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舞弊案发生后不久,礼部司的人也被清查,那个黄主事与礼部侍郎有私交,很快就被革职。后来由我清查礼部司是否还有参与舞弊的官员,有人揭发黄主事故意扣下考卷,却说不清到底是哪位考生的。”
“我不知这位黄主事是否与当年蒲州凶杀案的凶手有关系,当时,礼部已经将考卷呈上去,我是在核对名单后,才查出他扣下考卷,考生名字叫郑柞。”
“那位黄主事被革职后已经不知去向,现如今,礼部司主事已经换人,便没将此事公开……直到冯衍案发生,我才觉得这个名字有几分耳熟……让人从藏库中,将蒲州的案子找了出来。”
宋灵淑想起在大理寺查到关于郑柞的消息,当时庄于淳评郑柞此人,时运不济,有才无命!
如今看来,少年亚元出身的郑柞时运不济或许是真,有才无命却是人为导致。
“这个黄主事叫什么名字?”
陆元方思索一阵,“黄义泽。”
宋灵淑拿起卷宗,微笑道:“借我带回去细看,明日一早我再送回来。”
陆元方想也没想,笑着挥手道:“拿去吧,一会儿我去填写案卷调取记录。”说罢,他又想到了什么,提醒了一句,“如果你要通过郑柞询问林祎之事,最好今日就去一趟大理寺。”
明日一早,郑柞与罗元庆就要被差役押往登州流放。
……
宋灵淑没耽搁时间,在马车上就将卷宗仔细看了一遍。
蒲州这起盗窃凶杀案最关键的点,正是郑柞与林祎的证词。他们二人不仅与盗窃者黄志益相识,还曾受同一位老师教习,是关系十分亲近的同窗好友。
正是在这层关系下,这二人才更不可能作伪证,出言诬蔑。
州府的验尸结果表面上并没有太大问题,现场却并未发现行凶的凶器,后脑的伤口描述上是被利器所伤,但也有可能是被石头所砸。
死者倒下的地方有留下脚印,经差役核验,与黄志益脚上所穿鞋子大小一致。
死者是蒲州有名的富商之子,他向书院状告,说黄志益偷走了他的东西,书院派人去搜时,果然找出了丢失的东西。
几天后,郑柞与林祎同时看着黄志益与死者发生推搡,当天夜里,又看见黄志益偷偷去了死者的卧房。
次日一早,富商之子被人发现死在门外的花丛中。案子审得很快,人证物证很快便找到,第二日便提交刑部核查,黄志益也在牢中自尽而亡。
宋灵淑双翻看了陆元方查到的礼部司舞弊官员供词,那位黄主事花了不少钱打点,其他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什么都不知道。
郑柞并非名门之后,更非高官之子,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举子,几年科举考下来,黄主事这点小动作也没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只有与他相熟的同僚知晓。
如果当年蒲州那起案子,黄志益是在牢中蒙冤自尽,黄主事又为何没有为他平反,只是不断阻止郑柞的科举之路……
事实究竟如何,她尚猜不到,但郑柞定然对林祎的事有所了解,她得先把人留下来,待问清楚后再行流放之刑也不迟。
大理寺内。
庄于淳翻看了蒲州的卷宗,不禁啧啧出声,趁着皇城各部还未下衙,让人去吏部查找官员牒谱,看看这个黄志益是黄主事的什么人。
大理寺距离吏部有点远,两人等了两刻钟,差役才气喘吁吁跑回来,手中拿着一本折子。
两人接过细看,黄义泽,蒲州人士,永兴四十六年进士……同籍有兄弟一人,名:黄志益。
“难怪这位黄主事千方百计要截下郑柞的考卷,敢情是为了自己的弟弟报仇。”庄于淳双眉微挑,看向宋灵淑道:“如果黄志益不是杀人凶手,那郑柞与林祎当年就是在做伪证,凶手另有其人。”
“如果黄志益真的是杀人凶手,他的兄长也有可能会在暗中报复出堂作证的郑柞……”宋灵淑摇头失笑,“光靠这些案卷无法得知真相,只能先去问了问郑柞。”
大理寺地牢内,夕阳的余晖从石墙的小孔钻入,微微照亮牢内之人。
郑柞双眸失神,伸手托住这抹即将消失的余晖,像在对待无比珍视的宝物。
宋灵淑站在牢门外,看着里面的人呆愣愣,轻轻敲响铁链。
“郑柞,你可还记得黄志益?”
郑柞听到这个名字,双手像触及到尖刺,颤抖着迅速缩回袖中,别过脸去,开口道:“不……不知道……”
“不知道?那你可还记得林祎,你与他同时上堂作证,亲眼看着黄志益与他人起冲突,晚上偷偷去了那人的住处……卷宗所记,你们三人皆拜在一位师长门下,同窗三年……”
“别说了!”
郑柞紧蹙起眉头,像在忍受着无法承受的折磨,“你到底想问什么?”
宋灵淑小声让差役打开了牢门,随着铁链声响起,里面的郑柞脚步不断往后退,好似担心她会举着刀进来杀人。
“你在怕什么?”宋灵淑踏入地牢内,不断打量着郑柞的神色,“这起案子的卷宗我已经看过,只有你与林祎看到黄志益偷偷去了死者的住处,想必你十分清楚黄志益是不是杀人凶手……”
郑柞咬着牙,双眸露出一丝尖锐,“我只说看见黄志益去了江淇的住处,从未确切说过黄志益就是杀人凶手,案子是州府所判,姑娘怎么不去询问蒲州刺史?”
倚在门外的庄于淳看到郑柞像一只退无可退的刺猬,举起全身的刺以作反击,顿觉有趣。
他冷笑了一声,语气怅然道:“我们问你这起案子的真相,可不是一心想帮黄志益翻案。黄志益已经死了近十年,你不想提起此事,可有人却并不想让你忘记此事……”
宋灵淑看着郑柞有几分心虚的模样,不禁叹息,接着道:“黄志益的兄长叫黄义泽,是礼部司主事,今年春闱舞弊案发生后,被刑部查出他曾多次舞弊,他每年花钱打点归整考卷的官吏,独独将你的考卷扣下……”
“你屡考不中,或许并非你才学有所欠缺,而是根本就没有你的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