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538章 《木工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是可以的话,我肯定是愿意的,当小队长,每个月好歹还有一斤盐或者五斤粟籽的补贴呢!”

“哈哈,你就想着补贴,这点东西算什么,重要的是,只要当上小队长,就能翻阅我们熊洪族长编写的《木工记》了,那上面,对木料的处理,真的非常好用。”

土岩将树干一端部分不能用的地方给锯了下来,擦了擦头上的汗,向几个看过来的队员说道,“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完全学会里面的方法,要是学会了,那开解木料的速度将会更快。”

这本《木工记》,就是秋天的时候,熊洪闲来无事,对部落几个产业进行总结的产物之一。当然,他是融合了很多后世的处理经验在里面,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加入了不少纯理论性的猜想,虽然有些地方他自己也不清楚,一些地方在实际用的时候也有一些问题,并不是很完整。

但不可否认,有了对农耕、木工、采石、冶炼这些生产制作流程系统性的记录和总结,让原本只能口口相传的经验、手把手教导的技巧,全部变成可以通过学习来习得,省去了部落匠人很多时间,更何况,在这些书册中,还有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思路和发展方向。

“《木工记》!”

周围的队员齐刷刷地看了过来,甚至临近两个开解间的匠人也看了过来,眼神中满是羡慕。土岩瞬间感觉到身边炙热的眼神,呵呵一笑,“没错,就是《木工记》,现在营地里就有一本,熊皮队长借给了我,这两天我正在看。”

一句话让众人羡慕不已,熊部落在物资供应上非常大方和慷慨,但是在这种技术的学习和扩散上,却相对谨慎许多。

这不代表熊部落不允许向外散播这些技术,只是绝大多数部落,传播了也是白传播,没有足够的实力,没有像熊部落这样的工具,没有熊部落这种系统性的学习方式,传播过去也没有用。

营地里的匠人们与熊部落接触的久了,自然在眼界、思维方式方面开阔了不少,而越是学到的东西多,越能觉得自己所了解到的东西越少,故而对这部分族人来说,对知识的渴求,甚至比物资还要重要。

而在这些木匠中,《木工记》自然是他们眼中的“宝物”。

“等我看完,回头申请一下看看能不能让你也学一下,不过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小队长,既然你愿意,那我今天回去就跟队长说一下,到时候你也就是一名小队长了。”

当然,小队长的待遇不仅有物资补助,还能接触一些部落的新技术,所以小队长也是有任务的,比如土岩这个小队,每天就需要协助处理五根三米长的木料,按照开解板材的尺寸大小,差不多有二十来块标准的木板。

“大家也都好好学,以后都有机会成为小队长,甚至更大的队长。”土岩拍了拍分解架上面的木料,“好了,把这根木头翻个面,松针,把墨斗和小尺给拿过来,接下来就要开解了。”

开解木料的过程,也同时是教学的过程,熊部落这几年的木工工艺,随着对木料处理方式的不断增加,技艺也在不断完善和增长,光是用到的木工工具,就有11类83种之多。

斧、尺、墨斗、锯、锛、凿、锉、钻、铲、多线勒……从砍伐一棵树开始,到最后制作成需要的木工产品,不仅用到的工具种类繁多,而且处理的流程也非常复杂,正是在这种越来越高要求的情况下,各种有用的木工工具,在广大匠人的不断琢磨和交流下,变得越来越多,流程也越来越完善。

松针从工具墙上找到“尺”的分类,将标注有“6号小尺”字样的工具小心地取了下来,又来到另外一边,“墨斗”分类的架子上,将“2号墨斗”给取了下来。

开解木料,首先得在粗木上大致确定开解木板的大小和线条,而墨斗和尺子,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土岩和狄豕一人站在木料的一段,将墨斗里面的麻线给拉出来,然后用钉子固定好位置,互相检查一遍确定没问题,便向上拈起墨线,迅速松开,只弹了一下,一道清晰的黑色线条,便出现在已经初步处理过的木料上。

随后,根据所需开解木板的数量,土岩和狄豕又继续弹了两道与第一条线平行的黑色线条。

“黑鼻,松针,这根木料就交给你们两个了,就是开四片板坯出来,对你们来讲应该不算难。”

松针和黑鼻同时点点头,这在开解木料的过程中算是最简单的活计了,在众人帮助下,将这根木料给抬到地面上,开解的时候,需要用到较大的力气,木架上是没办法支撑的,只能放到地上处理。

