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黄帝的管理范围比伏羲少了不少,只和神农差不多,但是内部又有很多人对他有意见,比如曾经的贵族们,以及一部分黄帝选上来的官员们,他们不想搞什么人人平等,他们想要骑在别人头上拉屎,所以他们对黄帝是口服心不服,最终的后果就是黄帝的修为,最后只有准圣初期,确实不高,让他有点懊恼,不过还是选择了到云岩宫修行,这又是一次人杰而地灵的代表。
不过更懊恼的的是广成子,他下山转了一圈,不仅没有收获不说,反而把道心乱了,回去之后,自己直接去麒麟崖思过去了。元始天尊也没有说他啥,毕竟广成子这件事属于为了得道而取巧,确实违背了阐教的教义。仅仅是面壁思过,已经便宜他了。不过随着轩辕氏归位,三清他们当初制定的三皇计划圆满成功,人族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势力,不再接受天庭统一管辖,天道任务完成。
广成子回去了,但是另一批人则重新来到了洪荒,开始深度参与人族事务,因为他们觉得是玄女在人族帮了帮忙,回去突破了,广成子帮了帮忙回去直接闭关了,为什么这么着急的闭关,那肯定是因为在人族有什么收获,成道在即啊。两个人因为人族证得太乙,人族一时成了证得太乙道果的流量密码,连琼霄和碧霄都去了。不过阐教安分的很,毕竟广成子就是前车之鉴。
也是盛极而衰,也是轩辕氏的革命不彻底,也因为截教弟子捣乱,人族在颛顼在位的时候,发生了大乱,毕竟颛顼只是这个国家的王,而不是人族的皇,颛顼为了能够维持住轩辕氏留下的国家,能够继承爷爷的遗志,一辈子几乎都在东征西讨,但是,最终修为因为没有到达真仙,再加上心力交瘁,居然病死了。只可惜,他维持了一辈子,依然有大量人族脱离了这个国家。
而这一次继位的是他的侄子,帝喾,帝喾采用拉拢和打击并重的办法,成功的把矛盾给压了下来,获得了一定的表面和平,开始休养生息,没办法,颛顼打的太狠了,国民经济已经开始凋零了。对于安抚不住的,帝喾采用的办法是去留自愿,不强制,结果又跑了一大批人。没办法,留下全是定时炸弹,想要休养生息,以及完成他的计划,最起码也得维持一个表面的和平。
帝喾接下来要干嘛呢,在表面平和的状态下,开始清理人族顽疾。人族顽疾是什么,革命不彻底,留下了大量旧社会贵族,这些以他的能力动不了,只能利用制衡勉力维持。另一个虽然只能说是芥藓之疾,但是对人族的影响太坏了,那就是到处煽风点火,无风起浪,做事不择手段的截教弟子。
他联系了三皇,大家一起去了一趟碧游宫,虽然通天不怎么看得上帝喾,但是伏羲和神农的面子还是要给的,轩辕的面子就更得给了,毕竟轩辕在三皇中借指的就是他通天在三清中的地位。也就答应了帝喾的要求,直接敲钟把所有的截教弟子都叫了回来。没有了截教捣乱,帝喾终于开始慢慢的根治人族的顽疾了,他想小火慢炖,可惜时不假年,帝喾居然老死了。
帝喾临终前指定的继承人是大儿子,毕竟他最了解帝喾的计划,也在帝喾生前在慢慢的推进这个计划。结果帝喾指定的继承人没有得到人族高层的认可,他们认为帝喾的方法太慢,而且给那些叛徒,敌人的好处太多了,作为坚决支持他的人反而要吃一些不该吃的亏,所以大家一致支持鹰派的尧来继位。所以尧成功的登上了王位,不过尧和颛顼还不太一样,他讲究的是战争和发展并重,在不耽误民生的情况下,先对内部进行清理。
当然这些人逃跑之后,立马联系了一大堆外国人,开始了大战。他们知道尧是一个很注意民生的人,所以开始到处捣乱,制造各种自然灾害。基本以洪灾为主,因为这个最简单,带来的危害也最大,也更加的防不胜防。所谓的洪灾,需要治理的从来都不是洪灾,而是洪灾背后的人。所以尧命令鲧统天下兵马,对外征战。
