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769章 最终的决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熊洪点点头,对熊石的解释也表示理解。

部落种植的农田中,是有一部分已经挖了水道的,但是这种水道,更多的却像是将河流或者溪流的河道给稍微挖了一下,将水流引导到附近所需要的土地上,一旦夏季河流水位下降,这些水渠也会没有什么水,无法发挥相应的灌溉功能。

而像熊洪提出的那种将近一米五深、宽两三米的标准水渠,被很多族人甚至是队长们,都认为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族长说的新式水渠,如果能够引入附近河流的水源,那自然是能浇灌更多的土地,可这种水渠,开挖的难度也太大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开垦一些荒地出来。”

熊石的观点很是明确,“用更多的土地来减少干旱带来的减产,我觉得是现在最简单的应对办法。”

虽然大家对明年可能发生干旱、影响收成有一些怀疑,但熊洪族长煞有其事的将这个话题列入今日的讨论重点,那在座的队长们,自然也会认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熊石的说法,让身后的几个负责育种、堆肥、田间管理和播种的队长们齐齐点头,这帮人很是清楚开挖水渠和开垦荒地之间的任务量,而且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协助熊石开垦更多的土地。

“我觉得水渠是应该修的,而且应该尽快修,这倒不是说明年一定会会干旱缺水,可万一呢?我觉得,从大老远的水边挑水到田地中间,既浪费人力,又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熊杰比熊木更加直接,他对修建水渠很是支持。

熊二不在部落,目前除了在明观院进行的日常研究和新式物品的设计制作,他也兼任着部落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和建造,而这种水渠的修建,自然也是基础建设的一种,在他看来,跟道路、围墙以及农田建设相同,属于投入高但回报也高的设施。

“但是有了水渠,这种情况就能大大缓解,我和石雪队长对今年种植的粟田进行了观察,发现如果在地势平缓的地方,比如土丘农耕区以及东南湿地区,一条河流两侧向外延伸50米到80米,都是粟籽生长极为旺盛的区域,而超过100米,还是能明显看到不同,如果超过120米,才几乎跟在坡地上种植毫无异样。”

“而这个现象,在地势有起伏、或者土壤不同的地方,能延伸出去的长度更短,有的甚至只有20多米,相应的,附近没有水源的庄稼生长的就越差。”

熊杰拿出这个数据,让众人都愣了一下,随即开始窃窃私语。

这跟他们的直觉还是有些差别的,原本在他们看来,凡是有水流经过的地方,周围一两百米,即便不用灌溉,水流的渗透作用,也能让这个范围内的庄稼生长。但在熊杰的实际观测面前,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本部的所有庄稼地,几乎都处在河谷或者山谷的地形上,地形整体上高低起伏不断,偶尔有一些林间空地和谷间空地,都有一些溪流或者湖泊,周围的庄稼长势良好,让很多族人都忽略了浇灌的重要性。

“那既然如此,开挖水渠,是不是效果更差?”

熊石抓住了熊杰言语中的漏洞,“既然你说河流和水渠只能影响两侧50米左右的距离,那修建的水渠,应该也是一样,搞不好还会从这些原来的河流中抢夺水量,让原本能得到水源的粟田失去水源。”

“不错,如果这些水渠和河流,我们不去取水浇灌,只依靠它自己的渗透作用,那的确如此,但修建这些水渠,我们可以就近取水灌溉,就能让族人更好地取水。”

熊杰站起身,朝着熊洪行了一礼,“族长,可否用一下地图?”

“嗯,你用就是。”

熊杰道谢一声,来到熊洪后面挂着巨大地图的墙边,“诸位你们看,沿着凌河、溪流和这些湖泊、鱼塘,部落今年高产的粟田,几乎都在这些水源附近,而这里和这里,因为石雪队长当初让我们明观院制作了几部水车,水流流到这里经过水车提升,这处坡地也能得到充足的水源,所以这两块地方,粟田的收成也都很是不错。”

“我们修建水渠,自然不是只修建水渠,还有配套的水车、支渠,甚至这些坡地上面,只要规划得当,甚至也能提水进行浇灌。”

“话虽如此,可挖掘水渠、制作水车、建造支渠的时日和耗费的物资需要多少呢?这其中,又有多少族人加入?这些水渠建好之后,会不会对现在的溪流、河流和湖泊造成影响?让原本有水源的土地变得更少?”