正如土岩所说,这根木料的处理就简单了很多,就是在截面上画了三条线,将一根近乎于正方体的木料,按需要开解成四块木板。

说干就干,松针取过斧头锯子和平头凿,先是在划线的地方一点点沿着线往前凿了一个浅槽,然后用锯子沿着两端的截面,沿着线往里锯了几厘米的深度,又取过凿子,用斧头的背面,将凿子一点点地往下敲。

重复这个步骤,需要好几次,慢一点的话需要一个时辰左右,中间还要不断地将青铜制成的楔形金属块给慢慢地敲击进木料里,直到十几厘米长的楔形金属块全部插入木料里。

随着黑鼻缓慢摇晃插进木料的铁钎,原本粗壮的木料,便被分成了两块表面凹凸不平、还有一些断裂纤维存在的粗木板,重复这个步骤,就能将剩下的木板也开解出来。

将四块木板放到旁边的刨床上,两端固定后,松针先是用手锛将明显不平甚至有断裂木质纤维的地方给锛掉,然后黑鼻拿过尺子,量了一下大致的厚度,又取过一号大刨,两人配合着,从木板的一头推到另外一头。

刨平木板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好在这些天黑鼻和松针两人学习的都差不多了,土岩才放心把这个工作安排给他们。

木板初步刨平后,还要进行找平,就是看是否还有地方需要处理,在找平之后,这块木板便算处理完毕了。

“好了,这四块木板,抬到堆料坊,等那边的匠人们继续处理吧。”土岩检查了一遍,发现没有大问题,厚度和宽度都达到要求,满意地点了点头,便跟松针他们说道,“干的不错,等明天,我教你们如何开解更薄的木材。”

松针和黑鼻自然喜出望外,作为熊部落的一员,或者说一名实际上的一员,当然知道土岩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们现在虽然没办法像狄豕那样,得到队长的推荐,但能够开解更精细的活计,对他们的技术水平本身也是一种肯定。

毕竟他们两人系统性地学习到熊部落的木工技术,也不过两个月的时间,能够将木料开解成这样,已经算是很优秀了。

开解下来的木板,长3米,宽度在20到30厘米左右,厚度也有个5厘米厚,这种木板,用来做两层楼房的楼板,与一些横梁配合起来,会很坚固耐用,是非常适合的。

如果再薄一些,比如只有2-3厘米,就可以用作各种家具的制作了,比如饭堂的饭桌和条凳。

要是再薄一些,开解的难度就大了很多,而且不能用锛子和开解凿了,只能用锯子小心地锯。不过在部落里,通常用不到这么薄的木板,整个部落的风格,给熊洪的感觉,就是很粗犷,具有一种原始的美。

像土岩这样的开解小队,整个朝阳营地共有十个,再加上一些前期处理和后续制作的小队,差不多有八十多人。

就像松针和黑鼻开解出来的板材,还需要送到下一个生产间,按照需要切割成标准的木料,要是遇到不好的天气,或者本身木材质量好,用到的地方比较重要,还需要刷上一遍桐油。

按照这样的要求,营地的木工人数还不一定够。

这是当然的,因为光开解出来木板也不行,还需要根据营地的需求,把这些木板进行进一步处理,比如切割、拼接、开眼、打孔等工序,最终在匠人的处理下,变成一个个完整的成品。

不过对于朝阳营地来说,木质家具倒不是整个营地急需的东西,事实上,营地对木材的需求,其实并不算高。今年冬天所开解出来的木板,明年都会运送到本部,交给本部再进行更加精细的处理。

通过对这些木料进行处理,从别的营地或者本部换一些其他的物资,是熊皮的计划之一,也是熊皮对木材处理的一个想法。

在朝阳营地做的这些,熊皮自然简略地记录了下来,并通过信鸽,传递给熊部落本部,以便两边更好地配合。

“队长,部落的来信,”快吃午饭的时候,营地巡逻队的一个族人拿了一小块纸条过来了。

熊皮接过来一看,正是从白骨洞营地传过来的消息,当然白骨洞营地只是一个中转,信的最初来源,还是熊部落本部。

“……你所说四项产业,并无大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发展便可。然朝阳营地重点还是农耕,明年还要增加禽畜的养殖,希望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