可惜尧没有听到鲧胜利的消息,就病逝了,他把位置传给了舜。舜侍母极孝,待弟极友,但是为君却比较暴虐,他一方面放弃了发展与战争并重的决策,开始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暴力镇压,简直一个颛顼超级增强版。而且这人还搞什么种族制,就是有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意思。在他眼里从黄帝到他全都是一家人,都出自狭义的人族,而且狭义的人族修炼很快,所以狭义的人族第一,后天万族都出自女娲之手,所以这也勉强是自己人,排第二,至于其他的,不重要,全都在压榨的范围之内。
可是人家在外也有士兵,鲧因为后方不稳,部队哗变,最终大败,大量的士兵直接投靠了对面。这一次部队哗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责任在舜而不在鲧,但是舜却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他不能让鲧回来,成功的把责任扣在他头上,所以他就派人在羽山,以鲧作战不利为由,杀了他。
结果因为舜的这个操作,导致了很多人明明有出征的的能耐,却完全不敢去,万一再因为他在后方胡搞,导致部队哗变,舜再把他们也杀了怎么办。这个时候鲧的儿子,禹站了出来,他一直在给他父亲当副将,他很清楚,他父亲的遗愿没有要找舜报仇的事,只是希望他能击败外敌,让大家能好好过日子。
这一次出征,禹带的是自己的私兵,他对舜完全不放心,连后勤都是自己负责负责人是颛顼的后人伯益,他们也算亲戚,虽然人少但是战斗力极强,打的外敌节节败退。打退了外敌之后,开始治水,对于一群仙人来说,只要没有人捣乱,治水几乎没有难度。眼看着禹在民间的声望越来越高,舜又搞了一个骚操作,那就是,直接把禹的兵权给解了。虽然有禹的余威在,外敌不至于再次入侵,但是这么长久下来也不是个事啊。
所以,很多人都开始谋划对舜的刺杀。刺杀舜的难度非常高,舜虽然在国内横征暴敛,但是他的基本盘却非常稳定。他的基本盘就是狭义上的人族,人族天生盘古相,适合修炼,所以人族修士多,修为也高,舜对人族非常好,人族自然也会投桃报李,保障舜的安全。
几次刺杀都没有成功,但是却把舜给惹恼了,这一次的清洗范围甚至扩展到了后天万族,然后又一次开始了一次大逃亡。不过,舜觉得,现在的王城太不安全了,选择了南巡去南方躲避刺杀,可是出门在外,又哪里比得上在家里安全呢,更何况,他的身边人叛变了。
尧曾经为了试探舜,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日子过得挺惨的,因为舜对父母弟弟都很好,而他的父母对这两个儿媳妇看不上,弟弟却要搞盗嫂之旧事,那谁倒霉还用多说吗。这一次,大家用人族和国家的未来劝说姐妹俩,作为尧的女儿,大义还是没有问题的。
也不知道他们是武器不行,还是心里不舍,用的力气小了,居然还给了舜一个交代遗言的机会,这一次他指定了儿子商均继位。虽然是为了大义,但是毕竟以妻弑夫,于礼不容,所以,娥皇女英两姐妹双双自杀。但是商均上台之后并没有学会他爹稳定基本盘的玩法,第一刀就砍向了人族,毕竟在舜的操作下,人族才是人族中最有钱的,抢穷人有什么意思,还是抢有钱人来的快啊。
