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纪云川立即在宣纸上写下诗句,让书童拿去字画铺让人刻成两块匾,挂在所有学堂入口处。

然后便急着想要为乔菁菁做点什么,捧着她誊写的奇怪文字去了藏书阁,留下乔菁菁一人在云水谣等候。

窗外传来朗朗读书声,乔菁菁闲来无事,循声走到隔壁学堂。

二十余名学子正围坐在一起,面前摊开着竹简,眉头紧锁。一位年约五旬的夫子手持戒尺,正在讲解算术。

“诸位请看,此题曰: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问为田几何?\"夫子用戒尺敲打着案几,\"当用'广从相乘'之法,十五步乘十六步,得田二百四十步。”

乔菁菁站在窗外,饶有兴趣地观察着。只见学子们纷纷拿起算筹,在地上摆弄起来。他们先将十五根算筹横放,再垂直摆放十六根,然后一根一根地数着交叉点。

“这也太原始了...”乔菁菁不禁小声嘀咕。她想起自己小时候背的乘法口诀,这种简单的乘法根本不需要如此繁琐。

\"啪!\"一声脆响,戒尺重重敲在案几上。

“杜明远!你又错了!”夫子怒目圆睁,“十五乘十六明明是二百四十,你为何得出二百三十八?”

一位气质不俗的年轻学子涨红了脸:\"学生...学生数错了交叉点...\"

“废物!”夫子气得胡子直翘,\"连如此简单的乘法都算不对,还谈什么科举入仕?”

乔菁菁看着这一幕,心中一动。她轻轻叩响门扉,学堂内顿时安静下来。

“这位姑娘是...”夫子疑惑地看向门口。

“在下乔菁菁,打扰诸位学习了。”她微微欠身,“方才见诸位学习算术颇为费力,不知可否允许我介绍一种更简便的方法?”

学堂内顿时议论纷纷。杜明远上下打量着乔菁菁,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女子也懂算术?”

乔菁菁不以为忤,反而微微一笑:“略知一二。”

夫子犹豫片刻,书院轻易进不来,她又是从云水谣过来,这位极有可能是纪山长的贵客,便点头道:“姑娘请讲。”

乔菁菁走到学堂中央,拿起一根炭笔在木板上写下\"九九乘法表\"五个大字。

“此乃'九九歌诀',熟记之后,可快速计算两数相乘。”她边说边在木板上写下整齐的乘法口诀。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九得九;二一得二,二二得四...九九八十一。”

学子们瞪大眼睛,有人已经开始小声跟着念诵。杜明远却冷哼一声:“胡言乱语!算术乃严谨之学,岂能靠这些儿歌取巧?”

乔菁菁早料到会有人质疑,不慌不忙地说:“不如我们来比试一番?请夫子出题,我与这位...杜公子同时计算,看谁更快更准。”

夫子来了兴趣,捋须道:“好!今有绢一匹,价三百二十文,买七匹,该付几何?”

杜明远立刻抓起算筹开始摆放。乔菁菁却站在原地,闭目默念口诀:“三七二十一,二七十四...”不到三息,她睁开眼道:“二千二百四十文。”

杜明远还在数算筹,听到答案后手一抖,算筹散落一地:“不...不可能!”

夫子惊讶地验算后点头:“姑娘的答案正确。”

学堂内一片哗然。

乔菁菁趁机道:“这只是最简单的乘法。若遇更大数字,口诀同样适用。比如三十六乘四十八...”

她转身在木板上写下阿拉伯数字36和48,然后画出一个竖式乘法的框架。

\"这是我家乡的数字写法,更为简便。\"她边解释边演示竖式乘法的步骤,\"六八四十八,写八进四;三八二十四,加四得二十八...\"

学子们看得目瞪口呆,连夫子都凑近细看。杜明远脸色铁青,突然大声道:\"妖术!这定是妖术!算术自古用算筹,哪有这等古怪符号?”

乔菁菁正要解释,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大步走入,面色阴沉:“何人在此传播异端邪说?”

\"郑博士!\"夫子连忙行礼。来者正是书院算术博士郑守仁,以严谨着称。

郑守仁扫视一圈,目光落在黑板上的阿拉伯数字上,眉头紧锁:\"这些鬼画符是何物?\"

乔菁菁不卑不亢:\"这是数字,比算筹更为简便的计数方式。\"

“荒谬!”郑守仁厉声道,“我华夏算术源远流长,岂容异域邪术玷污?来人,把这些污秽擦掉!”

几名学子犹豫着上前,却被乔菁菁拦住:“郑博士,学问无国界。若此法确实简便,为何不能学习?”

郑守仁冷笑:“简便?怕是误人子弟!若你真精通算术,可敢与老夫比试?”

学堂内气氛骤然紧张。乔菁菁知道,这是证明自己的最佳机会:“请博士出题。”

郑守仁沉吟片刻,高声道:“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这是一道着名的“孙子算经”难题,通常需要复杂推算。学子们纷纷低头,连杜明远都面露难色。

乔菁菁却眼前一亮——这不就是\"韩信点兵\"问题吗?她曾在数学兴趣班学过解法。

只见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

“70x2 + 21x3 + 15x2 = 140 + 63 + 30 = 233”

然后解释道:\"此乃中国剩余定理。三、五、七两两互质,取5x7=35的倍数除以3余1者为70;同理得21和15。最后减去3x5x7=105的倍数,得最小解23。”

整个学堂鸦雀无声。郑守仁瞪大眼睛,手指微微发抖:“你...你怎会知道这等秘法?”

乔菁菁微笑:“这并非秘法,而是智慧的结晶。博士,学问之道,贵在交流与创新,而非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