造”出来的,在国师府商行里卖的都是高价。
女工们一定会愿意,但她们没钱买。
而所有人都知道给国师送礼还不如给少小姐送礼,更能让国师开心。
那这刺绣的意义……
“我知道这些。”李缘咧嘴一笑:“但我也知道,这确实是代郡的一番心意,更是百姓们对我女儿的感谢;有这一点,我能理解他的用心。”
张苍默不作声。
与此同时。
太子宫。
扶苏穿着一套铠甲站在镜子前,无比贴身,穿着极其舒服,心里也很是高兴。
“我儿穿着真是威风!”
熊栀满眼笑意。
这铠甲不算多好,只有胸前、肩部、裆部有金属片,其他的地方都是布甲;但这上面每一片甲、都来自某一个代郡家庭,由他们所贡献出的一点布。
这估计有上百个家庭的心意了,那些金属甲,更是集合了代郡所有工厂的感谢。
扶苏叹了口气,将铠甲脱了下来。
“穿着呀,为何脱了?”熊栀似乎想多看一会,扶苏苦笑着摇了摇头:“不敢穿。”
他父王有一件由蜀郡百姓给的万民衣,那成为了王宫宝库中最宝贝的东西。
这套铠甲虽然没那么多百姓参与,但制作的难度可比那大多了。
可父王干了多少事?
他才干了点什么?
而且他看得出,这代郡郡守确实有点精,就连他的身材想必都打听清楚了,这礼物送得也极其刁钻。
他想,送往国师府的估计也是类似的吧?
“你管那么多干什么?”熊栀笑着说:“只要你知道这确实是代郡百姓的心意,这不就够了吗?”
“你母后说得对。”
门口,嬴政走了进来:“官员想上进这很正常,只是许多人不干事实、尽想着送礼,有些人只知道干事却不懂人情,但这种既知道干事又知道给你送礼、还送得如此贴心的,合该他上进。”
所有的官员臣子大致只分为三类。
一类是只钻研人情世故不干事的。
一类是只知道干事不知人情世故的,最典型的就是于谦。
一类是既知道干事又知道人情世故的,这类人里张居正或许算个典型;只是或许。
相比于前两者,最后一种人在相对平和的时代,更容易获得君王喜爱。
“我觉得……我还不够穿它。”
扶苏挠了挠头,主要是他也没机会穿啊,现在谁还敢和秦国打仗啊?他也没机会上战场啊!
“当个纪念品也不错。”
嬴政说:“等你老了,如果你的宝库里许多件这样的,那才是对你为王一生最大的褒奖。”
他对自己也是这么要求的。
虽然现在他还只有一件万民衣,但未来,他绝对会有许多个类似的、承载了百姓心意的礼物。
……
西域。
疏勒国。
一支千人的秦军在一支疏勒国军队的带领下来到了王城。
年老的国王亲自带着国中重臣在城门口迎接。
“可是秦国天使?”
听到翻译的话,前来负责外交事务的使者躬身一礼:“天使不敢当,我只是秦国外事部的一个小官而已。”
“秦国天朝上国,您自然也是尊贵的。”
疏勒国王很是热情。
在他身后,三个王子的笑容却有些牵强。
疏勒国是西域几个大国之一。
只是之前由于距离太远,他们和秦国交情一直不怎么深;直到秦人前几年灭了几百里外的一个国家,并且把他们的王城当了飞地,他们这才和秦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他们也听说过秦人的规矩,只要不惹他们,秦人是不会仗势欺人的。
于是趁着父王年老,三个儿子纷纷拉着周围的几个国家开始争夺王位,谁也没把秦国考虑在内。
但父王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居然要主动给秦人一座城。
秦人还特么接受了!
让三个王子难受的是,自从这消息传出去之后,哪怕秦人已经声明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但之前那些和他们联系的邻国,却纷纷和他们断绝关系了。
他们大概能想得到原因:
秦人是不会干涉他国内政。
但谁敢赌你们争位成功后,秦人会不会有意见呢?
万一有,那支持你们争位的我们不也死定了?
可问题是,秦人要真有这个想法,还用得着这么麻烦?
这使者直接带一道秦王的王令过来,指定让疏勒国王把王位传给哪个儿子,疏勒国王估计都会笑呵呵的接受。
看着父王和秦国使者有说有笑的一起进城,三个王子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种决心。
父王如今还只是给一座城给秦人,秦人也说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
但父王如果又脑抽了呢?
如果。
如果父王给出了什么条件,让秦人来充当王位竞争的公平监督者怎么办?
如果父王真以什么筹码,让秦人接受自家和乌孙一样当小弟了怎么办?
如果……
真到那时候,他们三个人争得再激烈,最后恐怕也要看秦人使者、或者说秦王愿意选谁了。
这能忍?
三个人渐渐落后了一点。
大王子看了看两个弟弟:“不想成为秦人手中的木偶的话,今晚就动手如何?明天我们再公平竞争!”
“万一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