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别猜了,你们都是我的卧底 > 第463章 至少也要来一场内部调查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3章 至少也要来一场内部调查吧!

索菲亚早在几天前就离开了管理局宾馆,没有人知道她的行踪!

临走之前,她还以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特工的身份,命令宾馆人员在她回来之前,不得擅自进入保罗尸体所在的房间。

一直到宾馆服务人员在过道里闻到了尸臭味,才进入室内,发现了被床单和被子层层包裹,藏在衣橱内的尸体。

除了索菲亚,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这个叫保罗的美国科学家,毫无疑问就是死在她手里的。

可是,为什么呢?

杀死这个美国人,对索菲亚来说,有什么意义?

亚历山大仔细思考。

不,对她本人来说,杀死保罗,不可能有任何好处。

那就只能是替别人动手的了。

会是什么人呢?

既然毫无头绪,那就只能从动机入手。

这个保罗是美国原子弹项目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现在是战乱年代,从美国抵达东亚,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

他的叛逃,早就被美国人发现了。

这样一个科学家,一旦加入苏联的原子弹研发项目,对于苏联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这件事,美国人绝不愿意看到。

他们是有这个动机的。

日本人呢?

也有动机。

这个保罗是他们从美国弄来哈尔滨的,目的当然也是参加他们的原子弹研发。

但是,被劫走才几天而已。

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也才五天。

日本人恐怕连什么人动的手,保罗究竟身在何处都不清楚。

既然连在哪里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让索菲亚动手呢?

当然,美国人同样也不可能知道这个叛逃的科学家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

问题还是在索菲亚的身上。

保罗的下落,一定是索菲亚自己泄露出去的。

嗯,美国人可能性更大。

索菲亚英语很好,是专门强化训练过的,为的就是和英美人士打交道。

从前也执行过不少任务,与别的美国人接触过。

相反,她虽然也会一点日语,但远远不如英语熟练,最重要的是,她没有执行过与日本人打交道的任务。

最大的可能,就是以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已经被美国人收买或者策反了。

保罗出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消息,就是她自己透露给美国人的。

也是美国人授意,她才会动手杀人。

亚历山大在办公室来回踱步,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

等等,索菲亚是没有条件单独使用电台的!

她要通知美国人,就只能直接通知。

在这符拉迪沃斯托克,还有美国人的潜伏间谍!

“来人。”

亚历山大大声叫道,很快一个手下走进他的办公室,

“立即调查索菲亚这些天的行踪,与她接触过的每一个人都要调查!”

手下领命离开之后,亚历山大走到墙上挂着的巨幅地图面前,用红笔标出伊尔库茨克。

原定的计划,是直接从符拉迪沃斯托克乘坐火车直达莫斯科,并没有中途下车的必要。

为什么会在伊尔库茨克下车呢?

伊尔库茨克是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有数的大城市,有数十万人口,设施也比较齐全,如果想要休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里距离莫斯科,还有大约十天的行程。

保罗在苏联人生地不熟,一切行程自然是听索菲亚安排,而且,到达伊尔库茨克的时候,已经连续坐了七八天火车,想必他自己也想找个舒适的宾馆休整一下。

不会反对索菲亚的提议。

至于索菲亚选择这里,很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

亚历山大用红笔从伊尔库茨克往西南方向划了一条线,一直连到苏联和蒙古的边境线上。

不过才一百多公里。

她为了出逃方便!

此时距离她离开伊尔库茨克的管理局宾馆,已经过去好几天,恐怕她早就逃入蒙古境内了。

要想让蒙古人配合抓捕索菲亚,几乎不可能办到。

虽然蒙古与苏联关系密切,肯定是愿意配合的,但基础设施实在太落后了。

除了首都乌兰巴托,别的地方就算自己想通知,也根本通知不到。

相反,正因为蒙古和苏联的同盟关系,索菲亚的苏联特工身份,是能派上用场的。

只要她不傻傻地跑去乌兰巴托,别的地方完全可以畅通无阻,甚至还可以从蒙古人那里得到补给。

这些蒙古人,又不会知道,她是苏联的叛逃者。

而且,现在是盛夏,不用考虑防寒保暖的问题,她完全有能力穿过整个蒙古,进入中国境内。

亚历山大狠狠一拳打到办公桌上,

要抓到她,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

哈尔滨,小林洋行。

自从保罗被劫走之后,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岛上基地的守军再也没有发现有人企图潜入。

看来,这位保罗先生还是有点本事嘛。

这是成功让苏联相信,岛上基地的研究进度和方向,比美国人要落后得多了。

这样一来,在苏联人的眼里,哈尔滨的原子弹研究基地,价值就已经大打折扣。

加上岛上守备森严,潜入的成功率太低,风险却很大,他们继续派人来盗取资料的动力就会大减。

保罗先生最后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效果如何呢?

萧诚在死亡笔记上,给保罗安排的最后的任务,就是设法制造机会,让自己的死像是一场谋杀!

并且,尽可能让嫌疑指向和他在一起的人!

在萧诚看来,苏联人是把保罗当成科学家的,对这样的人,不可能像对待囚犯一样。

保罗必定能保持一定程度的自由。

而且,对于他的个人物品,比如一块金怀表,大概率也不会没收。

这就够了。

由于根本不知道第14天时保罗身在何处,因此,具体怎么做,萧诚并没有安排。

这完全要靠保罗自己按照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做出决定。

萧诚相信,一个在美国黑帮摸爬滚打多年的人,一定有办法让自己的死看起来像是谋杀。

好不容易在哈尔滨从日本人手上劫走的美国科学家,莫名其妙被人在眼皮子底下谋杀了。

对于负责保护他的人来说,就是严重失职。

会发生什么呢?

现在可是斯大林时期!

至少也要来一场牵连甚广的内部调查!