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楚兵 > 第880章 魏丘上的梁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魏丘高坡,喊杀声此起彼伏。

营地里,乱糟糟的一片,又有两帮人马在火拼。

督战队来了。

梁营里,又是一场屠杀。

先是兵卒们互相厮杀,后是督战队的无情屠刀。

这一刻,蔡州郡兵头,蔡岩不禁看的摇了摇头,

太像了……

太像曾经的罗浮山了。

那年,楚国主力军三十万,被困在了罗浮山上。

今朝,梁国二十五万主力,被围困在了魏丘。

只是当初,还有项济、周云这样的英雄人物来救,

如今啊,蔡老头认为是难了。

广宗大撤退!

梁军所携带的物资,虽然并不算很充分,但其实够用的。

元始二年,

十一月二十一日夜,退守魏丘高坡后。

梁军的郡兵、杂役、仆从兵,立刻搭建起了,能供大军使用的营寨。

马房、蓄水池、校场、营区等等,这些军用设施,跟赵国一样,都有专门的兵卒负责。

目前来看,梁国依旧兵卒雄壮,猛将众多,军事组织力还在。

可蔡老头担忧啊。

困守河北西南,营寨还行,水源也不缺,基本后勤用度也是够的。

但数次突围,皆是战败而归,这让梁军士气掉到了谷底。

战争,打的是人心。

人心散了,部队就不好带了。

再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平均起来,的确够用,大家甚至都还能抗的住很久。

蔡老头听说,赵人灭高句丽之际,

恰逢龙骧、白狼战突厥,夺关中。

四十万东征军,一度后勤紧张到,连皇帝周云都必须喝粥。

赵人有同仇敌忾,上下一心的气魄。

可很显然,魏丘高坡的梁军是没有的。

梁国第一勇士,大鹏萧盖率先抢夺物资,

宋营本来就分的多,还要夺取郡兵的份额。

如此危局下,他们的粮草用度跟平时,竟然没什么区别。

萧盖抢,其他主力军也抢。

萧雄信、赵东金,这些刺头有一个算一个,都飞扬跋扈,不把梁军帅令放在眼里了。

卓庸跟王君汉、裴俨等人,倒是没这些武将吃相难看,

不过物资,也是该拿的都拿,拿的还不少。

梁军广宗大撤退,东西一共就那么多,随行军粮也就一个月左右。

若是大伙按人头分配,再搭配些稀粥,

在已经死亡几万人的情况下,粮草极限可以撑三个月。

但现在的情况是,梁军魏丘大营出现了严重的割裂。

以地域、势力……等等,为山头的兵卒随处可见,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抢夺物资,兵卒械斗频频发生。

北伐梁军高层虽然数次下达帅令,但根本不能服众啊!

赵军高句丽缺粮的时候,

是赵帝周云带头喝粥,那自然万众一心,同渡难关。

可梁将们把底层梁卒当傻子,

他们的私兵、族兵,一个个正常吃粮,营房里还囤积了不少。

这样厚此薄彼,怎么可能压得住梁国郡兵、仆从军等等。

蔡州兵头蔡岩知道,

魏丘高坡,正在慢慢变成一座火山。

可这些梁国不管,

当然,更可能是管不到了。

洛阳的窦、商、龚……等等将门,兵马三四万,自成一个团体。

宋国残兵数千,虽然兵力不算多,但有萧盖、宁则、王阔等人在,他们的力量不弱。

左神军、右神军、虎卫军,一个个都自然的抱团成了山头。

侯俊死了,虎豹军没了。

这让在罗浮山之战,就崛起的蔡州兵没了话语权。

否则这会,蔡老头也不用在后勤这里等着,给弟兄们弄些吃食。

残月挂天穹。

呼呼的北风,吹的篝火摇曳,也吹的残旗乱舞。

蔡老头心里憋屈,

马庄之战,甚至整个河北之战,虎豹军是立功最多的。

可如今,却是虎豹军下场最惨。

哎……这世道,真是可笑。

蔡老头当然知晓,如果蔡州几千败军,拿了更多的物资,就会有其他的郡兵死去。

可他没有办法,死别人总比死自己兄弟好。

赵元始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魏丘高坡,被围困的梁军,指挥系统正在渐渐失效。

蔡岩看来,

这会二十几万梁军,其实都是一盘散沙了。

赵军之所以不大规模进攻,是因为攻坚的损失太大。

能饿死的敌军,赵人哪怕多死一个都不愿意。

大伙之所以不敢公开反梁。

是因为,梁军在中原,依旧是正统之国。

一旦公开叛乱,这些消息回到梁国,

洛阳皇帝,此刻依旧可以调动整个中原的兵马,谁也不敢撕破脸。

毕竟,之后哪怕突围回去,

他们也还得在梁国的体系下担任官职。

就算某些豪强势力,如上官弘、宋王等等,他们还是要留着最后的体面。

有些事情,体面没了,也就难了。

-----------------

残月高挂。

北风呼啸。

一个梁军兵卒,脸上带着憨厚的兴奋,

他在营道里跑得很快,手里端着一大碗饭,

饭盛得满满的,有粟米、豆角、青菜,还有两块腌马肉。

自从北赵崛起后,整个天下的肉类供应,都比圣昌一朝,提升了几个档次。

民间走街串巷,偶尔也能看见卖腌肉罐的行脚商。

梁国大军,作为中原主力,在军事程度极高的元始二年,

马肉供应,自是必不可少的。

泥巴路上,这个梁军兵卒,还是个憨厚的大孩子,

他端着碗,一路打招呼,来到了一处望楼,

沿着楼梯攀爬,走过一段木制营墙,在两丈高的望楼前,叫唤大哥阿全,放下梯子。

现在有军令,

站岗的梯子要收起来,以防备突袭!