所以这一次,连人族也背叛了商均,选择了拥立禹为帝。禹当年凭借自己的私兵都能打的外敌屁滚尿流的,更别说他现在接手了人族的精锐部队了。所以,周边几个国家决定联合起来一起,先下手为强,以攻代守,征讨禹。但是禹发现,经过舜的折腾,国家已经经不起一点风浪了,属于典型的外强而中干,必须要苦练内功了,对外征战能不打就不打。
所以禹为了安抚周边的国家,决定划天下为九州,并且铸九鼎为誓,他们只占据现有的九州之地,绝对不外扩,只要别人不来侵略我们,我们就没有冲突。至于侵略九州,周边国家也不傻,以禹的军事素养,再加上他的亲兵私兵,一对多可能打不过,但是集中兵力打一个,还是跟打孙子一样。
至于誓言,禹都没有当回事,洪荒中誓言很神圣,因为这是以自己的性命,未来做担保的,但是当你有比这些更重要的坚持的时候,这些所谓的誓言就是废话。禹立这种誓言,本来就没有准备遵守,他需要给九州争取缓解的时间,等九州恢复过来了,直接对外出兵就是了,无非就是献祭一个他外加一个当时的王嘛,多大点事。
琼霄在洪荒亲自经历了这一切,参悟透了死中求活的道理,一时一窍通,百窍通,抓紧时间回到了花果山,女娲赶紧给了她一点好东西,一股阴阳之气,女娲在东海抓的,不知道在东海藏了多少年,人家出来是准备结合天地之气化形的,结果被女娲抓住,打散了真灵,准备做徒弟的成道之宝。当时在现场的还有通天和东海龙王,女娲不拿,八成就归了通天了,在现在的洪荒,这种和谁都没有关系的先天异种想要化形就是做梦。
这个大概就是金蛟剪了,只不过琼霄不是通天,她要的是成道之宝,讲究的是中正平和,杀伐气息不能这么重,所以她就把它炼化成了一把尺子,就叫造化阴阳尺。只可惜两个人走的都是女娲圣人的造化之道,而女娲的五行之道暂时没有人继承。但是很快,碧霄就弥补了这个遗憾。
碧霄全程经历了轩辕氏之后的五帝,终于悟得五行终始之说,也抓紧回了花果山,这一次,女娲又拿出来一件好东西,五行树,一个先天带有五行的先天灵根。碧霄用这个玩意做了一个五行幡,洪荒中只要叫幡的法宝,都对元神有特殊的威力,比如盘古幡,比如六魂幡,五行幡自然也不例外。
对于圣人弟子来说,只要突破了太乙,有了道果,接下来就是一马平川,水到渠成的事,下一关,就在混元金仙那里卡着,大家最差也得是准圣大圆满,只是工夫有长有短罢了,这一点散修们羡慕的已经要哭了。别人怎么哭我们管不着,但是花果山上非常开心,我直接让灵珠子煎炒烹炸焖溜熬炖,弄了一大桌子庆祝一下,虽然洪荒不流行这个,但是我先做了,以后就流行了,洪荒材料好,做出来的东西更好,虽然大家没有吃到失态,但是灵珠子却依然得到了一个厨师的身份。
这么一来花果山的童子就没有了,女娲似乎终于想起来她还有一颗天魔珠呢,而且已经诞生灵智了,她也拿出来一颗紫色混沌珠,把天魔珠的真灵抽出来,塞进了混沌珠里。不得不说在造化方面,我比女娲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当初我安置系统都只敢用青色混沌珠,也就是最低级的,女娲却可以用紫色的,也就第二高级的,这就是差距。
打进混沌珠之后化形速度就很快了,化形之后得了一个魔珠子的称号,我当时直接就想叫他哪吒来着,最后想想还是算了,哪吒这辈子过的也太惨了点。有混沌珠做底子,魔珠子未来的发展可不是哪吒能比的。
相比于我们的开心,其他地方可就没有那么开心了,太乙金仙,已经成了大家的魔咒了,老子和玄都还无所谓,你就是修为到了准圣大圆满,只要玄都搬出玄门首席弟子的身份来,你都得乖乖的听他的。元始还好,毕竟他要顺应天意,不能拔苗助长。通天则是开始了讲道悟道,讲道悟道的周而复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