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早已去过内园,在老夫人身边的大丫鬟红霞那里留了消息。
老夫人到家重新换上居家便服,这才得了信。
这边老夫人坐的凉轿正往宁玉那去,途径一处花园时,老人家坐的高,视线远,正巧扫见偏西那块似有个小厮模样的步履匆匆,当即叫停轿子,指着那个方向,命轿边三两丫头火速撵上。
一时就见果然有一年轻小厮被几个丫头围在中间,押了过来。
一瞧,发现却是那名叫贺生的米店伙计。
贺生一见轿中人,立时跪地,行礼问候。
这人早前刚刚陪云泽出过一趟城,是以老夫人对他有点印象,这会儿瞧着人,便问“来做什么”。
“回老夫人话,晨间大少爷差人喊小的做活,这会儿事情办好,特来回话。”
“做什么活回话还要自己跑进来?”
.
不似皇宫、王府或官造府邸那般严格遵守“中轴对称、前堂后寝”的礼制规范,上官家这片宅子,多年围扩所成,属于灵活造建、依需增补,各房各院如星缀于各处,其间又以庭、廊、池、林荫、及大小花园区隔或连接,因而才会像宁玉住的那种嵌于花园中的小院。
正因于此,有时办事的小厮或来访的男客,看似被领着行走在外院,实则不经意路过的哪个花园、游廊,甚至是某一堵院墙背后,极有可能就是内宅的某处仆舍。
.
老夫人这么问,自然不是心疼贺生跑来跑去。
贺生跪地答话,也不敢抬头:
“回老夫人话,今儿一早大少爷就让小的跑了一趟城南,帮着去簪饰铺拿东西,才刚拿来回了话,正要出去。”
“拿的什么呀?”
“回老夫人话,大小盒子,都精细装着,小的哪敢看,簪饰铺掌柜也叮嘱仔细,便抓紧回来了。”
老夫人听了,未再表示,只让起身抬头。
贺生这才磕个头站了起来。
老夫人又问老贺的伤势。
“谢老夫人惦记,老爹腿脚已见大好,昨儿已经丢了那拐,能自己摸着墙走了。”
老夫人到了这里,脸色才算缓好,随即手扇一摇,指着带贺生过来的其中一人,对贺生吩咐道:“你跟了她去。”又对那丫鬟说道,“去找红霞,她自知道。”
说罢不再理会,示意起轿。
那二人垂首站于原地,待主家轿子走远,方才转走。
一时凉轿便也来至东南停住,老夫人却仍坐在上边,朝四周望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吩咐落轿,由沈氏搀着走到院门前,又是先四处看了看,才让叫门。
.
府医由丫鬟桃红陪着退出到前厅歇坐,里屋之中,除了宁玉和淑兰,也就还是两人的丫鬟海棠和小翠。
适才宁玉就是典型的心慌气短,针对此症,针灸穴位其实有多个可选,但因事发突然,未得长辈允许,且无专职仆妇在场,孙应真还是果断选择单针“内关”,并在收针后辅以同穴位按摩,延续针刺效应,增强疗效。
好在这次并非病理诱发,宁玉不像前几次那样完全失去意识,经由孙应真冷静应对,在老夫人到来之时,人已完全清醒,只不过因为淑兰的坚持,宁玉只能乖乖倚坐床头,只为自己争取到暂时把蒙眼的縠条取开。
而老夫人也未有着急转进,却是先停在前厅,向府医仔细了解适才情形,并问后续。
孙应真道:“孙小姐今日不适,非是病理,却是忧思过甚,诱以一时气结,此时缓好,务必静养,莫使多虑。”
老夫人面色如常,心底已有计较,便道:“这孩子底子弱,打小风大雷响也易吓着,还请孙大夫多留几日。”
孙应真点头应允,又说:“我这写有一张单子,还请老夫人派人去往我那药铺,让我那药童备好送来。”
老夫人一边命沈氏接下一边又问:“不知是否需得车马去运,小童可得同来?”
孙应真道:“人就不必来了,都是铺里的东西,药童知晓位置,虽多却不重,宅子里的婆子足矣。”
老夫人当即转向沈氏:“可听仔细了?还不赶紧派个利落的,速速去办。”
这事沈氏自是不敢假以他手,立时转出屋去。
沈氏转走,桃红也很有眼力见儿地默默退出屋外,厅中又只剩老夫人与孙应真二人。
老夫人问:“昨日之事,老身感念,只孙女未稳,稍后再行谢过。”
孙应真回:“治病救人乃医者天职,无关居功念劳。”
老夫人道:“我这孙女娇弱,不示人前,此次之事,还请孙大夫多担待。”
东南小院住的那位小姐,打小身子弱,时常看病吃药,这事在上官家内宅早不新鲜。老夫人自然也就没必要为了宁玉再一次看病让大夫“多担待”。
是以这话中话孙应真也是心领神会一听就懂。
昨天之前,要他“担待”的是眼睛,但经过昨天那一场,如今要他保密的事自是又多一项。
却见孙应真不动声色,仍只冷静回了句“老夫人放心”便不再多言。
.
里屋之中,宁玉尚在为了离开床榻与淑兰“斗智斗勇”。
无奈淑兰这回是铁了心不答应,饶是宁玉如何撒娇卖萌,她都只回“不可”二字。
等到老夫人走进来,便就看见两个小家伙一个背对一个扭头,竟是谁都不理谁的模样,便就一边朝床榻走去一边问道:“好好的这又怎么了?”
宁玉听着声音,立刻转过脸来,抢先告状。
淑兰一听,原是回身来叫祖母,不想听得宁玉告状,却是一跺脚就扑抱住老夫人一侧手臂,指着宁玉道:
“祖母您是不知适才多吓人,我却得家去,免得哪天真给她吓出好歹来。”
“好啊。”
淑兰原是懊恼跟着告状,不想突然听到如此回应,惊愕地转头就盯向说话人——自己的祖母,再看老人家那表情,立刻反应过来这是戏耍自己,立时扑到祖母怀里,一通乱拱:
“祖母偏心,却不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