这个突袭不是赵军,而是梁军内部可能出现的叛乱。

“全哥,辅兵营那里,又在打架。行老头说,过几天,咱们的伙食,也不一定保得住。”

“不……不是有一个月粮食?这才几天啊。”望楼里有两个人。

同村的农户子弟阿卫,拿着木碗,分走了一半吃食,

他夹着一块腌肉,对大军缺粮表示不解。

“哎……还能怎么回事,当官的抢走了呗。”农家全哥见多识广,

他一边扒饭,一边感叹今非昔比。

年初之时,梁军占中原,取河洛,成天下之国。

那时候梁国军中,纪律严明,物资充沛,岂能落到没有吃食?

“大都督不管吗?”憨厚农家大孩子,眉头紧皱,对这种情况很担忧。

“心思各异,管不到了吧。”兵卒全哥,叹息一声,回答兄弟问题时,

他忍不住,瞧了瞧远方宋军营地,

那里篝火不多,整个营房都很暗,

但眺望塔的兵卒很肯定,上将军萧启鸿,刚才进去了。

至于他们商议什么,农户子弟全哥猜想,应该不会是好事。

可他只是一个小卒,又能说上什么话呢?

大都督惹不起,上将军也惹不起。

除了站岗吃饭,一个眺望兵卒,其实什么也做不了。

---------------

残月。

寒风。

烛火,宋营。

幽暗的大堂里,橘黄色的火光下,有三道若隐若现的身影。

他们随着微弱的火光摇曳,显得诡异无比。

随着某个掌灯的武者走过来,

军营里才清晰了一些。

一个书生,

白面俊邪,正是以阴险狡诈着称的宋国宁则。

一个汉子,

身躯高大,凶如妖兽,脖子跟水桶一样,正是大鹏萧盖。

角落里,

还有一人,长须冠顶,身着华服,一派威风。

正是北伐上将军萧启鸿。

“萧将军,你想清楚了吗?”

烛火的微光下,宁则的脸隐藏在黑暗中,

但他沙哑的声音,却在营房中回荡,

“我的上将军,大都督天纵奇才,要是最终突围,他活着到洛阳,你是他的对手?”

“别说是你,就是那龙椅上的皇帝萧汉。估摸着也是被杨重楼架空的命。”

马庄之战,六十四位八卦大阵。

二十几万梁军,血斗赵帝周云的三万铁骑。

虽然最终,没能拿下赵军,扬重楼撤退魏丘。

但不可否认,大都督的实力,放眼天下,唯有周云可敌。

“我……我,本将没有信心啊。杨重楼势力强大,萧世安、萧世宁,还有一堆南阳子弟。”

黑暗的营房里,萧启鸿终于松口了。

他不是不想杀扬重楼,而是他根本没有消灭大都督的能力。

“哈哈哈!!”见鱼儿终于上钩,宁则笑了,笑的癫狂。

下一刻,烛火微光中,宋国宁则面容扭曲道,

“上将军何等人物?您只需要一句话,我宋国将领,便马首是瞻。”

“今后要是回了中原,我宁则愿奉上将军为主。到时候南阳五元宗反击,上将军也有依仗不是!”

萧启鸿走了。

这一趟他很满意。

对于宁则的投效,上将军简直高兴坏了,

一路跟宁则称兄道弟,恨不得烧黄纸,就地结拜。

乌月西移,

梁营萧瑟。

后半夜,连巡营兵卒的吼叫,都没有听见。

梁军士气低落,想要全部突围,宁则知道是不可能的。

但局部精锐杀出去,应该问题不大。

赵军的包围圈太大了,同时也不可能放弃魏丘梁军,去追击逃兵。

宁则已经联络了窦柱、卓庸、上官弘。

这些人麾下的兵马,就是此刻梁军的精华。

他们部队非常骁勇,真要是打起来,战斗力不俗。

至于其他梁军,尤其是梁国皇帝的左右神军,

那就不好意思了,只能放弃他们。

对付杨重楼,宁则串联他们的时候,给出的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杨重楼如果回到中原,对所有人的利益都不好。

既然利益不好,他就没必要回去了。

呼呼的北风中,

旗帜随风飘扬,猎猎作响。

宋军辕门下,宁则送别萧启鸿后,

回营的路上,竟然看见了前方黑暗中,有一座铁塔。

“萧……萧盖?你在此作甚。”

大鹏萧盖坐着的时候,跟宁则站着差不多,

此刻,雷公脸、厚嘴唇的萧盖,怒视宁则道,

“做什么?本将在这里等你,宁则,大都督待我们不薄啊。”

“咱们走就算了,还要害了他。你这……这也太不讲道义了!”

“道义?哈哈……”魏丘宋营,宁则笑了,笑的前俯后仰。

下一刻,他拍了拍大鹏萧盖的肩甲,恶狠狠的道,

“侯俊讲道义,他什么下场?王武讲道义啊!他现在死了。”

“萧盖,我问你,你觉得宁则跟大都督比,如何?”

黑暗中,萧盖没有说话。

可能也懒得说话吧。

毕竟,那鼻息中的一声冷哼,比什么回答都强。

此情此景,白面书生宁则自嘲一笑,

最后仰头,望了一眼今夜的乌月。

萤火之光,安能与皓月争辉?

对付扬重楼,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

杨重楼的才华太高了,宁则不想看见他回中原。

只要北伐大都督回洛阳,梁国的实力,就不是宋国能撼动的。

为了开封宋地,宁则必须出手。

只有扬重楼死,一切才是最好的。

“萧盖,如果我们现在不掐死杨重楼,将来就要死在他手里。”

“曹操已经说过了,宁可我负人,休教人负我。懂了没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