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来看,如果一切都按照既定的路线发展,那么麴义所率领的这支先登死士,在界桥大战中与弓弩兵紧密配合,将会给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大军带来沉重打击,并因此一战成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公孙瓒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而此时的先登死士,也仅仅只是麴义的亲兵而已,他们默默无闻地在袁绍的营帐下效力,甚至连那一万名弓弩兵,也暂时只能在袁绍大营的围墙之后坚守阵地。
与此同时,投石机正在按部就班地建造着。
站在防御围墙上的袁绍等人,虽然见多识广,但当他们看到那逐渐成型的投石机时,心中仍然大为震撼。毕竟,在古老的典籍中,确实有关于投石车和投石机这两样东西的记载。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大汉的强盛使得这些攻城器械逐渐被淘汰。毕竟,在与边境的异族作战时,并不需要攻城器械,更需要的是守城的弩车以及一些防御手段。
投石机作为一种古老而强大的攻城武器,曾经在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其他更先进的武器所取代,最终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如今,投石机已经成功地被收录进了大汉皇宫的藏书阁中,成为了珍贵的典籍之一。除了一些世家的私人藏书外,这种古老的武器已经鲜为人知。
在这个时代,最为了解投石车的人当属刘晔,对军事器械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然而,此时的刘晔正效力于曹操的营帐之下,尚未有机会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刘晔出身汉室宗亲,对于大汉皇宫的藏书阁自然是轻车熟路。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经常出入其中,翻阅各种古籍,其中自然也包括关于投石车的记载。然而,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掌握投石车的制造和使用技巧,还需要实际的操作经验。
在原有的历史中,刘晔最终还是成功地建造出了投石车。不过,由于曹操的命名习惯,这种投石车被称为“霹雳车”。
投石车和投石机虽然都属于投石类武器,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投石车是可以移动的,而投石机则相对固定。投石车需要人力推动才能移动和发射石块,而投石机则需要人工拆解和重新组装。此外,投石车在适应不同地形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投石机则相对更为灵活。
总的来说,投石车在战场上具有更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但其威力和射程可能相对较小。而投石机虽然威力较大,但由于其固定的特点,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受到限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座巨大的投石机逐渐展露出它的全貌,每一个部件都被精心安装到位,仿佛一件即将完工的艺术品。然而,袁绍的心情却并未因这壮观的景象而轻松,反而被一种淡淡的不安所笼罩。
与袁绍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麾下那些谋士们的反应。他们紧盯着那逐渐成型的投石机,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问题。他们的目光锐利而精明,仿佛能透过这庞然大物看到其中隐藏的秘密。
这些谋士们当然知道这是投石机,这种强大的攻城武器他们早有耳闻。只是由于距离太远,他们无法看清投石机的具体构造和细节,这让他们感到十分遗憾。如果能够缴获一两架投石机,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仿造出同样威力巨大的武器。
袁绍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果断地将自己麾下的能工巧匠们全部派往围墙处,让他们仔细观察太平天国的投石机,试图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然而,由于距离的限制,这些工匠们只能远远地观望,虽然可以大致了解投石机的外观和一些基本构造,但对于关键的细节部分却无法看清,因此只能建造出一个简单的雏形,根本无法投入实际使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投石机的建造工作也逐渐接近尾声。与此同时,阉奴们被装备上了锋利的汉剑和坚固的盾牌,他们将在投石机的前方组成一道严密的防御线,以保护这台重要的攻城武器免受敌人的攻击。
“试射!”执旗官站在高台上,手持令旗,高声呼喊。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士兵的耳中。
与此同时,观察员和操作手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彼此配合默契,通过调整投石机的角度和力度,将其调校到一个能够精确攻击到袁绍大营的方向。
“填充巨石!”执旗官再次高喊,手中的令旗在空中舞动,仿佛指挥着一场盛大的演出。力士们听到命令后,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哼哧哼哧地用力,将巨大的石块一块一块地搬运到投石机上,确保每一块石头都被准确地放置在投石机的弹槽中。
“发射!”当所有准备工作都完成后,执旗官下达了最后的命令。他猛地一挥令旗,这一挥,不仅代表着命令的下达,更像是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投石机缓缓开始运作,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随着齿轮的转动,投石机的弹臂逐渐被拉起,巨大的石块被紧紧地卡在弹槽中,蓄势待发。
终于,当弹臂被拉到最高点时,投石机猛地释放出巨大的力量。伴随着破空之声,巨石如同一颗炮弹一般,以惊人的速度向着袁绍大营疾驰而去。
袁绍等人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他们惊愕地看着那块巨大的石块如同一座小山般朝他们砸来。好在武将们反应迅速,他们立刻意识到危险,毫不犹豫地拉着袁绍和谋士们迅速撤离围墙之上,寻找可以躲避的掩体。
一时间,袁绍大营围墙上一片混乱,士卒们四处奔逃,寻找安全的地方。而那块巨大的石块则无情地砸向袁绍大营,引发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和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