众人认为熊石的问题,也有一定的道理,熊部落毕竟才吃饱饭没几年,修建这些水渠,难度丝毫不比开垦荒地差,毕竟要挖深一米五,宽两米的水渠,所需要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

“不错,修建这些水渠,一开始的投入的确很是庞大,但这些水渠只要修好,以后只需要简单疏通就行,甚至这些水渠里面,还能养上鱼虾螺蚌,用来喂养家禽,到时候能起到的作用,比简单的利用河流溪流,要好用的多。”

熊杰的想法不仅仅只限于土地本身,他想的更加长远,“况且这些水渠、水塘修好之后,还能储存一些下雨时降下来的雨水。”

熊杰的观点,同样得到了一部分族人的认可。

在熊部落内部,对道路、围墙、土地这些需要前期巨大投入的基础“工程”,都是非常重视和支持的,因为族人真的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和生活上的便利。

比如围墙,当初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收集石块和木材,开挖泥土;又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进行修建,前前后后投入的人数,熊巫统计下来的,差不多有近一千多人,当时可是消耗掉熊部落大量的物资,要不是有着其他部落的协助,甚至还无法修建完成。

更别说修建时消耗的粮食、工具、畜力等必要的东西,要是算上这些,围墙的成本会更加高昂,几乎可以说,是消耗掉前一年所有积攒下来的物资。

但即便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众人都没有什么异议,因为习惯了居住在围墙里面,这种高大厚实墙体提供的安全感,就不是那种山洞和简易的院子能给得了的;况且居住的空间也变得更大,让本部能够容纳更多的族人。

同样的道理,道路、田地、矿场和各类工坊,都属于是“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类型,熊部落的族人,对这些基础建设的修建,自然是格外重视,但同时对于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高昂成本,同样是格外心疼。

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熊石这些以种地为主要工作的农事部门负责人,会反对熊杰提出的修建水渠的计划——修建水渠需要投入的资源太高,高到就算以目前熊部落拥有的资源和人力,都难以承受。

并且,即便是投入大量资源修建成功的水渠,那它的作用是否能够像熊杰说的那样,能够大量增加可被灌溉的田亩,如果不是,那不就相当于浪费了这些资源?

熊洪自然明白,熊杰和熊石的观点并无对错之分,只不过受限于认知之间的差别,才对这件事有明显的分歧。

但有分歧不能说完全就是坏事,通过这次辩论,熊石知晓了水渠的作用,而熊杰也明白了修建的难度,这对部落来说,是个好事。

“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年我们从山洞里搬出来的时候,就在那几座房屋的小院子,让我们度过了第一个寒冷的冬天。”

熊洪的话语,让在场大部分队长的思绪回到了当初的时光。当初从熊山山洞里搬出来,还是很冒险的。

“那个时候,可是有很多人不愿意搬离山洞的,要不是我和大巫师强制搬走,很多族人根本体会不到院子里的温暖和安全。”

“是否修建水渠,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想通过开垦的土地、修建的道路、建造起来的围墙和房屋、以及生产各种物资的工坊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只想着依靠昊天给我们的东西来活着,我们需要改变周围的生活环境,去让族人们更好的生活。”

“难道昊天不下雨,我们就不种庄稼了吗?我们就不用吃饭了吗?”

从适应环境到改造环境,其实在不知不觉间,熊部落已经种下了这棵“改造环境”的种子,并且已经开始有了萌芽。

“我们争论的重点,我知道你们的担心,并不是水渠该不该修建的问题,而是修建后是否能够有用,投入的资源是否能够收回的问题,这点大家不要搞错了。”

“在我看来,修建肯定是要修建的,但不用一上来就耗费巨大的全面进行,可以先将这个大目标分成更多的小目标,一个个去完成。”

既然族长发话,同时大巫师和水草这些人都明确表示需要修建水渠,熊石等人也就不再反对,本身而言,熊石不是不知晓水渠能够带来的改变,部落愿意出这些人力物力,那当然更好。

“熊木、熊杰,还有熊石、石雪,你们几个队长,这两天尽快确定一下,开挖的水渠线路,并且统计一下所需要建造的支渠、水塘和水井,另外在水车、桔槔等输水工具的制作上,明观院和冶炼坊也要予以配合,趁着冬季没什么事情,尽快完成,我希望在明年春耕之后,至少能看到一段修建完成的水渠。”

对熊洪族长的想法,熊巫和水草自然是表示同意。

“我赞同族长的意见,修建水渠,大部分的工作量,应该还是去开挖水沟,这就需要人手,这些人手你们不用操心,大不了让这些留学生们也参与进去,反正是挖土,谁挖都一样。”

“让这些部落的学生们先熟悉一下,等到日后他们的部落需要修建水渠,那自然更加熟练,我们这也算是提前给他们传授技术了。”

水草说的有趣,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